APP下载

新形势下公益类国有企业资金管控策略分析

2021-11-24王琪乔

商业会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管控公益资金

王琪乔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9)

资金的循环流通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末,坚持“现金为王”,加强资金管控对于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公益类国有企业来说,在全球市场风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牢牢把握新时期资金管控的新要求,提升资金管控水平,不仅是夯实企业自身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其践行保障民生、服务社会使命担当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对新形势下加强资金管控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公益类国有企业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公益类企业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新形势下加强公益类国有企业资金管控的重要意义

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进行分类定责和分类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公益类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当前,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的影响还在不断演变,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强公益类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对于夯实国有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加重要。

(一)有助于夯实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安身之基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有关冲击由于不同产业之间、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微观和宏观之间以及各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快速传导,造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风险冲击,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强,不仅加大了公益类国有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难度,也加大了上下游企业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的风险冲击。因此,经济下行压力下,资金风险、业务风险和舆情风险之间的连锁反应和叠加冲击增强,多措并举提升资金管控的穿透力和覆盖面,守住风险防控的安全堡垒,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夯实安身之基的重要保障。

(二)有助于把牢新时期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立命之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脉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要课题,放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忘初心践行企业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防范化解好主业经营领域各类风险,是公益类国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中之重。资金的循环运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是推动业务运转、履行企业职责的重要保障,有关监管部门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公益类国有企业不仅要筑牢企业自身风险管控的安全堡垒,还要以自身资金周转的安全顺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资金的高效流转,为保产业链稳定积极助力。因此,公益类国有企业资金管控必须从讲政治的大局出发,以资金为主线开展对各类业务事项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盯紧各类业务工作中的潜在性和倾向性问题,确保购销经营资金收支安全、信贷资金规范流转、财政性补贴资金合规使用、投资资金合理分配、日常经营资金高效运转。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提高资金业务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管控手段前移及时遏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苗头,借助支付手段优化升级提高业务效率,在防范“打白条”风险、资金错配、“小金库”问题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践行好企业使命担当保驾护航。

(三)有助于践行企业深化改革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国有企业特别是公益类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经济领域,其高质量发展更是一项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和现实性的重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其中的一项内涵就是要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效益。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主业以执行好国家宏观调控等任务为主。由于其经营政策和业务执行受政府管制,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由政府进行调控,公司的生产经营往往离不开一定的财政补贴资金的支持。然而,随着国家财政财务政策的不断收紧,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的实施影响,公益类国有企业急需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向管理要效益,既要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思想,从资金入手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进行统筹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开支,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压降费用支出,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也要结合资金运营、“两金”压降、有息贷款压减、财务资金统筹调配等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创效能力,为企业经济效益来源提供重要补充。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把好资金的总闸口,才能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当前公益类国有企业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紧紧围绕主业做强做优,企业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通过对以往风险案件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公益类企业在资金管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资金管控重视不够

公益类国有企业目标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而不能将利润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由于主业以执行国家政策性任务为主,产品和服务价格受到管制,公益类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收入的来源也需要依靠财政补贴资金的支持。国资委对其考核也更加侧重于企业执行政策性任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固化了公益类企业日常经营靠补贴、建设投资靠拨款、考核激励轻效益的管理思维模式,导致部分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补贴资金来源尚且充足,就可以为了业务开展不计成本地进行资金开支。由于部分企业更多地关注于财务资金对业务的服务支持作用,忽视了从资金管理入手对业务进行管控预警,弱化了预算的约束作用,容易造成在生产经营中盲目开支、低估风险,甚至增加了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因风险案件造成钱财损失后,才真正去反思资金管控的漏洞和缺失。

(二)与业务管理协同不足

公益类国有企业一直高度重视加强集团管控,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资金风险的垂直管控能力随着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优化不断提升。但从横向协同上来看,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间无法实现高度的互融互通问题一直制约着企业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公益类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往往关系到国家战略,在其经营管理中有严格的分级保密要求和限制,这也导致公益类国有企业往往缺少高度集成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在业务财务一体化管控上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由于线上受制于网络隔离和系统隔离等原因,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无法实现高度共享与自动转换,线下受制于工作局限性等原因,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交流的机会有限,财务与业务间的壁垒导致资金管控无法延伸到业务的前端,也就无法通过过程管控建立起业务财务的联动机制,不利于企业集团管理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

(三)岗位内控落地执行不到位

随着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工作任务不断增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财会队伍老龄化趋势和人才断档现象日益凸显,尤其是偏远基层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很多基层企业需要通过“一人多岗”来缓解人手紧缺造成的“小马拉大车”现实矛盾。部分基层企业对不相容岗位间的监督牵制重视不够,未将资金收支与银企对账等工作进行分离。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管理便利和工作效率,存在一人办理多个U盾、知晓几乎所有账户密码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存在越权代理的现象。还有部分企业认为资金管理工作流程清晰、操作简单,忽视了对资金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和继续教育。客观原因和主观上的思想问题造成了岗位内控无法真正落地执行,为资金管控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对资金的监测分析不细

在部分企业发生的资金风险案件中,涉案人员经常会刻意避开大额转账监控红线,分多笔多次挪用资金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被发现,反映出企业在资金监管上容易被忽视的盲区。缺乏多维度的资金风险监测分析是包括公益类国有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集团都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开展资金风险在线监控和各类检查时,往往主要关注大额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在日常工作的审核中也将主要精力放在金额相对较大的单据上,缺乏从支付类型、支付频率、累计金额、累计笔数等其他层次对资金支付进行多维度的审核把关和智能化的监控预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累计支付风险的管控,形成了小额多笔支付的监控漏洞。此外,在企业日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中,也往往更多地关注于利润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财务考核指标也主要以降本增效为导向,忽视了从现金流量和流向情况对企业营运资金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造成企业不能及时通过资金趋势的动态变化发现隐藏的风险。

三、新形势下公益类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控的策略建议

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始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益类国有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纠建并举、破立并进,着力构建资金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一)要从大处着眼,牢牢把握新时期资金管控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受疫情、灾害、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全球市场风险因素增多、波动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公益类国有企业服务社会和保障民生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艰巨。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大局出发,牢牢把握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要求,为企业改革发展赋能,为企业履行好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助力。首先,资金管理要主动融入主业经营。要提升资金管理对业务经营的支持能力,既要充分发挥资金的服务保障作用,管好钱、花好钱,也要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监督把关作用,为业务风险防控提供支持,促进企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要以改革为契机实现资金管控转型升级。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面临新要求,必须更加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难题。资金管控也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深化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内资金管理中心和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资金监控和金融服务等作用,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运用金融模式解决财务问题,进一步提升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后,要基于现金流视角完善企业经营评价机制。要加强经济运行中的现金流量监测分析,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性、稳定性、结构合理性和成长性的考察,及时评价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改善主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为企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要从细处着手,推动资金管控水平上台阶

公益类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控和营运资金管理,坚持以精益化管理为重点提升资金管控水平。一是预算管控要精细。坚持厉行节约,强化资金收支的预算控制。加强对资金支付的审核审批,并从支付类型、频率、金额等多个层次对资金支付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切实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把好资金出口关。二是职能分工要仔细。要细化资金管理的职能分工,加强岗位间的权力制衡,定期对不相容岗位职能进行排查,将经济业务的授权者、执行者、记录者和监督者进行分离,严禁出纳员和资金管理员从事核算对账等工作,对网银U盾、系统秘钥的制单和复合权限进行科学划分和严格限制,形成岗位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有效机制。三是营运资金要管细。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中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在采购销售业务中,要充分利用银行直接支付等手段提高业务支付效率,确保采购资金及时准确地支付给上游合作方,严防“打白条”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客户信用评价与往来款项的跟踪分析,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确保销售资金收款安全,严防坏账风险。四是合规管理要抓细。作为公益类国有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财政财务政策,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合理合规用好补贴资金,确保相关资金及时足额拨付至符合要求的业务单位,严防政策性风险。在信贷资金管理中,要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全过程监管的封闭运行管理,严防合规风险。

(三)要从实处着力,筑牢资金风险防控体系

公益类国有企业要加强宣贯督导,形成企业自上而下对资金管控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成效上真显现,以基础工作提升夯实资金风险防控的堡垒。一是内控落地要抓实。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管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内控落地执行的跟踪问效,引导员工主动学习、严格落实、积极作为,构建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资金管控环境。同时,结合国资委等监管部门要求,定期开展对资金管控的专项排查,全面梳理资金管控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以严格的责任到位推动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及时解决执行中的偏差和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二是业财融合要做实。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适时运用“大智移云”等手段,打通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间的信息孤岛,促进业务财务进一步融合。通过搭建集成化管控平台,将资金流程和业务流程嵌入系统中,实现业务单据由业务部门发起时需要符合预算控制要求,并经业务和财务审批后,自动生成资金支付单据,由财务公司结算部门审批支付后,自动生成核算凭证,借助自动化管理减少人为干预,避免暗箱操作和执行偏差,做到以资金链为主线进行业务全过程跟踪监督,促进业务财务风险联动机制的形成。三是廉政责任要压实。要加强企业财会队伍建设,落实廉政责任,注重财会人员的政治锤炼、实践历练和监督管理,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薄弱环节,强化廉洁教育和业务培训,严防利用财务职权谋取私利、截流挪用资金的行为。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履职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紧盯政策性业务、补贴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强审核监督,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夯实资金管控的队伍堡垒。

猜你喜欢

管控公益资金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公益
公益
公益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