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关系30年:新起点 再出发

2021-11-24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东盟国家发展

□ 蔡 琦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2021年7 月28 日,中 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 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和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对3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规划并展望了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前景。自1991年中国和东盟开启对话进程以来,中国东盟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从无到有,影响从小到大,双方始终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守望相助,成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繁荣与发展的光荣典范。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年的历程和成就

1991年7 月19 日至20 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与东盟各国外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就本地区形势、共同合作及发展友好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标志着中国同东盟对话进程拉开序幕。30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友好关系围绕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三大支柱展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政治安全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长期友好的历史渊源。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的东盟对话伙伴国,最早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最早同东盟建立自贸区。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立于时代潮头,焕发活力新机,成为东盟所有对话伙伴关系中的领跑者。中国和东盟相互扶持,彼此信任。30年来,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东盟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机遇,双方目标一致,这为构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面对地区和国际形势重要问题,中国和东盟强化沟通交流,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即便是面对南海问题等错综复杂的事务,中国和东盟也能够做到相互尊重,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相关问题,为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各自努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30年来,从贸易规模上看,中国—东盟贸易规模扩大了85 倍。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6846 亿美元,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从合作内容上看,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正在从传统的贸易合作,不断向数字技术、基建、海洋等领域拓展,合作纵深不断扩大。从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上看,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正式实施,2020年包含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 不仅宣告了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潜力最足自贸区的建成,更代表着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多边主义与全球化的发展,摆脱了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桎梏。

在社会文化方面,中国和东盟各自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中国与东盟十国均签有文化合作文件,双方以文明为纽带,传承经典文化,共同塑造开放包容的价值观,打造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平台。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5 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举办13 届。上述活动为中国和东盟的人文交流提供了长期的平台。中国打造“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人文交流旗舰项目,开展“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实施“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项目(2020—2022)”,将为东盟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专业人才。疫情前,中国和东盟每年人员往来超过6000 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超过20 万人,结成友好城市200 多对,人文合作亮点纷呈,大大促进了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年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年取得的亮眼成绩,离不开双方的共同推动与努力。30年来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的顺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深刻启示。

一是平等相处,真诚相待。无论体量大小,国力强弱,发展水平高低,中国和东盟都是平等的主体。东盟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没有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坚定支持东盟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建设。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面对分歧时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有力维护了地区安全与稳定。

二是相互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和东盟拥有20 亿人口规模的巨大市场,发展是双方共同的目标。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高速增长,双方互联互通程度大幅提高。东盟国家不仅享受到中国投资的福利,还在此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了现代化发展。中国也在对东盟的投资活动中,完善了自身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了资源配置。可以说,中国东盟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合作,其高水平发展必将进一步造福双方人民。

三是同舟共济,休戚与共。30年来,中国和东盟相互扶持,携手面对了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非典、全球金融危机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疫情发生后,中国和东盟人民守望相助,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刻,东盟国家及时给予宝贵支持和无私援助。当中国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后,又向东盟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分享抗疫经验,提供物质援助。目前,中国已向东盟国家交付1.8亿剂新冠疫苗,并同东盟在疫苗研发、生产、供应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患难见真情,中国和东盟的关系经受住了时间与岁月的考验,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 周年之际,双方应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双边关系再出发,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促成双边关系更加光辉灿烂的下一个30年。

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延续真诚友谊。政治互信是开展合作,维护双边关系的基础。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在现有合作机制基础上,中国和东盟要进一步加强各层级沟通交流,继续理解和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推动《南海行为准则》早日达成,切实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继续将双方友谊发扬光大,筑牢中国东盟战略互信的根基。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关系已经进入全方位合作阶段,下一步应积极打造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进。

二是努力培育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增长点和着力点。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中国和东盟更需要率先垂范,打造区域合作与多边主义的样板。工业4.0时代,数字经济是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双方在5G 技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推动RCEP 正式实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也将为双方释放出更多的合作红利,使双方都能切实受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正在实施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是发展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着力点,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

三是加强抗疫合作,共克难关。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东盟更要坚定信念,团结合作。中国将进一步在医疗物资供应和疫苗研发生产等领域给予东盟支持,加强同东盟在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方面的合作。在疫情常态化下,双方需要就经济复苏政策和恢复人员往来展开积极探讨,规划畅通人员往来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的有效措施。

四是促进民心相通,为中国—东盟关系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首先,在疫情给双方人员往来造成困难之时,更需要创新交流方式,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相互鼓舞,提振士气。其次,中方要加强与东盟当地媒体的合作,用当地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人民期盼共同合作的美好愿望。再次,中方要积极推动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记录人民美好生活、展现中国医护人员在抗疫中无私大爱的影视作品在东盟国家播出,讲好中国和东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心故事。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东盟国家发展
本期导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教师发展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