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党校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
2021-11-24陈怡
陈 怡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盐城 224000)
引 言
党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档案作为党政机关档案的重要档案,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入手,但如今的党校档案管理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所以应围绕其先进性和现代化两方面进行管理,寻找和开辟更加有效的档案管理途径。但是,党校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互联网+”新环境下要加强对现存的问题的多方位分析,从而让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使得档案管理的价值得到体现和提升。
一、党校档案管理概述
党校的档案管理和一般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大致一样,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党校档案管理受党校是“学校”和“机关”的双重属性影响。党校具有双重属性,就是由党校的职能所决定的。因为,党校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党的干部,让其能够充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做出重大且正确的决定。所以,在学员从事党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党校档案管理系统必须能够直接有效地提供学员、学校和社会之间共同产生的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各种信息载体,如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所以,在对党校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高校和政府机构的档案分开处理,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保密措施,不能让档案随意泄露。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网络泄露,有的时候,会因为系统被黑客攻陷,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所以“互联网+”对于档案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互联网+”在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党校管理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对于其工作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党校开展管理工作一般可以分为机关和学校两种性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开展与之对应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从而真正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应用,从而减少整体工作投入的时间,深入挖掘学习资料的内在价值,实现资源的多次数、多角度、多层面的有效应用,同时还能根据不同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种“互联网+”式的档案管理方式彻底打破了原有模式的限制和约束,提高了对于档案资料的有效整合应用,同时提高了对于数据资料的价值挖掘。党校还能根据学员的具体信息及信息反馈进行快速的分析,进而对学员培养计划进行更新和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实现对于档案冗杂信息的有效整理,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能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快速的决策支撑,整个过程将更加科学可靠。通过互联网技术,还能在党校档案管理方面实现信息碎片化管理,彻底打破原有保守的信息传播的手段,加快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信息的真正价值,对于推动档案管理至关重要。这种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但同时,因为纸质信息形式变为电子信息形式,也就很容易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安全防护,同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处理工作。另外,利用“互联网+”的学习方法,还能让学生和党员干部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开展有效的线上学习,加强对于党史党情知识的深入研究,进而以更加全面立体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让学员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确保档案管理发挥作用。
三、“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的管理问题
(一)档案记录来源更加复杂
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的各党校党史档案馆所记录的信息来源,表现了信息的多样性。一是增强生源档案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不同行政区域、年龄、部门、岗位、专业文化背景的招生学员本身的生源个人档案信息记录丰富多样。二是课程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周期、教学要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方式的巨大差异性也造成了学校教学资源档案信息记录的多样性。三是与党政机关部门办公政务信息档案系统联通时,不同部门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使各级政务信息档案需要记录的信息来源更为复杂多样。四是由于学员所从事专业工作的多样性使其在中央党校专业学习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相关学业工作档案及记录相关信息的多样性。
(二)档案记录载体的脆弱性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档案的记录载体,由传统的纸质材料变为电子信息化产品。目前在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档案数据记录载体有硬盘和U盘等形式,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及信息的种类,可以将档案数据信息存放于这些介质中进行储存、传输和处理等,这种记录方式的优势在于便捷简单且高效,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对于耗材的支出费用,同时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捷性。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因为数据档案的记录工具有着较强的不稳定性,所以可能存在信息交叉及无用信息储存过多的现象,这也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快消模式下的互联网数据储存和记录,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之后,也会被替代,因此这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资源损坏和丢失。同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维护成本,因为采用的是电子信息记录数据,很有可能受到网络病毒的威胁而产生数据的损坏。
(三)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在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占据重要的档案实际操作者的地位。首先,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基于正确科学的档案管理服务原则,做好用户档案检索归档及数据整理,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档案检索服务需求,为广大用户免费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档案检索服务,将档案信息全面完整地提供给用户。可当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存在误区、技术水平严重不足时,不仅会造成检索服务质量下降,还可能因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而被淘汰,更有甚者,认为部分公共档案资源不应该被广泛使用。其次,缺少专业型档案管理人才,也是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
(四)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有党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缺乏,体系构建不健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的过程中,因为深受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制约,我国政府档案管理服务制度仍然存在体系构建不健全、信息化覆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同时,少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因为受到了传统档案管理水平低的制约,导致其传统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没有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更新,这样不仅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还容易使其投入的大量人力成本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不足,档案管理资源仍以纸质为主,其建档、归档及整理工作均依靠人工完成,庞大的档案数据造成管理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传统,虽然在相关专业技能掌握方面较为熟练,但是已经难以跟上信息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脚步,接受新世界事物、新概念思想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在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档案设备综合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差、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而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专业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不仅应该具备比较专业的应用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专业档案管理仪器设备。
四、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一)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现代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体系是全新时代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有效化和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基础。在平时的业务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以此努力促使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实时信息化。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党校档案管理信息量都在快速增大,如果依旧继续使用传统的党校档案管理方式,不但可能需要为党校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能不断增大党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最终导致党校档案信息查找和归档使用管理效率都比较低。通过重新设置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增加信息资源共享渠道,能够有效推动提升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整体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来组织实施基于纸质管理档案的信息管理,以此为纸质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的有效措施实现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并同时还可以对有应用价值的纸质档案充分地进行挖掘和整理。
(二)保证数字档案的安全性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数字信息档案系统资源的安全,作为数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在数字档案系统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中合理且科学地使用信息保密管理技术,对文字数据库的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加密存储处理,同时还应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档案使用者保密权限,以此提高数字档案系统信息管理资源库的安全性,避免不法从业人员非法进入档案系统。另一方面,在用户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可通过使用安全证书加固签名这种技术工具为用户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信息加固证书签名,以此有效率地防止用户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泄露。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党校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网络防火墙防护系统,防火墙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党校档案管理员的系统被网络黑客恶意入侵,以此有效提升党校档案管理员在系统中的安全性。
(三)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
形成一套档案管理体系标准规范能够有效保证当前电子化的档案更加安全与可靠,对此就需要及时采取以下重要措施。
第一,将当前电子化的档案文件格式、传递信息方式和档案保存时间路径信息统一记录下来。生产、业务等各个部门在将各自的档案信息传送给档案管理部门时,明确统一规定档案传送格式、传递时间与档案保存路径,避免出现部分档案部门漏收、重收等问题,减少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第二,健全电子商务档案信息编码管理制度。通过对电子文件资料信息往来收发单和记录单的整理编制,将各行政部门的各种电子文件资料信息往来详细记录下来,为档案查询与利用奠定良好基础,也保证对档案的快速、精准定位。第三,优化档案收发机制与流程。在传递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因为对收件部门是否接收文件判别不准确,所以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频繁与收件部门联系,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中,接收方获得资料后能够第一时间向发件部门反馈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首先,要继续加强全国电子政务档案库和大数据的开发和信息推送应用工作。通过对用户电子文件档案检索分析数据挖掘,发现相关用户档案检索信息访问时间规律和服务关注重点领域,对相关用户服务需求动向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预判,个性化地对相关用户电子文件档案服务信息定制推送服务。其次,档案信息工作者也需要积极扮演档案信息技术工作者的角色,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民生文化动态,抓住历史契机,使政府电子办公档案文化活动起来,给社会公众用户带来更多具有真实感、画面感和正向的文化情感阅读体验,激发广大用户的潜在阅读需求,推动政府电子公文档案相关信息查询预订管理工作,以满足用户群体需求发展为市场导向,借助党校大数据技术融入新媒体,真正有效地实现党校电子文件档案的信息个性化共享服务和信息智能化整合应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未来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党校电子文件档案相关信息共享服务。
(五)提升档案信息工作素养
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首先,要组织成立加强各级档案业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人员、配强组建各级档案业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队伍,把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档案管理成效平衡,作为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其次,加大党校档案管理人员人事信息管理素养技能培训,通过定期专业培训、选派人员锻炼、交流学习、业务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加强党校档案管理人员人事信息管理技术技能培训。最后,根据当前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管理的实际发展需要,有序地加大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人才项目引进工作力度,将新项目引入的技术人才利用到档案管理服务岗位建设一线,以有效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管理市场需要。
结 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管理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新趋势,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断培养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思维、使用互联网方法的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从各方面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能够具有收集信息及时准确、收集过程便利、保管储存信息更加安全等特点,为党校的教育和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从而不断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