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分析

2021-11-24杨晓倩

经营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单位

杨晓倩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

内控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规范单位公共管理服务、科学分配公共资源的重要方式,对防范单位内部出现经济活动风险、促进单位公共服务目标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内控管理的系统性相对较强,涉及单位内部的各个层级和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些单位在内控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内控环境、内控活动执行、内部监督管理等关键要素存在缺失问题,直接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促进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二、事业单位进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主要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相关规定,为确保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实施程序,重点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可以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内控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内控制度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严格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运行,避免各种内外部因素使单位出现违规问题,促进单位各项业务、工作有序推进,提升单位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可以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可靠。在单位内部进行内控管理对保证资金、财产的安全可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内控体系更加强调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尤其关注对单位资金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资产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于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可以确保单位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内控管理更加强调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控,单位的实际预算执行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都可以通过预算反映,有利于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为单位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全面的依据。

第四,可以有效防范单位的舞弊、腐败问题。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以对单位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改善,尤其是对内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督,确保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权力运行的公正,对于有效防范和避免财务舞弊、腐败问题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可以促进单位管理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内控管理的开展以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与组织目标为基础,对单位的业务活动流程进行系统的管控,因此内控体系可以有效推动单位管理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

三、当前事业单位在内控方面出现的问题

在单位的内控环境上,有的单位内控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单位负责人在管理精力的投入上更加重视对业务活动的投入,对于内控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岗位职责权限的设定也不够明确,权力分配与责任划分不够对等,单位内部的内控氛围缺失,在内控管理活动的具体开展方面缺乏部门间的协作,内控管理活动的开展也缺乏系统的组织领导,内控体系的整体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在单位的风险评估上,有的单位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风险意识,尤其是对于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主要依赖于财政和审计等机构的外部监督管理,甚至在单位内部的印章管理、票据管理以及收支账目记录等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资金使用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风险防控未能实现单位内部风险点的全部覆盖,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在单位的内控活动上,有的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关键的内控制度如不相容岗位管理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等不够完善,内控活动具体执行的力度不足,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缺乏严格的约束控制;有的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乏力、预算约束松弛以及预算决算和考核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单位的收支管理方面还存在报销凭证不完整的问题,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对资产购置缺乏可行性分析、对资产现状掌握得不够清楚以及资产处置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整体上来看,内控活动的有效性需要强化。

在单位的信息沟通上,一些单位内部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制度,沟通制度的缺失和渠道的不完善,造成单位内部的信息传递较为滞后,尤其是在单位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备和信息数据共享不够及时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单位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给内控的实际效果也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单位的内部监督上,有的单位对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内部审计监督开展不频繁且不够规范,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的问题,从而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单位内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内控的实际效果。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管理层面的内控措施

在单位管理层面的内控优化上,应该集中在内控管理的各个要素上,重点突出以下五方面。

第一,应该做好内控环境的改进,完善单位的内控组织体系,强化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决策机构的作用,完善党委党组会议制度,强化民主集中制在决策中的落实,加强对单位内部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管控,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内控制度手册,强化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内控意识,充分调动单位内部各方参与内控管理的积极性,进而确保内控体系能发挥实际作用。

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重点从事业单位的履职风险、合规风险、财务风险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落实风险归口管理,尤其是要针对在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多发的风险问题,建立风险点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在风险评估体系的具体构建方面,对于风险评估目标的设定,重点是确保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管理的安全可靠、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防范财务舞弊、腐败问题;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点是强化对预算、收支、采购、资产以及合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分析,并综合采取风险规避、转移、降低以及承受等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完善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机制,尤其是突出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授权批准制度、集体决策制度等关键内控制度。以完善单位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为起点,结合单位的具体职能和岗位设置,明确职责和权限,并推动授权批准和集体决策的有效结合;在单位内部构建相互制约的内控管理机制,强化对单位内部相关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加大内控活动的执行力度,确保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第四,加快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并重点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单位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以完备的信息系统畅通数据信息沟通的渠道,并注重将事业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分事行权、分级授权、分岗设权、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嵌入信息系统之中。加快单位内部财务工作平台、会计处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人事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整合,强化单位内部信息数据的沟通共享,尤其是实现预算管理数据、采购管理数据、收支管理数据等的融合使用,以有效解决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信息归集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强化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五,加强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重点突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单位内控设计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强化对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等具体事项的审计监督,尤其是强化对事业单位各类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表、预决算情况、资金财产情况等一系列内容的审计监督,突出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开支范围标准的规范性等的审计监督,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漏洞,以确保内控体系作用的真正发挥。

(二)完善业务层面的内控措施

在预算控制方面,应该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提高各个预算责任主体对单位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预算计划的执行,对于各类支出严格以预算计划为依据,建立预算支出责任管理制度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预算采取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尤其是构建全流程的单位内部资金支付动态监控机制,并定期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强化预算绩效分析,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体系,以预算计划的控制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约束,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使用效益。

在会计控制方面,关键是着重加强单位内部的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单位内部的各类往来账目款项等进行清查,对于存在的未达账项问题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完善日常业务活动会计科目的设置,加强收支的财务审核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财务报销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以资金收入和支出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采购控制方面,应该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规范采购工作流程,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按照政府采购标准要求和项目分类执行,适当控制分散采购和自行采购,强化集中采购管理,根据采购内容的不同综合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以及询价等采购方式,做好采购环节的供应商筛选,切实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益。

在资产控制方面,应该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强化资产的登记管理,定期进行资产的盘点,做好资产价值的评估分析,严格执行对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和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重大资产处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资产的评估和技术审核,避免资产管理风险的发生。

在合同控制方面,关键在于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和合同法等要求,尤其是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在合同订立之前充分了解合同方的信誉情况和履约能力,并明确履约期限、权利、义务等一系列内容,强化对合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三)完善内控体系的各项保障措施

在内控体系建设实施的保障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内容。首先,突出内控体系的工作重点,将单位内控制度和内控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落实到单位内部的不同科室和岗位。针对内控执行情况定期开展考核,充分调动单位内部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内控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其次,建立健全内控报告管理制度,在编制财务报告的同时编制内控报告,对于内控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规范单位内部的权力运行,进一步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实现单位内控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在单位内控体系的规范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将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和公共服务质量等进行公开,以接受外部监督,促进单位内控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五、结语

影响事业单位内控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单位内控体系的具体优化设计方面,应该注重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细化并完善内控管理措施,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内控监督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内控的有效性,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报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