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2021-11-24吴益

经营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行政

吴益

(沅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湖南 益阳 413100)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开展政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深化改革,资金使用及监管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足,单位存在专项资金管理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管理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问题,这就要求单位构建专项资金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源防范腐败问题。

二、相关概念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内涵

随着财税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财税管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从预算、使用、决算、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研究的重点是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使用、决算、绩效评价四个环节。

(二)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是安全完整。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是防范资金被侵占、骗取、挪用等,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完整。二是效益性。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特征,普遍不注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要通过专项控制,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内部控制与专项资金的结合

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开展专项资金管理,有助于单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资金透明度,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解决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资金使用环节,要规范各层级人员的管理职责,杜绝专项资金被挪用。在决算环节,要加强监督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在绩效评价环节,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管理,当地政府也要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内部控制是审计、纪检、财务部门的职责,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专项资金管理的作用,专项资金管理水平较低。其次,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认为预算管理是从财政要钱,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内部管理的意义。在申报项目时,根据上一年度的情况或借鉴其他单位的情况申报,预算批复后才对项目进行规划,导致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二)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专项资金的约束性政策,但是各类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的约束作用不大,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不同,专项资金管理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出现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近年来较多地区制定了当地的《关于开展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上报专项资金和整体资金绩效评价并公示,但是大部分单位完成这一工作仅是为了应付检查,管理机制形同虚设。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明确,各单位依靠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缺乏必要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部分单位没有从制度层面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等问题频发。另外,部分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专项资金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给腐败提供了机会,豆腐渣工程就是缺乏验收环节的评价引发的问题。

(三)部门监督不力

部分单位对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在执行环节存在重分配、轻执行的问题,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常常发生。笔者认为,各级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定期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大监督力度,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信息系统不健全

新政府会计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职能,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却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管理要求的变化进行优化,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不利于项目有效开展。例如,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和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两个单位可能产生冲突,导致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工程进展缓慢等。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向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位需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从风险识别、风险处理、风险监控三个方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风险识别。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对专项资金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形成风险清单。单位的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管理不当将引发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单位需要对各环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例如,加强对工程完成质量以及结余资金的审核,杜绝寻租或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

第二,完善风险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在识别各类风险之后,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风险进行处理,合理应对各类风险,关注重大风险,避免中等风险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风险处理要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要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其对专项资金的应对与管理能力,防范风险,并注重风险处理的时效性[1]。

第三,加强风险监控。行政事业单位要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以增强风险管理效果。单位的资金管理部门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发现类似问题,确保风险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建立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四,企业在发生风险之后,需要进行事后总结,对风险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以制定风险的应对与处理措施,为未来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企业要根据发生过的各类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及其效果,构建风险数据库,以便未来面临风险时,能及时从风险数据库中调取风险信息,合理采取应对方式,从而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二)加强控制活动管理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内部控制要求不断提高,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管理流于形式。因此,未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建设。

第一,提高预算有效性。目前大部分单位存在资金配置不均衡、资金挪用等风险,因此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必须由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完成。在资金管理方面,单位员工更需要密切配合,坚决抵制不合规、不可行的项目。专项资金到账之后,需要及时推进项目开展,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并定期判断预算执行是否存在过大差异,还要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类差异指定解决措施,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在预算执行完毕时,需要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分析专项资金预算管控效果,通过奖惩并重的方式开展考评,确保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编制。

第二,优化收支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以确保各项制度有效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在专项资金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根据收入来源及管理方式设置管理岗位责任,严格按照单位授权审批流程开展授权审批支付工作,对未得到授权审批的申请不予办理[2]。

(三)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绩效评价工作未得到有效开展。笔者认为,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建设。

第一,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建设。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规定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是一项重大课题,各级财政部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通力配合。但是绩效评价办法的出台需要循序渐进,因此现阶段可以将绩效评价要求纳入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以调动各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单位要在明确各项法规的要求下,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确保内部规章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结合单位实际特点,构建一套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完整的评价体系要在全面考虑单位的特点和专项资金的共性基础上,对不同部门及单位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以确保专项资金评价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单位需要认识到绩效评价不仅是单位内部完善资金管理的有效方式,还是帮助单位发现资金管理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重视绩效评价环节,全面考虑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为了确保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要组织绩效评价小组从成本、效益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而且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充分分析评价结果,组织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汇总,以改变评价结果流于形式的问题,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执行效果好的项目要总结经验并推广,对于执行效果差的项目要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门项目快速增多,专项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沟通方式不利于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为了提高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管理水平,使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循序渐进。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并投入大量的专业人员与资金构建管理体系,使单位全体成员为构建信息系统而有效配合。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对信息建设的经费投入,逐步更新内部的信息系统与设备。在专业人才方面,单位可以公开招聘可靠的信息技术人员,并邀请相关专家到单位内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以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得到共享。

五、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管控的内部控制目标。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其中组织体系目标包括健全组织领导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管理各环节的业务分工审批权限及管理职责,明确各项目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范围,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在业务建设目标方面,要按照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调整、项目验收的步骤明确管控要求,保证项目批复及预算下达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符合管控要求,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第二,加强对业务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关键风险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阶段论证不充分导致的风险、项目执行阶段专项资金被挪用或项目执行不力导致的风险、项目验收阶段验收和绩效评价不规范导致的风险。单位需要针对专项资金使用各环节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健全项目评审制度、明确立项管理措施、优化项目实施管理等方式,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第三,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提高对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上级的政策和文件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方案,落实内部控制建设目标与工作原则,确保财政资金分配具有合理性、必要性,使资金得到有效应用,用到有价值之处。其次,要落实关键岗位责任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专项资金细化管理办法,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对单位内部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梳理,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管理,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机制,如项目申报和决策分离、项目执行与资金支付分离。在审批权限方面,要落实“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将审批权限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确保授权审批制度得到保障。再次,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科是单位内部重要的资金审核支付部门,因此有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资金管理理念,不仅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和分配具有科学性,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了解专款专用的要求,避免出现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此外,需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确保单位内部全体成员树立成本意识,将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避免资金浪费。

六、结语

本文的研究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合规使用单位内部专项资金。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内控视角增强专项资金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