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现状与发展思路分析
2021-11-24刘明俊
刘明俊
(湖北省襄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 襄阳 441000)
一、引言
水利企业的高效运营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当前,虽然多数水利企业已经结合内部控制情况和风险管理理论制定了财务控制制度,并且这一制度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实务中也发挥了一定的管控作用,但受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弱化作用,水利企业需要结合具体问题不断完善财务控制制度。为了帮助水利企业有效解决财务控制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围绕水利企业的财务控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思路进行论述。
二、财务控制基本理论概述
财务控制主要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各项完善的财务制度,不断优化和改进财务管理手段,在设置严格规范的同时适度运用激励策略,从而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企业的财务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企业实行财务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约束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效率,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确保预期财务目标的实现。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的财务控制方法有授权与批准控制法、财务预算控制法、内部责任报告控制法、会计系统控制法和风险控制法等。财务控制模式主要有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和混合式财务控制模式。
三、水利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重要意义
水利企业的运营管理内容繁多,涉及的利益主体较为复杂,管理链条较长,因此管理难度较大。对水利企业来说,加强财务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水利企业加强财务控制有利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优化。财务控制与企业的各项基础财务工作、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控制标准以及财务绩效考评等多个财务管理因素相关,因此加强财务控制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第二,水利企业加强财务控制可以保障资产的安全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第三,水利企业加强财务控制可以弱化和屏蔽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实现高效的经营管理。
四、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多数水利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已经建立财务控制制度,并且这些控制措施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水利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由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各项具体财务活动和经济业务实施情况,发现运营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财务风险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第二,建立了基础的财务信息系统,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纳入整体财务管理程序,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控监督。第三,对资金实行了统一调度管理。为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和安全程度,多数水利企业都对资金实行了统一调度管理,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流转环节中潜在的风险。第四,制定了财务预算考核制度,即通过年初制定预算以及上月经营情况确定次年及次月费用预算总额,并根据具体的费用管理额度调整预算指标,然后依据预算指标和指标实际执行情况开展考核工作。
(二)水利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
根据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现状来看,会发现水利企业在财务控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财务控制的基础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水利企业存在自身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授权审批机制不合理、控制制度执行不彻底以及绩效考核奖惩不严格等问题,使得财务组织机构效能不高、权力监督失衡、财务控制规章制度形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控制的效果。第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不严,潜在风险等级较高。部分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力度不够,使得内部部门以及成员单位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的利益博弈现象较多,财务风险增加。同时水利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无法客观、科学地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较弱,财务控制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第三,信息整合能力不足,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弱化了财务控制的效果。财务控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信息传递沟通能力。企业的信息整合能力较强,那么内部信息传递畅通,就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各种问题,增强财务控制效果。但在实务中,水利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实操融合度低、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反馈系统缺失等问题,从而弱化了企业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对财务控制产生了消极作用。
五、水利企业做好财务控制、实现更好发展的思路
根据水利企业财务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水利企业今后的财务控制思路提出以下策略。
(一)优化企业机构,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第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机构。水利企业要充分优化和整合既有的机构和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配齐配强财务管理队伍,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为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要加强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水利企业要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原则强化授权审批机制,针对常规性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不同的控制内容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对于非常规性控制点,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要注重实效性。第三,在绩效考评方面,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还要跟踪岗位履职情况,在提升考评针对性以及效果的同时强化财务控制的效果。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水利企业实行财务控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快速识别和应对,减少财务风险的破坏性。水利企业针对财务控制中有关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措施进行应对和解决。第一,确定财务风险的防控目标。以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为前提,结合具体的财务控制活动,确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预期管理目标,降低各种财务风险。第二,结合资产状况分析法、风险调查分析法以及环境分析法等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并明确财务风险的责任归属。第三,在水利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体系。风险应对体系要具备三方面的功能:一是要具有事前防范保障能力,在风险发生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可以使用;二是在事中要具有预防监控机制,能够根据风险责任主体结合预案有序执行,化解风险损失或者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三是要有事后危机处理的能力,即在发生风险时能够及时根据风险因素、风险规模等采取具体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三)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技术强化信息整合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共享技术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企业在财务控制上也形成了新的控制思路:以信息化为主导,将财务控制所需的基础财务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控制内容、控制方法等进行融合,实现这些数据信息的互融互通。这样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共享能力和信息传递效率及质量,从而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减少各种利益博弈现象,确保财务控制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最终实现财务控制效果的增强。
六、结语
本文以水利企业的财务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总结水利企业实行财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水利企业加强财务控制提供思路,目的在于帮助水利企业提高财务控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