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高县级党校科研水平的几点思考

2021-11-24李韬

经营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党校

李韬

(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党校,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科学地总结了党校工作中“党性教育是核心,理论建设是基础”。在科研工作中,县级党校普遍存在氛围淡、经费少、信息滞后、力量不足等问题。克服困难开展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而党校作为党的学校,克服不利因素,抓好科研工作,更是不容回避的奋进之路。

一、做强做实科研工作对县级党校的必要性

教学与科研有对立的表面,也有统一的内在。从目的角度来看,教学与科研的首要目的并不重合: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传输价值、知识与技能;科研的首要目标是知识的创造,或者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组合以满足新的需求。从两者对执行者的素质要求来看,也有侧重点的不同。教学需要掌握熟练的知识结构或实操技能,用灵活适用的方式将知识或技能传递给受者。知识传授还对授业者的人格和道德感召力有所要求,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需要相当的智商和情商,以便了解受业者的学业状态,并不断调整教授手段。而相较于教学,科研对执行者的个体素质要求大不相同。科研是一个创造性过程,一切问题有待于你自己去发现,解决方案也要你本人去寻觅。科研对人的要求相对集中在强健的心智和发散性思维上。

然而从长远来看,教学与科研的内在是统一的。二者是互为基础、互为印证的关系。科研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没有科研工作扩展知识领域,也就没有教学领域新的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观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深化,也需要科研成果的理论支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认知的正确与否,也要通过在实践中的教学来检验,而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只能停留在假说阶段,不能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如果说教学是“果”,科研则是“根”,根茎为果实的成熟提供养分基础,果实也是根茎具有强大活力的有力证明,因此两者在整体上是相互统一的。但是好的教学,不能仅依靠科研成果,也要保证内容的不断更新与手段的不断升级,否则终将落后,追赶不上科研的步伐,

目前来看,县级党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思路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员的需求。随着新技术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各种学习平台的出现拓展了基层干部看中国、看世界的视野和角度,因此学员的知识储备并不比教师少。但并非每个人都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有不少人立场不坚定,缺乏思辨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很多含糊甚至错误的知识和观点也慢慢被其接收。教师应摆脱旧的知识点串讲模式,注重理论分析下的党性教育,用学术讲政治,用真知帮助学员摆脱不良信息的干扰,促进基层干部的成长。

假如教师没有准确地理解并升华教材内容,就无法准确对接学员的实际需求,也谈不上发挥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要求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若没有充分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教学就无法保证理论性和系统性。每一个事例、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判断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复的论证,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说服力。

二、县区党校进行科研工作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县级党校在主观认识偏差和客观条件限制下,并没有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放到同等重视程度上。十八大召开之后,党委对党校建设的支持和重视有目共睹。许多县级党校根据中央要求做出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改变和创新,收获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科研工作滞后于新形势发展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迅猛发展的时代准备不足,应对不力

科研工作的特性是“慢工出细活”,需要集思广益、全员科研,这样才能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重视,自然缺乏成熟定型的制度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二)科研成果研究不深、科研制度创新不足

县级党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少,但精品少。文章创作多为完成科研工作量或职称评定的需要,其中能通过实践检验和有社会价值的少之又少。大多研究范畴比较宽泛,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难点问题结合不紧密,起不到咨政作用。

(三)调研深度不够,成果指导性弱

党校研究成果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根本原因在于科研的针对性不强,没有与实际需求接轨,最终导致科研浮在云上、调研停在纸上、结论锁在房里的局面。同时,主观动能不足、调研经验匮乏、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欠缺,也大大影响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最后则是调研经费不足,党校工作条例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应当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但实际执行起来伸缩性很大。

三、提高县级党校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新形势的倒逼下,许多县级党校都因地制宜地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梳理安排与重新部署,甚至是大步改革。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科研工作的发展还是步履维艰,进展不大。县级党校应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制度,争取多渠道科研投入,统筹力量优先提高质量,以质量撬动数量,逐步推进科研工作的跳跃发展,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引领作用,具体可以从5方面着手。

(一)重新定位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思想共识

明确没有科研基础的教学是空洞的,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误人视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员需求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在这种局面下,更有必要正确认识科研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科研在党校全局工作中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和前置性的引导作用,必须把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等同起来。万事开头难,在基础薄弱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形成集体合力,方有破题可行性。通过明确科研基础性的工作定位,研究有效可行的科研工作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科研,由小做起,逐步壮大县级党校科研力量和工作实效。基层党校科研工作并非无根之木,贴近人民就是其最大的优势,从这点上来说,党校的科研工作发展空间巨大。

(二)扎根基层从点做起,不务虚只求实

从局部入手,实现有针对性的观察、有对策性的思考,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决策参考性,把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智力支持。科研有实效,不仅能激发科研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党委政府更多的支持和肯定,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决策”的良性循环。

这就要求在科研选题时要围绕当地中心工作和学员学习需要进行,针对当地热点、难点和关键点展开调研课题。在科研探索中要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区域实际,摸清情况、找准问题、透彻分析症结、研究可行性对策,发挥党校的决策咨询智库作用。

(三)立足实际扩大资源共享面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党校的课程必须要不断更新,若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将无法继续下去,科研则将永远停留在雾里看花的阶段。

因此信息平台是实现党校资源共享的关键。没有信息平台,资源就没有载体,共享便成了一句空话。而党校系统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快捷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这就使各级党校拥有的人力、物力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省市级党校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开发建设信息平台,进行资源共建共享,进而真正实现互助互补。这一平台应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从中可以获取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权威的学术研究资料,权威的学术观点及各类经典著作的电子版;二是从中可以了解各个党校的优势资源,包括师资、培训、图书等信息,便于相互间的咨询、交流和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形成校内合力,还会形成校际合力,发挥系统科研合力、联合攻关的整体优势。

(四)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激励机制,发挥奖优罚劣的价值导向性和引领作用。科研成果进课堂的采取学员打分,依据量化给予奖励;报送党委政府的根据认可推广程度确定奖励;公开发表的根据刊物级别给予奖励。

对教研人员的科研工作量、成果认定和奖励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将科研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把科研成果和科研贡献与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挂钩,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氛围。

(五)加强教师培训,优化科研师资队伍

干部培训首先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以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和经费保障,保证教师业务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若不重视培养党校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则很难凝聚党校科研的核心力量,也无法形成布局合理、梯次有序的师资队伍。

拓宽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幅度,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适龄人员到党委政府或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丰富其实践经验。教师到一线单位挂职锻炼,使其增加行政知识、充分了解社会、增强个人工作能力,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难得的调研机会和平台,是一举两得的有效之举。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党校
科研成果转化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