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4邵阳学院周方思
文/邵阳学院 周方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契合新时代发展格局,抵御国际多元化思想冲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高校应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利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作为育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的理论关系
中国自古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推崇“立德不朽”, “立德”表达的是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为立业、立言之前提;树人这一教育思想则来源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指的是培育人才的意思。在新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针对借鉴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形成了符合当今新时代的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理念。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立德”强调的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强调的则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全育人”自2005年第一次提出,到2017年的高度肯定,历时多年的发展,使得“三全育人”不仅成为我国德育新模式,更是成就了德育新理念,打造了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式的交流互动平台。“三全育人”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人员、时间、空间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宏观、整体的高校育人体系,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立德树人教育实效的重要抓手。
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理论关系在于立德树人是思想基础,“三全育人”是实施途径,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思想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立德树人为高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指明方向,能更有效地发挥“三全育人”的价值所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服务;“三全育人”是高校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其中全员育人为立德树人提供队伍和组织保障,全过程育人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始末,全方位育人整合立德树人相关资源,为其提供重要载体。
二、高校“三全育人”现状分析
(一)全员育人方面的现状。目前众多高校的绩效评价、管理服务等机制不完善,部分教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待立德树人的理论认识缺乏深度;同时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有待加强,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储备有所不足;教师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后勤服务、管理等非授课老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欠缺,参与度不高,无法形成高校全员育人的闭环发展;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父母缺乏足够重视,将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寄托于高校,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信息反馈,放松了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
(二)全程育人的现状。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欠缺,大部分停留在标准化模式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且只满足于学生的成绩达标,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要求;大学四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衔接不紧密,缺乏隐性立德树人教育,没有积极开阔第二课堂,把握大学生课余教育时间;后半程更多的是注重专业学习,缺乏持续性;毕业期间缺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教育培养,使大学全过程的育人环节有所欠缺。
(三)全方位育人的现状。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仅仅停留于老师讲、学生听,生硬讲述书中名词和内容,缺乏互动交流,没有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没有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实践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出现形式单一、平台有限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深度思考锻炼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参与的积极性;高校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导向作用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育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与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合力,致使亲和力、吸引力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立德树人效果。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研究
(一)全员育人方面。高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层级工作体系,强化师风师德制度建设。深挖各队伍的育人动力,实现教学、学工、管理、服务多部门、多队伍联动,齐抓共管,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完善绩效考核评分机制,提升全员德育育人意识。加强德育考核占比,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评奖评优、年终绩效考核挂钩,高校每年评比十佳模范德育教师,充分发扬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修养的线上线下培训,在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的同时,强化立德树人的业务能力。作为学生管理的专职教师,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也是大学生最信任的倾诉对象,因此应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持续扩宽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加强和学生家庭联系,保障信息沟通渠道,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全程育人方面。高校作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衔接平台,应全程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至大学生入校前、在校时以及毕业时各个阶段。入校前,应充分发挥相关软件的载体作用,首先建立行政班级,通过软件提前发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及立德树人相关书籍及通知,并设定相关学习要求,安排入校后的线上考试,提前营造立德树人的大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时,高校应高度重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深度发掘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育人因素,推进“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创新工作,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加强体验式、互动式教学,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参与到立德树人的自我教育之中。同时高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高效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断扩展实践平台,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毕业时,应针对性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消除毕业时的恐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三)全方面育人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到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及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同时应加强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将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内容,切实加强学生支部建设,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及内容,切实加强党建带动团建,全面推进建成高校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建立立德树人为主导的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大环境,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阔第二课堂,同时不断丰富实践教育活动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与行政机关以及社会机构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三观、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努力将互联网打造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创新立德树人方式,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公众号、短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同时可以通过搭建交互式网络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做好舆情管控以及信念引导;加强家校联系,信息沟通,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协同学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以及道德素质,呼吁父母及家庭成员做好榜样,将德育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结语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高校应努力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工作路径,以契合国家发展需求,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