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外资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及优化
2021-11-24乔亚莉
乔亚莉
(住化电子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概述
根据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框架及其内容的界定,内部控制主要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管控制度及措施的总称。实施这些方法、制度和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以及资产的完整性等目标。
内部控制机制一般由控制环境、风险的评估与管控、具体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所组成。内部控制适用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
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外资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影响
由于外资企业的投资来源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其在管理决策思维、经营理念、企业运营模式等方面与国内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其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因素,在实务中主要依靠内部控制体系化解。在实践中内部控制体系对外资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有助于外资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
外资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具有一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受文化差异、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思维模式的差异,经常会出现一些阻碍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因素。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施相关制度规则,能够帮助外资企业合理控制这些不利影响因素,均衡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满足全球化发展战略需求,从而促进外资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为外资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提供有效保障
外资企业要想在中国实现持续稳定的运营,就必须充分遵循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经营的合法合规性。建立和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将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与经营的每个具体环节相融合,从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然后采取精准的应对策略。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为外资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提供有效的保障条件。
(三)有效提高外资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
及时、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是外资企业的总部充分掌握和了解其投资的经营管理绩效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国内税务部门获取外资企业经营情况,确保其依法依规纳税的关键。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从两方面确保外资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一方面,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实现对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全面管控和监督,可以有效保障财务核算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提升外资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牵制和监督能力,从而有效规避各项财务风险以及杜绝内部人控制现象,提高外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四)为外资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资产是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其是否安全完整及其使用效率的高低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外资企业在实践中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两方面为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确保资产实物与财务的账面价值保持一致,从而将资产全面纳入财务监督管控范围,为防止资产流失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二是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帮助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对资产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合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有效提高外资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管理效率高表明企业的总体运营管理成本较低,资源应用比较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从以下两方面提升外资企业的管理效率:一方面是能够打破企业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程度,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纵向和横向利益博弈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为管理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外资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如前文所述,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合法合规经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管理资产、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对外资企业产生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资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从实践来看,目前在我国生产经营的外资企业基本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监督和管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外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机制仍有待优化。
(一)外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外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外资企业没有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理念、思维模式等进行融合和统一,没有形成与企业实际相契合的企业文化,因此无法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小制度实施阻力。同时,部分外资企业没有将内部控制机制与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二是在风险防控方面智能化程度较低,对风险的防控仍然以事中和事后管控为主。当前外资企业在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仍然是以管理层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和预测为主,较少利用一些信息化的预警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和防控,导致企业在风险应对方面较为被动;三是在信息沟通方面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信息不对称会引起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的利益博弈,进而降低管理效率,产生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当前部分外资企业在信息沟通方面仍然存在信息的制式不标准、信息传递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
(二)外资企业优化其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对策
针对外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化理论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建议外资企业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相融合,以提升内部控制的管控能力。
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进行融合主要有以下3个优势。一是信息化将外资企业的订单、财务、人力资源、库存、客户等进行了一体化的融合,这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全面规范的结构支撑。二是信息化是所有业务和流程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弥补的集成,因此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相融合能够有效延伸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管控的深度和力度。三是信息化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供较为完整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管控效率。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解决外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一,外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统一到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减少文化冲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扁平化优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因素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信息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预警模型,实现对潜在风险因素的快速识别,提高风险预警和事前防控能力,增强风险应对的主动性。第三,企业可以将信息化对于信息的标准化和固定化的需求与信息传递相结合,确保系统能够采用一定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传递,提高传递质量和效率。同时,企业还要明确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每个控制点信息的输入、处理和传递流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及时汇总所涉及部门的反馈意见,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为信息传递创造一个畅通的渠道。
四、结语
本文以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内部控制对外资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出发,总结和分析了部分外资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外资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管控水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