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1-24廖瑞云
廖瑞云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0)
在当前“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力提倡“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历史要求的具体体现。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多重作用,具有培养大学生三观、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简而言之,“课程思政”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且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呼应下,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把握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思想意识形态较薄弱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对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思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
一、“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和把握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在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笔者分别向在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和大一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其中教师有效回收问卷数为24份,学生回收问卷数为344份。
(一)存在问题
针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笔者总结出“课程思政”在本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师生均有思政教育意识,但并不深入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并不能完全深入理解。如,在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有50%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有一点了解,并不深入。同时,绝大多数教师也意识到“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操作上不能很好地把握。
2.教学过程缺失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综合反馈可以看出,师生均有“思政课程”意识,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思政教育缺失的情况。如,在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到,75%的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仅有少部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结合对“课程思政” 的认识可以发现,大多数老师是有这方面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的较少。
3.教材的局限性
也有教师反映,教材缺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导致授课过程中难以将思政教育体现出来。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笔者尝试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分析。具体原因可能如下:
1.从根源上分析
就高职公共英语而言,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课程层面,都缺乏一套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实施示范。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导致师生对“思政教育”仅停留在隐约的概念层面,无法深入实施。
2.纵深探究,即教学目标未明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围绕教材给出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侧重于知识目标的传授,而未对思政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由于没有从教学目标层面凸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加无从把握,最后导致的就是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
3.直观层面
在高职公共英语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空白。从教师问卷的反馈来看,很多教师均反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教学时间上、融合方式上等困难。之所以存在融合困惑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施策略。
为此,本文重在探索一条符合高职院校师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实施策略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一条可操作性强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宏观层面
宏观上,从整体层面入手,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构建完善的“教材、学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机制。
1.教材层面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需要适当改编,从内容上体现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人文、自然、公益环保、国际军事、体育健康方面均有较强的兴趣爱好,而对科技方面的占比相对较少,那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作相应的调整,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凸显在教材上。此外,教材的配套教学辅助材料也应做相应调整,包含教案、课件等辅助教材,有利于一线教师为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目标耗费过多时长。
2.学校层面
为提高大部分课任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需要校方提供支持手段。从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表示支持,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大部分教师仅停留在隐约的认识层面,更无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为此,从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从学校角度,总结以下两大点:第一,认知上,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让教师对思政教育概念更加清晰化。同时,也要将社会时政热点作为一种常态化学习,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增强热点敏感性,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渗透式教学;第二,实践上,教师有了宏观上的思想认识,仍需进行教学实践的学习,从教学实践上深化。因此,学校可组织一线教师进行可观摩、参考、学习的案例教学,组织教师共同探讨符合本校师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深入开展公共英语中的思政教育学习前,充分地研究探讨,模拟演练,为开展英语思政教育常态化做足准备。
3.教师层面
为使高职公共英语在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主力军在于任课教师。教师不仅要发挥探究者的角色,也要扮演好设计师的角色。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步骤:第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第二,教学设计。根据所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在教学目标上凸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第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的育人功能,并结合线下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补充活动,如英语主题演讲、辩论、写作比赛等方式,提供多种渠道供学生参与和学习。同时,组织一批骨干教师优先对高职公共英语进行挖掘探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打造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精品化课程。
4.学生层面
为达到“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效用,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加需要学生的配合与支持。从问卷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表示支持与认同,但很多学生提出的真实问题是,希望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能够呈现简洁易懂的内容[3]。这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自信问题。由于高考分流,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学生内心深处最害怕的就是课上听不懂,加之,又是普遍学生爱之恨之畏之的英语学科。因此,公共英语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任,减少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增加实用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在深入浅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次,从教师问卷来看,发现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说明学生存在学习动力缺失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加强思想教育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学习。
(二)微观层面
微观上,针对需要着手实施思政课程的公共英语教师,探究一条符合高职院校师生特点的教学路径。
1.研读教材,挖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教学目标中凸显
作为一线教师,为有效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这一理念,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而非简单地将“课程思政”理念停留在意识形态和隐约的认识层面[4]。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所选教材为《新贯通英语》,分为上下两篇——基础篇和提高篇。本文以基础篇的8个单元为例,呈现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如,Unit 1 My College中,思政教学目标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包括爱校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生活适应性教育;Unit 2 Dream中,思政教学目标为:引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我的梦和中国梦;Unit 3 Communication: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与舍友、同班同学、社团伙伴、老师、家长等交流的方式及注意事项;Unit 4 Let’s Learn Actively:加强学风建设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划意识,加强统筹能力,学会平衡好工作、生活、学习等冲突;Unit 5 Volunteering:在助人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Unit 6 You are what you eat:通过诸如“舌尖上的中国”“李子柒美食视频”等,让学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获得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以及食物中蕴含的人文哲思;Unit 7 Travel and Experience:加强对异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Unit 8 Safety: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校规校纪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2.教学过程设计,挖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教学设计,其中,关键在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上,教学设计要围绕前期的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从总体上拔高,将思政教育目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依教学脉络的推进而层层深入。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并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思想、启迪心智,将教育目标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5]。当然,并不需要每一环节都体现思政教育,但需要将思政教育目标在整体教学中凸显并实施。另外,内容的设计,也要体现在细节方面,一线教师可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渗透教学,比如,新单元的词汇教学,就可通过例句展示来体现教育元素,用富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例句启迪学生思想,从简单的例句展示到与本单元密切相关的、有深度的课堂讨论等,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思想和心灵的升华。
形式上,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富有生动性、灵活性。因此,为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一线教师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开展主题辩论、小组讨论、改编游戏等形式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62.79%的学生喜爱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说明学生对影视资料尤为感兴趣。教师可通过视听说等多模态英语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视资料的选择需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此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后做相关的课后练习和实践活动。总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结合,注重在传授知识本身的同时,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以期达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三、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高职院校的师生影响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所需人才培养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教材、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微观层面的教学实施路径,“课程思政”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思政教育并非全新的概念,而是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与大力呼应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凸显“思政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发挥各学科的主渠道作用,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