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探究
——基于新媒体视域

2021-11-24张贻钰

现代交际 2021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张贻钰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与媒介结合得更加自然,社会与人也靠得更近;而新媒体的出现又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使得凡是有通信条件的地方和时间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新媒体已经从先前的工具,慢慢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所谓“知识在网络上,朋友在QQ上,思想在微博上,情感在微信上”,新媒体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作为奋战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前线的高校辅导员唯有变革,积极探索、认识和运用新媒体,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才能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1]。

一、新媒体的内涵

(一)新媒体的含义

1967年,美国人Goldmark提出了的新媒体的概念。广义上讲,新媒体是以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而新兴的一种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等。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将新媒体定义为基于数字技术的,具有创新形态的互动传播媒体。新媒体是继报刊、户外、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历经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三个阶段,包括手机、数字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如Vlog、电子杂志和像公交电视、地铁电视之类的户外新媒体四大类。

(二)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个体对多数的传播路径,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交互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共享性和个性化与社群化[2]。

1.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信息传播多元化,也使得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实现了双向的互动传播。人们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参与,并即时地获得反馈,实现相互影响。

2.丰富性与共享性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的容量无限丰富,海量信息蜂拥而来,而信息的来源也多种多样,此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形态也叫传统媒体的信息形态有很大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而是更加立体化,多模态,例如,Vlog、直播等。人们也可以通过像哔哩哔哩、百度文库等资源共享平台,不分地域、年龄、行业地上传或下载原创资源,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3.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极强的“个性化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喜怒哀乐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或在网络上发声。新媒体的诞生,也大大地拓展了人们活动和发展的领域,建构出一个虚拟的信息传播环境,广大的新媒体用户就使得这个虚拟社会的社群得以形成。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一)党和国家对创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臂弯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如,2013年习近平书记8·19讲话强调了网络舆论工作是在思想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网络新媒体建设;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中指出,要提升运用网络、引导舆论、网络评论以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推动网络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构建高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联合度,切实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3]。

以上无疑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臂膀和坚实动力,高校辅导员应该抓住时机,顺势而上,干出一番作为。

(二)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与四大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如知乎、今日头条等图文类,荔枝FM、得到等语音类,B站、爱奇艺等视频类以及抖音、西瓜视频等直播类四大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路径,历经了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门户网站、BBS论坛到21世纪初的人人网、QQ群等,再到2010年以后的微信、高校App等等的发展。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走进大学生的网络“圈子”,洞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热点事件和周围事情等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高校辅导员能够根据掌握到的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生在一个频道上进行对话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全面、客观、正确的思想信息,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打破了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时间和空间界限,大大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也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辅导员与同学交流某些问题时面对面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也有助于学生更自信、自如地表达真情实感,拉近学生与辅导员的心灵距离,提升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可度。

(三)新媒体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不同于传统媒体死板、单一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以网络为载体,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信息盛宴”。高校辅导员甚至能够仅仅用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甚至用在大学生中流行的网络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去吸引、感染和引导学生。此外,辅导员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平时表现等进行统计,并形成分析报告。辅导员可以依据该分析,做出研判,及时预警,或及时收到教育效果的反馈。这不仅可以使辅导员从繁杂、琐碎的常规事务中抽离出来,降低辅导员的工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为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契机。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冲突,各种思潮交织激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最大变量”

与新媒体的产生结伴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与我国社会广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各种冲突和矛盾。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主要受制于时空界限,主导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往往只局限在本国范围内,加之信息手段不发达,大学生往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载体接收信息,而政府和学校也可以依据这些传统媒体有选择性地进行核心价值观引导。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海量信息蜂拥而至,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黑客恶意攻击、网络诈骗、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一些网络大V为了点击量,利用其所谓的影响力传播不实信息,成为网络“大谣”;“网络喷子”“键盘侠”屡见不鲜;“祖安文化”“饭圈现象”肆意蔓延;由网络暴力引发的自杀事件屡屡增多。此外,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席卷而来,西方敌对势力趁势渗透新媒体,大肆渲染自由至上、拜金主义,丑化中国形象,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参与与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辨与批判意识,就很有可能以偏概全,掉入陷阱,甚至被某些错误的思想同化,被一些不实的信息误导,做出过激甚至错误的行为。这些都凸显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以及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迫切性。

(二)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明显压缩

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互联网从业人员中80%是青年,9.04亿网民中80%也是青年,而青年获取的信息80%是来自网络。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学生的行为方式更加网格化,新媒体俨然不再仅仅是一种媒介或工具,而发展成了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然而,新媒体带来了大学生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社会角色定位和生活范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刷网课”“刷新闻”成了大学生们的日常;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时长显著增加,社会参与度却大大降低;部分学生甚至沉迷网络,在学业、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正因如此,使得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集中。一些学生依赖于靠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网罗天下信息,一些学生常常聚集在知乎、抖音等社交网站“小圈子”,辅导员进不去,引导跟进也难。

(三)传播格局受到冲击,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势凸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依托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以及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的灌输等方式。新媒体出现,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及主流媒体的引导灌输。随时随地,无论年龄,不分长幼,都可以获取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这表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明显脱节。此外,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还凸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方式明显滞后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准备和投入不足,对新媒体的应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也掌握得不够;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参与新媒体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也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要使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做到辐射范围大,受众面广,传统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方式就亟待更新和调整。

四、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分析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会和挑战并存”。面对来势汹汹新媒体,高校辅导员更要伺机而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传播思政好声音,让思政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和政治营销能力

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是当代人最核心的素养。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辅导员自身的媒介素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融合,与 “无时不网,无事不网”的学生建立更强、更深的联系。

1.树立互联网创新思维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支撑。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互联网创新思维,就是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升思维能力和强化理念意识。一方面,要敢于突破自己,努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能力和多学科融合的跨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强化主导、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树立平等意识;既要做到引导舆论,要有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

2.提高媒介认知意识

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媒介认知意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首先,要尊重媒体,尊重媒介传播规律,定期参与与新媒体相关的讲座、活动或者培训,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认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的意义。其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也极为重要。时刻不忘研判网络舆情,严守网络道德底线。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做好舆论引导。最后,就是要批判性地看待媒介,提高自身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学会使用媒介丰富人生、传播信息、发展自我、影响学生。

3.提高媒介运用能力

提高媒介运用的能力,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杜绝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沉闷的课堂说理,要走下威权和神秘转向亲民与务实,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优化教育平台,建立反馈机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准确把握时度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时度效三者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主战场之一的“把关人”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大门,做好“新媒体形态”的舆论引导工作,成为新媒体信息的“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 。

1.抢占工作时机制高点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强化时效意识,无论是宣传报道还是舆论引导,都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做到关键时刻发声,重大问题发力。不仅要提高对学生热点问题的敏锐度,做出准确的判断,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碎片化和社群化特点,迅速发声,并提高发声频度[4]。

2.抢占议题设置制高点

高校辅导员要善用“网言网语”,设置具有吸引力的话题或议题,主动正面发声。同时,还应提高议题解释能力,帮助学生划清是非界限,理清模糊认识,全面压缩网络谣言和负面舆论,抵制网络暴力,切忌泛用口号,做到有理有据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力保及时、有效发声,唱响网络好声音。

3.抢占道义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占领道义制高点,就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正义的力量,赢得学生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这要求高校辅导员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讲能够让学生产生认同、引起共鸣的事实,多讲给人启发、给人启迪的观点主张,让学生想要看、看得进,愿意听、听得进,愿意信、信得真,能够做、做得实。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知情权,提高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提高辅导员公信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繁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1.找准时机,打造品牌网络文化教育活动

在着力营造和谐、健康、清净的网络文化环境方面,丰富和充实网络文化内容,打造精品主题微信公众号或博客。同时,选择学生比较空闲的时间,比如节假日或寒暑假,上线一系列网络教育的文化活动,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特色。采用线上签到打卡,故事分享和线下参与的方式,选择历史传统文化、健康生活理念、快乐读书分享以及法制、感恩、诚信教育等一系列线上活动。

2.发挥媒体融合(融媒体,全媒体)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工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工作的创新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将校园广播电台、校园报、电视台各校内媒体融合起来,结合学生社团(摄影、设计、绘画、视频制作)等,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班级特色的媒资库。此外,也可以推出一系列的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栏目,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和展示了自己的特长。

3.发挥直播平台的优势作用,讲好思政故事,传播思政好声音

如今大热的各类直播平台,如抖音、Vlog等,也是高校辅导员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讲的好阵地。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学院官微、学院官方微信、易班网等直播平台的优势,发挥如微博、抖音等平台的集聚性或明星效应,努力发掘资源,为明星校友或学者专家注册账号,引导同学们关注,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凝聚力。此外,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将思想政治、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声音在学生中广为传播,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四)充分发挥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打造学生榜样和骨干队伍

1.塑造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最早是有美国学者Lazarsfeld提出来的,是指“在人家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由此,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笔者认为,是指通过微信、QQ、抖音等网络平台发表观点,分享生活,展示自我等,且其言论能够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学生中的活跃分子里,特别是学生会、学生社团干部中,发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同学或学生干部成为意见领袖。首先,坚持线上线下引导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产生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健全和完善网络意见领袖的考核和保障机制,树立“高标准,严要求”,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加强对其所建设的平台进行审核和监督。

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群体的网络影响力

网络影响力是指透过各类网络平台来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影响甚至引起改变的能力。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里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代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及对非党员学生的激励和导向性影响。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认同感以及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党员队伍的成长和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宣传和引领,展现学生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感受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党员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开展“云”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等,主动联系群众,广泛融入群众,热情服务群众,将这种无私奉献,服务于民的精神辐射到非党员学生中。

3.构建一支正能量、专业化的网络育人学生团队

新媒体时代,有了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高校辅导员要努力将每一个学生自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筛选出一批有思想,懂技术,敢发声,会宣传的正能量、专业化的网络育人学生团队。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建立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方式,创作网络作品,开展网络活动,传播网络文明,为时代发声。

五、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媒体中,充分占领学生的网络阵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这个新的阵地平添一些亮色,才能使得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做好了思想引领的同时,更能贴近人心、深入人心和温暖人心。才能拉近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教育和熏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风潜入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