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学校棒垒球裁判员的培养与发展研究
2021-11-24王俊
王俊
(仪征市实验中学 江苏扬州 214499)
近阶段,扬州市垒球比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虽然垒球事业发展比较迅速,但垒球裁判员发展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该文主要针对扬州市目前学校垒球裁判员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现实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旨在培育出更优秀的垒球裁判员,促进高水平垒球裁判队伍稳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十九届江苏省运动会棒球、垒球裁判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首先,使用文献资料法搜集大量关于垒球裁判员培养方面的文献材料,并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参与比赛的裁判员进行了限时的调查,并且向大学和教练团队等相关团体发放问卷。再次,使用访谈法对部分访谈对象进行了走访,了解了现实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影响垒球裁判员职业发展的因素,并对内外部优势与缺点进行了整体分析,提出解决垒球裁判员培养问题的应对策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优势
2.1.1 理想的入行年龄
十九届全国青少年垒球比赛裁判员的平均年龄为26 岁,入行约3~4 年。根据我国垒球比赛裁判员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级垒球裁判员的年龄约为30 岁,要求国家级裁判的年龄在40岁左右。由此可见,扬州市大部分学校垒球裁判员在年龄方面存在着较为理想的时间跨度。
2.1.2 良好的形象条件
在垒球比赛开展过程中,运动员无法感知裁判员的水平,对于优秀的裁判员来讲,良好的外表和气质会为运动员和观众留下第一印象。标准的手势和姿势也是表达自身优势的两个重要条件,洪亮的声音也能为成为优秀裁判员锦上添花。扬州市垒球裁判员平均身高约为1.74m,平均体重约为62kg。由于大部分裁判员都不能出现偏瘦或者肥胖等不正常体态,体质外形条件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无法参与国家级垒球运动员裁判选拔。由此可见,外部形象非常重要。
2.1.3 专业的棒垒球运动经历
优秀的垒球裁判需要第一时间内做出精准判罚,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非常熟悉现有规则,还要拥有丰富的棒垒球运动经历。以上两点是执行公平判罚的基础。通过实际的调查得知,学校棒球裁判员,大部分都受过专业的棒球训练,运动年限都控制在7~12年之间。正是因为裁判员自身拥有丰富的运动经历,才能在环境和姿态的影响下正确判断犯规动作,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对动作进行预演,以保证判断的正确性。运动基础也是提高执行力度的基础条件,从省运动会执法情况来看,广州市大部分垒球裁判员在面对第一时期犯规动作进行处罚的过程中,案发率高达80%,整体来看效果相对较好,参赛运动员对于裁判也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2.2 劣势
2.2.1 裁判理论基础薄弱
棒垒球竞赛规则是裁判员执法过程中唯一的理论基础,裁判员在面临处罚的过程中,需要在规则中寻找相应的条款。扬州市大部分裁判员后备人选都拥有本科学历,但是在规则学习和理论测试方面出现了测试分数较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在初始阶段没有对规则进行详细的研究,在规则问题练习中以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处罚时语言组织不够严谨。从运动会比赛的角度来看,由于裁判对规则不是特别了解,导致出现问题的概率高达55%,问题主要体现在深球的判断以及投手犯规等方面[1]。
2.2.2 阅读比赛能力欠缺
裁判和运动员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在判罚过程中,裁判员需从多个角度对比赛进行重新理解。比赛场次气氛及竞争激烈程度都是判罚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队员的语气和形态也是判罚的重要内容,在了解所有基础内容的情况下,裁判才能明确最终的判罚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和标准,以及应选用何种方法来控制整场比赛。
2.2.3 管理沟通能力不强
裁判员需要面临的群体身份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替补运动员、上场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因此,裁判员不仅需要良好的控场能力,还需拥有较强的交流能力。为保证自身的管理沟通能力得到提升,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棒垒球赛事,通过现实的磨炼,逐渐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自身只有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
2.3 机遇
2.3.1 国内棒垒球运动的发展对裁判的需求增大
随着国内棒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在棒垒球裁判方面作出了巨大调整,逐渐增大了选材范围。拥有足够训练经验且学历达标的人员,才可参与报名培训,未来发展情况一片大好。拥有长时间的棒垒球运动经验的青少年,也会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2]。
2.3.2 棒垒球赛事平台为裁判员锻炼提供条件
拥有比较领先的棒垒球场地训练条件,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前来学习和交流技艺的人络绎不绝,常举办棒垒球比赛和相关运动项目,这些有利条件为成为优秀裁判员提供了宝贵机会。为保证日常开展比赛的规范性,需全面预防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执法行为,这样才能使教练员养成专业的裁判素养[3]。
2.3.3 破格越级使用利于优秀裁判员脱颖而出
对于部分裁判员来讲,需要零基础学习裁判的相关知识和运动经验,每次晋升都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执法场次。二级裁判员晋升到一级裁判员的过程中,需要4~6 年时间在各种省级赛事中不断打磨[4]。对于棒垒球运动员的实际状态进行研究,得出由于大部分棒垒球职业运动员存在赛事的需求性,执法和等级晋升受限制因素相对较小,只要是自身数值符合标准,都有可能晋升到顶级裁判员。调查的8名裁判员中,4人有越级执裁的经历,甚至参加过全国锦标赛和联赛的执裁。因此,基于扬州市裁判员培养的特殊性,特别优秀的裁判员就能脱颖而出,迅速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
2.4 威胁
在成为专业棒垒球裁判员后,需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通过对部分裁判员进行调查,大部分裁判员都拥有其他职业,这也是目前培养裁判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在一般情况下,省级以上规格的裁判任务需要5~8d时间,这对裁判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无法协调裁判工作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时,裁判将会逐渐失去对棒垒球裁判工作的兴趣,只能逐渐退出裁判工作。
3 培养与发展对策
3.1 协会培养对策
3.1.1 契合时机,迅速攀登
裁判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逐渐了解棒垒球运动的发展格局,合理把握发展机遇,根据现实需求制订完善的裁判员培养计划,并且还要为裁判员制定长期、短期培养目标[6],通过各项保障机制,才能为棒垒球运动员培养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3.1.2 齐抓共建,扩大人才储备
省队和各地学校需要签订良好的裁判员培养协议,优先帮助退役运动员成为棒垒球裁判员。还要与当地区体育学院之间有效配合,招募一些运动时间相对较长的大学生。最后与当地体育局合理配合,聘请此方面的裁判人才,逐渐增强市裁判的储备力量[7]。
3.1.3 加强内外交流,提高竞争力
实施“请进来”计划,聘请现役国际级裁判或资深的专业裁判讲师来扬州市讲座交流,给年轻的裁判树立良好的榜样和信心。同时“走出去”,同省内同行主动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秀之处,不断提升竞争力。
3.2 个人发展对策
3.2.1 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虽然成为一名棒垒球运动员会经历充满痛苦的道路,但是其中也有大量机遇。每一位棒垒球运动员都需要对自身有着清楚的认知,通过制定发展目标,明确自身未来发展途径,只有定位和目标清晰,才能保证自身的坚定意志。
3.2.2 勤学多问,夯实基础
对规则生疏会导致现场判断失误,年轻的运动员需要增强裁判知识方面的理论学习,多参加裁判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学习优秀裁判执法视频,加深自身对裁判学习的理解,找出自身和优秀裁判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加直观地提升自身经验,在保证判罚准确率的同时,提升自身业务能力[8]。
3.2.3 内外兼修,提升素养
裁判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很多裁判职业生涯的结束,都是因为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优秀的裁判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需要作出正确的抉择,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优秀道路。优秀裁判员会始终坚持裁判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充分磨炼自身各项品质,最终具备优秀裁判员的素质,为更远的发展提供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