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综合日语》课程“金课”建设初探
2021-11-24尹胜男鲁轩廷
尹胜男 鲁轩廷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2018年11月2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做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此后,“金课”“水课”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中关键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级综合日语》课程尝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由于疫情原因,2019—2020学年的第二学期全部采用了网络授课。因此,初级日语教学团队群策群力采用“学习通”+微信群、QQ屏幕共享、腾讯会议等直播手段,完成了特殊时期的“线上”“线下”教学任务。
一、“金课”建设实施步骤
1.深入进行课程研究,科学进行课程设计
首先,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对《初级综合日语》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深入研究。初级阶段讲授语音、语法(句型)、词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20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和200个左右的基本句型。要求学生发音基本正确,利用所学知识和交际能力,能和日本人进行一般性的交际活动。上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配以怎样的素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项目组全体成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其次,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根据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并合理分配学时。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多、课时多,但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就需要项目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共同研究探讨合理的线上线下学时分配,以保证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最后,教学团队全体成员科学、严谨地将初级阶段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一一确认,并且在有成熟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的专业指导下拟定出适合制作微课的课程内容,以备线上学生自学时使用。
2.完善线上教学资源
初级综合日语经过校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后,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但是知识点的涵盖量还远远不够,需要补充相应的线上资源,特别是需要补充大量学生课前线上预习用的微课。此项任务耗费项目组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此项目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带领,科学分析并适当调整微课内容,讨论具体教授方法,最终逐一完成了每课的配套微课。
3.尝试新型教学手段
疫情期间根据讲授内容使用了“学习通”、微信群、QQ屏幕共享、腾讯会议等直播工具,网络教学期间各班教师均重视课堂在线测试环节,保留了很多数据做学情分析。各班均收集了各个环节的数据,特别是课堂在线测试和讨论的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汇报项目组。
4.制定新型评价标准
《初级综合日语》课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合理分配线上线下任务并赋分,以此来监控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过程性评价采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对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后测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内容多维化。
例如:课前“学习通”平台会根据学生们观看文化知识视频、微课视频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价,预习单词和句型的成果则利用“学习通”在线测试或提交音声作业的方式完成,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赋分,记入平时成绩。课中的学生学习成果发表、分组讨论、阶段性测试等活动均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了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使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个人。课后的知识点回看由平台赋分,背景知识查找、视频制作的作业由各学习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在线测试和讨论则由全体师生参与并共同评价。
期末考试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统一命题,《初级综合日语》试题库已建成并在不断完善中,目前采取逐题人工抽取的方式成卷。批卷方式为所有授课的中外教师共同参与,流水批卷。
二、《初级综合日语》课程建设思路
《初级综合日语》课程疫情期间暂将线上线下学时分配拟定为 1∶2。线上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任务、提交作业、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线下利用微信群、QQ屏幕共享、腾讯会议等直播工具综合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小组发表、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讲解、师生同评等,对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总结、分析、凝练、提升,使学生在线上习得的知识在直播课堂上得到检验、实践和升华。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主要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个部分。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有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单词、句型和课文。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相应的自主学习。其中,单词的预习不仅需要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单词音声和PPT,初级阶段还需要本团队教师合作编辑出版的《日中常用汉字对照集》。
句型预习是初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上配有微课、句型PPT,以及文本资料,旨在让学生在线上尽可能直观、轻松地理解相关句型。接着,教师会布置在线测试,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在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会及时组织学生在线进行谈论。
课后巩固主要分为重点回看、在线作业和课后讨论三个部分。重点回看包括线下预习的各类新知识,结合课堂上各种教学环节,在学生完全理解、消化并运用一轮此部分知识之后,做听、说、阅读的综合实践练习。例如:会话PPT中有文字、有音声,学生在模仿的同时需要自主做会话,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及时做出点评。疫情期间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了课文背景知识视频,并通过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赋分,学生反映效果很好。
2.线下学习
线下学习主要分为课堂检验和作业布置两部分。
课堂检验的第一环是课前演练,主要以学生发表为主,初级阶段为两人一组的会话发表或分角色表演。现场采取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的前5—10分钟做综合的技能展示。此部分设想由于受直播软件和网络速度的影响完成效果欠佳。接下来,以小组代表发言结合教师点评的形式对学生的线上自学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针对线上学习效果不佳或者不适合在线上呈现的内容,适时地做出增补、凝练和提升。课堂测试主要有文本测试和“学习通”的在线测试,教师利用微信群、QQ群和“学习通”及时回收数据,做出判断和分析,并告知学生。此外,课前、课堂和课后都设有讨论环节,课堂讨论主要采取“学习通”的讨论区和直播两种手段进行,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较好。作业布置是线上线下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文本作业和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的在线作业。教师均赋分、记录,并及时答疑解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线作业中有一部分是课前预习,因此线上线下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线上线下混合式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为学生的素质、基础、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所以课堂效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通过教师在线上发布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到线下课堂上教师验收提升,学生通过教师面对面(线上直播)的指导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其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机地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初级综合日语II》网络课程建设实况
1.课程使用情况
疫情期间19级4个班121名同学参与了《初级综合日语II》网络课程的学习。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累计发布了461个知识点,得到了76582次章节学习点击率,完成16课1000余个单词的讲解PPT、60个语法知识点的微课、150余次作业、60余次小测试、15次线上讨论,并且收集到学生制作的文化要素发表视频145份。
2.教学情况调查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60.16%的学生会每周不定时在非授课时间段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课程;81.3%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非常满意,几乎全部学生认为本课程设计较合理;53.66%以上的学生认为授课视频还是本校老师原创的好,42.28%的学生认为平台现有慕课或本校老师原创慕课均可;98.37%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效果很好。
在对本课程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的调查中,94.31%的学生选择了观看授课视频,61.79%的学生选择在讨论区交流,仅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测试和作业。在对网络教学的效果调查中,72.36%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提高了学习自主性,78.05%的学生达到了可以理解运用的程度。
在对疫情过后的线上线下教学安排的调查中,仅有10.57%学生支持以线上课程为主,22.76%的学生支持单周线上双周线下的混合式教学,54.47%的学生认为还应该以线下课程为主,线上课程仅作为补充。
3.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从卷面成绩分布来看,4个班共10人在9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为99分,优秀率为8.3%。80—89分35人;70—79分31人,两部分占总人数的54.5%。受疫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欠佳,卷面不及格19人。4个班整体成绩成正态分布,反映出所考试题的内容是全面、客观、合理的。
由于疫情原因,线下考试与实际上课中间隔了整整一个暑假,一部分学生没有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导致原本是简单的单词题出现了较多低分的现象。助词题和各种用言的活用题是试题难度较高的题型,学生们完成得一般或较差也是在预计之中,但是个别班级的得分率在75%以上,证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一样的。选择题完成的情况一般,合并句子题完成一般,但是回答题完成情况较好。阅读题正确率也较高,作文题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总体得分率在74%以上。综合来看,试卷命题质量与课程教学大纲有较高的符合度,能考查们的真实掌握情况。
4.本阶段总结
受疫情影响,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全国师生都“被迫”进行了网络授课和在线学习。虽然客观条件有限,但是完全没有阻碍初级日语教学团队“金课”建设步伐,全体教师响应学校和国家号召,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并不断探索、调整。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实施,结合期末的成绩分析、后期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零基础外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期,还应该以面授为主,适当辅以线上材料补充、测试即可;
第二,线上资源应以本校教师制作的配套材料(如微课)为主,切勿“生搬硬套”他人成果,也可适当选取优质慕课;
第三,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能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四,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根据教材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将“教书”与“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下一步改革方向和主要措施
结合“新文科”建设特征,本课程应积极探索基础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追求“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主要措施如下:
1.拓宽课程“思政”路径,从“元素发掘”转变为“体系建设”
进一步从课程中挖掘育人元素,服务课程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中日文化对比,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师身正为范,以隐形教育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拓宽课程“思政”路径,从“元素发掘”转变为“体系建设”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依托我校“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地球村)”,运用新科技成果、新技术手段,联合企业共同研发《基础日语》系列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的高度融合,强化实践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