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4孙百鸣

成人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规划标准

孙百鸣,杨 清,姜 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1)

专业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职业院校建立专业质量保证体系既必要又迫切。那么应该如何建设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呢?

一、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做好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诊断与改进工作,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简称诊改秘书处)2019年对黑龙江省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诊断与改进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方式为电子问卷,共发出42份电子调研问卷,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

1.缺乏质量保证意识,建设发展粗放管理

通过诊改秘书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调研问卷分析发现,60%以上的职业院校虽然重视专业建设,但明显缺乏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的质量保证意识,尤其是缺乏专业办学的主体责任意识、标准意识及打造精品的意识,质量意识还没有深入到师生心中。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随从性、专业建设上的非标准性、专业评价上的非社会性等。很多院校没有很好地结合区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优势去设置和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专业办学战略定位不够准确,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都不够清晰,办专业的主要目的还停留在解决学校温饱问题上,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不能适应需求侧要求。

2.专业目标不成体系,难以保证优质发展

诊改秘书处通过分析专业建设问卷调研数据发现,45%的职业院校没有制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85%的专业没有制定专业群或本专业发展规划。学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专业建设目标、学校专业子规划中的专业发展目标及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中的目标不能自上而下形成目标贯穿体系,难以保证职业院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专业建设目标落实到每个专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师每门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形成上下有机衔接贯通的目标体系,导致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也不能将专业发展目标有机地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授课计划中,难以保证专业目标落实、落细、落靠,很难推进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3.专业标准不够健全,缺乏有效诊断依据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60%以上的职业院校存在着专业各种标准不健全的现象。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建立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调整与淘汰标准、专业办学条件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质量评价标准、专业群组建标准、专业群建设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专业残疾人认定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及教学工作人员岗位工作质量标准等。然而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中,很多院校没有相应的标准,导致专业办学质量缺少衡量尺度,难以诊断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形成专业发展自主保证质量的良性运行机制。

4.制度机制建设滞后,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50%以上职业院校缺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制度,65%以上的职业院校缺乏创新性的制度,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制度、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制度、专业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合格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品牌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制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制度、专业质量控制制度、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制度、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制度、教师服务社会制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管理办法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难以根据制度有效落实专业建设主体责任,从而影响专业建设质量。

5.缺少数据管理平台,难以进行数据诊断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60%的职业院校缺少能实现源头采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数据平台系统,很多院校只是借助全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系统来进行诊断。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多重数据加以诊断与改进,没有适应学校专业发展的动态跟踪与适时采集的平台,就不能及时从源头采集专业发展的有效数据,难以准确分析专业发展与专业需求的适应度、专业办学条件的达标度、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度及专业办学质量的符合度。不能形成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专业诊断与改进报告,更难以形成专业自我改进螺旋。

二、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产品,要借鉴企业产品质量保证机理研究专业质量保证机制,要从专业规划、布局与结构优化做起,建立专业目标链,然后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设置标准、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品牌专业建设标准、专业群组建与建设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专业教师社会实践标准及聘任企业兼职教师标准等形成标准链。按照目标链和标准链进行专业建设对照分析,并将专业建设原始数据和分析数据录入专业信息化平台,形成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报告,进行新一轮的建设与诊改,形成持续的专业建设质量诊改螺旋和保证机制。[1]

1.对接需求制定规划,打造专业目标链条

职业院校要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校专业建设子规划及二级院部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发展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设置好对接重点产业链的重点建设专业群和辅助专业群,建立专业群与产业链、专业与产业生态共生机制。学校认真研究规划制定要求,统一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子规划编制体例,包括前期规划实施成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规划任务与措施、规划保障条件等内容,并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子规划及二级院部专业建设规划。组织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多轮次论证,保证各级规划科学合理,不断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学校专业规划体系。要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往下捋,捋到学校专项子规划中的目标及二级学院专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看能否有机衔接,保证目标落实,形成专业建设的目标链,并能将规划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和二级院部工作计划中,确保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2.按需开发各种标准,打造专业标准链条

职业院校要以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为核心,遵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研制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各种类型专业建设标准、专业中各类课程标准及专业质量评价标准等。首先,学校要依据教育部专业设置方面的文件要求制定包括专业设置调研、资源配备标准、师资配备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四个一级指标和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教学仪器生均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等11个相关的二级指标构成的专业设置标准。按照百分制进行赋分,达不到60分的不予设置;同时学校也应开发专业调整与淘汰标准,由专业社会需求、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两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构成。其次,参照教育部下发的高职院校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学校各专业教学标准,学校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经校内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后予以实施,这是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要求。第三,根据学校专业建设需要,研制合格专业建设标准、重点专业建设标准、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及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这是专业建设的分类标准体系。以上三类标准综合形成了专业建设标准体系,即专业标准链。

3.强化专业顶层设计,形成专业建设方案

各专业按照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重点,依据目标链和标准链对专业建设质量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方案。按照目标链要求设计专业建设任务和措施,按照专业建设标准要求设计专业建设质量指标,按照各专业建设目标设计专业建设任务,包括专业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接职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与相应资源的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及专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等。综合以上要求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任务与措施、建设进度、建设资金及建设预期效果等。

4.扎实开展专业建设,构建专业诊改螺旋

各职业院校根据已经批准实施的专业建设方案和学校发展与资金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专业产业对接与调整的重点项目、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重点项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点项目、课程体系重构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专业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与服务团队建设的重点项目、专业服务产业的重点项目、专业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及专业国际认证的项目等;[2]明确重点建设项目后,要对各项目建设进行建设任务分工,科学设计项目建设时间进程,论证各子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分配子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设计预期达到的建设效果;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组,按照子项目建设进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组成专业建设检查小组,按照专业建设标准,检查验收项目建设成果;项目组和检查组要定期向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建设进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同时,要严格按照专业标准,随时诊断专业建设状况,找出制约专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形成专业诊断与改进报告,并及时进行改进,形成专业建设螺旋,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品质和质量。

5.开发专业信息平台,进行诊改数据分析

学校根据内涵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重新设计智能校园建设方案,逐步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专业发展评估系统、智能化教学平台、教师发展五维雷达诊断系统及专业学生发展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校本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联动、实时自动抓取的源头数据在目标规划、任务分解、标准建设、数据采集等环节进行自我诊断;对照目标和标准自动监测,诊断数据在系统间自动对接,消除教学工作的信息孤岛。学校根据合格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对应建设指标要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平台系统,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录入相关建设的动态数据;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量化比较研究,找出制约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根据找出的制约因素,制定专业整改措施方案,加以认真诊改。开发专业诊改模板,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现状、诊断的主要问题、主要整改措施及整改成效分析。

三、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控

各高职院校领导、教学部门、教师、管理和服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自觉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明确质量管理方针,树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观,强化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及服务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完善质量管控制度,建立质量规划,研制工作质量标准,厘清质量管控责任,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管理质量、人人提高质量、人人贡献质量的良好氛围。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质量保证机制。

2.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目标落地

各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及教学与管理部门的各级管理干部要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职责;教务处要聚焦制度设计、专业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采集及数据分析等核心要素,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到专业建设子规划及每个专业的发展规划,再到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形成穿透型的目标链条,再设计目标链条下的质量管控任务分工,能够找到质量管控责任人,强化质量目标落实落细落地。专业带头人要履行专业诊改第一责任人职责,从专业规划入手到专业工作计划、专业建设方案,梳理专业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专业建设与诊改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诊改方式,依据数据和事实作出专业诊改报告,找出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诊改措施,扎实开展新一轮诊改,形成专业改进螺旋,进行专业画像,形成常态化专业质量保证机制。

3.补齐各种标准,找准诊改依据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方针的要求,认真梳理、分析研究各教学环节需要哪些质量标准,解决哪些质量问题。然后由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管理者、职业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研发各类质量标准,包括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办学条件配备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各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标准、[3]专业带头人认定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学生学业成绩认定标准及学生职业技能标准等。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类标准进行严格论证,论证后发布实施,为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依据。

4.采集源头数据,分析诊断改进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的五横五纵诊改要求,进行教学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建设校本数据中心,开发服务于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及学生五个层面的业务系统,打通教学信息孤岛,真实记录专业、课程及师资建设过程数据,实时源头采集数据,进行常态化质量监测、预警及分析。要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画像系统,适时自动为其画像,找出影响各环节质量的因素,制定诊改方案,进行新一轮诊改。

5.把握关键环节,建立诊改螺旋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及学生五个层面质量提升的需要分别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职能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完善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分系统建立诊断改进螺旋,分别找出各自系统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修正目标措施,完善规划与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质量改进,形成分系统的常态化质量自我保证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学校发展指数变化为依据,运用大数据系统,诊断影响目标实施的制约因素,建立学校诊改螺旋。专业层面要充分依据专业发展评估系统分析报告,诊断专业发展及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建立专业诊改螺旋。课程层面要针对课程教学状态进行课程诊改,从课程建设规划和标准入手,查看课程标准是否符合要求,课程改革是否到位,是否有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要逐课排查,依据课程标准和智能化课程教学平台数据分析报告,找出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建立课程诊改螺旋。教师层面要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本人职业发展规划入手,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充分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及画像系统,诊断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师个人诊改螺旋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诊改螺旋。学生层面要依据学生发展平台系统数据分析报告,找出制约质量提升的因素,建立学生诊改螺旋。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规划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