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

2021-11-23高蔚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创造力培养

高蔚迎

摘  要: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启蒙和奠基阶段,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特殊时期,教师应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进而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做好铺垫。这一阶段幼儿的感性思维发展迅速,通过直接感观的教育方式比较容易习得知识。大班的幼儿已有基本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意愿,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处于雏形待塑造和激发阶段。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艺术领域里的美术教育,能极大地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重视美学的正确实施策略,以幼儿为本,教师从旁引导,充分调动其美术创造的积极性,培养其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幼儿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向迈进而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审美能力;创造力;培养;研究

人的艺术才能在幼儿期开始展现,在这一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意义非凡。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艺术领域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幼儿在做手工创作或绘画时要调动各种感官,譬如:用眼睛观察,运用大脑思考,用小手來操作,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丰富了知识,促进了大脑右半球的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巨大的创造性潜能与生俱来的,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越早开发其创造力,越能促使其潜能发展。如何恰当、高效地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能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自如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亟需探讨的问题。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首要任务即是对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针对幼儿美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应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干预,制定计划,选择内容 ,创造多维度艺术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创作素材应多元化和具有层次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开发、运用各种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创造力是进行创造的能力。幼儿审美创造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物质材料及已有的经验,加以重新组合,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幼儿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一、营造多元艺术环境,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一)巧用中国民间民俗艺术历史元素

教师可以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中国元素,在教室里悬挂灯笼、画扇、剪纸、泥塑、中国结等造型、图案、质地各异的民间艺术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背景墙,将中国的水墨、花鸟画等美术作品陈列在其上。这样,通过丰富多姿的艺术渲染,使幼儿接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使其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萌芽。

(二)中西文化的融汇、激荡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美术室里同时陈列一些中国美术作品以及西方的名画,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并适当地给予点评,分析。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幼儿演示、讲解一下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运用直观性原则,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使幼儿获得生动的表象,了解美学知识。

二、创设民主互动的艺术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法营造师幼互动的艺术氛围,着重与幼儿的情感和行为的互动。重视幼儿艺术教育的连续和延伸,通过老师与幼儿共同创造的活动场景,使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创造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得以提高。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感受到的文学作品进行再加工,譬如开展幼儿间绘本阅读的小组讨论,鼓励幼儿把故事带给他们的感受、冲击画下来,把思维的火花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的体验式情境教学,结合绘本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完成语言艺术趣味性教学的目标,使幼儿的审美与创造想象力得以激发、迭进。

三、挖掘多种创作资源,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的审美力与创造力

(一)巧用自然资源

环境是幼儿的隐性教师,幼儿只有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在与环境中的材料相互作用下,其各种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开展美术活动前,教师应预先收集一些常见的地方自然材料,如: 叶子、种子、农作物、花卉等,将这些材料放在班级里的活动区域,让幼儿随时可以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为幼儿想象力的放飞提供丰富的刺激物。

在教室里创建自然角的同时,还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去亲身观察、接触景物。园舍环境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垦一片园圃,种植一些蔬菜、花果。老师平时可带领幼儿到那里亲身劳作实践,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让劳动技术能力与艺术创作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

1.家长不要浪费平时接送孩子的零碎时间,可用其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建筑物、人们的活动场景及周遭所发生的事。

2.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收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中升华情感。

3.经常进行亲子阅读,在温馨、轻松的亲子互动氛围中,容易激起幼儿的创作意欲。幼儿徜徉在浩瀚无垠的经典读物海洋中能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后续的创造活动打下基础。

(三)利用民间民俗资源

了解民间习俗的来历,以此作为契机,开发创作题材。在开展创作活动前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给幼儿讲解其背后的风俗习惯。如通过欣赏“ 飘色巡游”中五彩斑斓的传统服饰,让幼儿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习得一些颜色搭配的技巧。“ 石湾公仔”趣稚的造型,艳丽色彩的呈现吸引着幼儿的眼光,愈发增强其“依样画葫芦”的欲望。

邀请民间民俗传统传承艺人到幼儿园去为幼儿上课,现场演示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尝试动手操作,于互动中收获艺术创作的喜悦感。

四、运用多种创作形式,深化幼儿的审美力与创造力

(一)绘画方面

除了线描、涂色、水粉这些基本技巧,可以让幼儿尝试更多的绘画方法,如:刮画、牙签画、手掌画、吹塑纸版画、吹墨画、彩泥画、棉签画、黑白画、修正液画……充沛的创作工具材料加上多元的绘画形式,使原本简单的绘画创作不断变出新花样。

(二)纸艺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纸,通过撕、折、剪和贴等手段进行创作和塑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平面的纸张巧变成立体的具体造型,或折成纸服装,或折成纸人,或折成各式的小动物、水果、蔬菜。不管是扁平的还是立体的成品都是幼儿丰富想象的体现。剪纸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细致活,需要教师进行亲身示范,并在安全范围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这项传统艺术的操作和创造。

(三)泥工

在幼兒阶段指的就是捏造橡皮泥。现在的橡皮泥具有缤纷的色彩,芳香的气味,   手感柔软,是陶泥的最佳替代品,幼儿非常喜欢用这种方便的材质去创造其心目中的事物。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制作,讨论创造出何种形象,并且针对细节问题进行不断地改造,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彩泥不仅可以制作成立体的事物,还可以与平面的绘画相结合,产生出创意无限的作品。

(四)巧变废物

现如今“废物循环再利用”是幼儿园倡导环保的重要理念。纸杯可以变成奶牛、小白兔、电话筒……粗毛线可以卷成娇艳的花朵、变成飘逸的流苏; 在空塑料瓶子上描绘或绚丽或可爱的图案、花纹,粘上闪亮的珠子、羽毛等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漂亮的装饰物; 五颜六色的瓶盖可组成一幅立体的画作。裁剪纸箱可以制成魔法小城堡、威风的消防车,诸如此类。通过对废物的趣味利用,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得以促进,幼儿的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

五、多使用赏析评价,使幼儿的创作意愿和能力互相促进

由于幼儿的认知与身心发育水平有限,其作品必然不会是成人眼中成熟、完美的呈现。这时,老师对其的创作成品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要多给予鼓励,不要轻易否定其作品。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应以赏识的态度评价他们作品展现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多激励、表扬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对于表现能力较差的儿童,赞扬对他们就更起促进作用,而过去受表扬多的,老师可适当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给一些建议对他们也许会有更大的影响,能推动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建立轻松、友好、便利、互动的艺术创作氛围,采用多元、灵活、新颖的教学引导方式,秉持以幼儿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必然能让处于有无限发展潜能阶段的幼儿迸发其高尚和独特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并促进这些能力持续地迭进发展,为幼儿向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莉虹, 创造力与幼儿美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9

[2]刘秀银, 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 樊洁, 优化幼儿美术创作空间,促进幼儿审美能力提高[J].新课程,2011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创造力培养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