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张献忠起义军铸钱始末
2021-11-23张彦刚
张彦刚
“是时,贼设铸局,取藩府所蓄古鼎、玩器及城内外寺院铜像,镕液为钱,其文曰‘大顺通宝,令民间家悬顺民号帖,以大顺新钱,钉之帽顶。”(清彭遵泗《蜀碧》)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失去了对全国的统治,进而后金和吴三桂联军于山海关战役大败大顺军,李自成在北京仓促登基后败撤西安。十一月十六日,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为保存实力,在四川成都即皇帝位,建立大西政权,改元大顺。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为稳定市场、安定社会秩序,筹措军费。大西政权迅速废除了明朝的制钱和钱钞,设立铸钱局,用王府、官绅家中收缴的古董玩器中的铜器和寺院中的铜像熔化之后铸成大顺通宝铜钱。
图1 西王赏功钱 上海博物馆藏
入川铸币
1975年4月和1976年2月,在成都望江公园附近的锦江靠岸处和市郊永丰公社的农田中,先后出土了两大批大顺通宝,每批重十几公斤,一时引起轰动。近些年,闻名全国的江口沉船遗址发掘在发现大量珍贵的金银器皿文物的同时,还陆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大顺通宝等钱币。这些都为研究这一时期钱币的铸行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实物资料。
目前从收藏及出土的实物发现,大西政权及余脉在四川、云南所铸行的大顺通宝钱轮廓精整,铜质上乘,钱文划一,直径一般在2.65厘米至2.85厘米之间,可谓铸币中的精品,与明末的薄劣恶钱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随着钱币收藏的升温,存世不算稀少的大顺通宝钱美品单枚价格已过千元。其与李自成铸造的永昌通宝钱成为收藏爱好者争相追逐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铸币之一。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收藏情况看,大西王张献忠还下令专门铸造了西王赏功钱(图1),分金、银、铜三品,直径4 .7厘米至5厘米,四字楷书直读,边廓周正、字体浑朴,均为大珍(众多钱谱泉书均有披露,有旧谱将其列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该钱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有藏,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展出西王赏功银钱、铜钱各一枚,均为钱币大家罗伯昭旧藏。泉界多认为该钱是供赏赐有功将士之用,具有纪念压胜性质。笔者认为其铸造的时间大约在入川以后至称帝之前,至于是否在市场流通尚不清楚。有关西王赏功钱的研究,伴随着江口考古出土样本的增加,还需钱币及考古专家进一步研究。明史大家顾诚先生著《明末农民军战争史》中称,史料中可以看到不少当地百姓“入营贸易”的记载,说明大西政权是保护商业的。
图2 银质赏功至宝钱
图3:铜质赏功致宝钱
近些年,网络上曾披露过一枚银质“赏功至宝”背“西营”钱(图2,直径2.99厘米、厚0.19 厘米,重9.71克),钱郭上带有明显的打磨痕迹,包浆色泽与银质西王赏功钱接近。但其钱文书风更加粗犷,钱体不及西王赏功精整。有泉友经研究考证认为,此钱可能是张献忠入蜀之前,还在称“西营八大王”时期所铸,具体性质与用途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有藏友曾收藏到铜质赏功致宝钱(图3),钱文风格与银质“赏功至宝”背“西营”钱有异,有泉界方家认为可能系邻国日本后铸钱,具体待考。
命运多舛
对于大顺通宝钱,明末清初沈荀蔚在《蜀难叙略》一书中说道“贼下令凡市镇民家给大顺钱缀于首可不免死”,大顺通宝竟成了蜀人归顺大西的“护身符”。大顺钱质量颇高,光润精致。彭遵泗说:“ 贼钱(指大顺通宝)肉色光润精致,不类常铜,至今得者,作妇女簪花,不减赤金。”由此可见当时妇女用它来作为装饰品,这一点还可能与中国历代人们推崇“毁佛铸钱”取吉祥寓意的习俗有关。
占领了四川的张献忠,本意是以“巴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起初实行了与李自成义军采取的“追赃助饷”一脉相承的“取富户追赃”政策,并实行科举和积极的经济政策。但由于大西立国后,在不断征战扩大属地势力范围,兵卒给养多靠没收和打粮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到农民和明朝乡绅的利益,成为危害其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
此时,蜀地之外的地区已经形成清朝铁骑和偏安江南的南明弘光政权、起义军余脉及各地义军三股力量相互抗衡的局面。无力独自派兵复明的南明政权,以自身是“正统”为名,常联络蜀地留下的明朝官绅势力,以任命官职为手段引诱并谋求策反,以图打击大西势力,完成复明大业。加之清军对大西军的镇压不断,摇黄等武装组织蹂躏百姓,导致了相互征战不可避免的屠杀。特别是大顺二年(1645年)十一月,大西政权借口举行“特科”举士,在成都制造的“大慈寺屠戮士子事件”等,时常迁怒当地民众,引起民众不满,情急之下张献忠发出了“除城尽剿”命令,使本来就非常尖锐的阶层对抗更加复杂,也让大西政权逐渐失去了民心。在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大西政权走向了命运多舛的境地。
圖4 大顺通宝(川版光背)
图5 大顺通宝(川版背工)
图6 大顺通宝(川版背户)
图7 大顺通宝(云版背工)
1645年11月,清朝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而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决心。1646年初,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镇压大西军。1646年三月,南明军已复嘉、邛、眉、雅等川南各地。欲往楚地的张献忠率十余万大军乘船顺流东下,在彭山之江口遭南明参将杨展火攻,大败而回成都。七月,受南明及清军两面威胁的张献忠放弃成都出走川北。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遭清军袭击被射杀而死,年仅40岁。大西军余部在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及下属冯双礼等带领下由顺庆(今南充地区)南下而出,经重庆、遵义转入贵州,后来在云南建立了兴朝政权。这支大西军余部一直在西南地区持续存在,坚持近20年,成为联明抗清的主力,直至清康熙初年。
余脉出川
永历元年(1647年),大西军在占领贵阳、进而进入云南平定了“沙定洲之乱”后,其余部入驻云南;同年四月二十四日进入昆明,继续使用“大顺”年号,开始在云南铸造云南版大顺通宝钱。同年八月,大西军击败明军杨畏知部,孙可望与杨畏知达成协议,大西军不再使用大顺年号,暂用干支纪年,大顺通宝就此停铸。
随着近些年出土、考古及人们对大顺通宝的深入研究,通常将大顺通宝分为川版和云版两大类。川版即平底通版,有光背(图4,直径2.69厘米)、背下工(图5,直径2.77厘米)和背下户(图6,直径2.76厘米)三种,为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所铸造。第二类折底通版,即泉界所说的云版或滇版,目前发现只有背工字钱(图7,直径2.85厘米)一种。通常情况下,发现的云版大顺通宝钱比川版大顺通宝钱硕大一些,有泉友认为这可能与云南盛产铜矿有关。
有专家研究发现,大顺通宝平底通类(川版)与川版崇祯通宝制钱在工艺与钱文书写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反而是与湖广版隶楷双点通崇祯通宝(图8)很接近,无论是“ 通宝”二字的搭配法,还是背面穿郭地章的形制,都很接近。有人认为,川版平底通类大顺通宝应当是由张献忠在称帝前从湖北征战入川时,将湖广铸钱工匠带到四川后开炉所铸。川版大顺通宝是入川后所挟湖广工匠重新做了祖钱,然后分别铸造了光背钱、背下工钱和下户钱。
图8 崇祯通宝湖广版隶楷双点通
而云南版大顺通宝背工钱品质优良,在继承部分川版风格的基础上,“通”字与川版大顺通宝角头不同,而呈现是菱形,通字走之底弯折明显。而且钱体更为厚重,是大西军进入云南后,重新制作新的祖钱铸造所为。近年有钱币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已发现有大顺通宝母钱存在。
这里要说的是,目前有部分图谱中有载大顺通宝背“川户”钱(图9),刘征主编《大明泉谱》、孙仲汇《简明钱币辞典》、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丙)》及《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华夏古泉价格图录》中有列,一品藏于上海博物馆。在丁福保编、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中,马先生披露书中此品为孙鼎旧藏。多年来国内其他泉友也有类似收藏,并披露之。对于这品开门真品是否存在,泉界尚存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多薄小,多数倾向于后世补铸,有人认为赝品,笔者认为总体待考。
伴随着大西军余脉在云南征战,1649年,孙可望在云南称东平王开始自己铸币,名曰“兴朝通宝”。据《明末滇南纪略》记载:“(兴朝通宝)每大者文抵壹分,次者文抵五厘。”兴朝通宝壹分、五厘,皆为权银钱,分别表示折银壹分和五厘。兴朝通宝直接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工艺和风格,并且有了更多新的变化。兴朝通宝有背下工(图10,直径2.75厘米)、五厘(图11,方头通直径3.42厘米;图12,角头通直径3. 55厘米)、壹分(图13,小样4.68厘米;图14,大样5.07厘米)等多个品种,为折银钱,每个品种都版别丰富,壹分还分大、小样,比较著名的有“上口兴”“竖点壹”等版别,广大泉友在收藏中可以多多留意。
有史料记载,为了顺利推广铜钱,孙可望、李定国下令云南民间禁用贝币,“违其令者刖劓之”,可见当时律令之严酷。经过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严厉整顿,兴朝通宝不仅顺利进入流通领域,且迅速占领了云南货币市场,彻底改变了以往云南贝币与铜钱并行流通的情况,通行已久的贝币基本退出云南流通领域,对当地的货币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开创的滇派钱币风格,即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
影响深远
1648年,孙可望多次派使者前往广东肇庆朝见南明永历皇帝,请求封“秦王”,并愿协助永历皇帝抗击清军。1651年(永历五年)孙可望正式受封秦王;1652年(永历六年),走投无路的永历帝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被孙可望派兵护送至贵州安隆所。与此同时,贵州、云南境内开始铸行“永历通宝”钱。
此时铸造的永历通宝分背下工小平、背五厘(图15,直径3.27厘米)、壹分(图16,直径3.5厘米)等品种,仍为折银钱,分大小样,其形制与云版大顺通宝及兴朝通宝相近,并一道可视为是大西军铸币的接续之作。根据“历”的写法,这类永历通宝分为“双禾一日”“ 双禾一目”“ 双木一日”“ 双木一目”四种版式,其他字的写法也大同小异,细分有十个版式。
興朝和永历钱的铸行维持了西南地区反清复明势力政治需求和军事开支。由于兴朝与永历折银钱形制及铸造者相同(永历通宝钱铸币地多,版式复杂,云贵版折银钱,是南明永历帝铸币,由于孙可望的加入,也可视为是大西军的铸币),铸工及币材选用较好,官民乐用,这些是它们长期流通西南的根本原因。它们对后续吴周政权铸造的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及清代铸钱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