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研究初探

2021-11-23陈昱竹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设计研究

陈昱竹

【摘要】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不断挤压着绿色空间,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口袋公园的模式得到了大力发展。如何提升口袋公园服务品质,使其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与生活,是设计者思考的重点。本文对广州近年新建的口袋公园优秀案例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其类型及设计特色,总结出相应的景观设计要点。

【关键词】口袋公园;设计研究;共享开放绿地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192

1、引言

口袋公园作为人们近距离使用的城市最小公共开放空间,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在高密度中心城区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对现有低效绿地提质,合理布置小型公共的“口袋公园”是进一步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近年广州市新增的特色突出的口袋公园为例,分析各类口袋公园的特点及使用人群的需求、使用共性,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为其他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做铺垫。

2、口袋公园的定义与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口袋公园,是主要位于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的小型开放绿地,规模常在1hm2以下,起到优化街头休闲服务,改善城市微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

《广州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2017-2035年)》拟规划新增口袋公园400处。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最小单元,口袋公园散落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各个节点区域,有效缝合城市生态结构,拉近自然与城市居民的距离,激活了城市活力。

3、口袋公园的特点及功能

口袋公園普遍面积较小、选址及形态多样,且可达性强,贴近居民生活。因此其有着①规模小;②功能单一;③变化多样;④利用率高的特点。

在功能上,口袋公园具有①交通功能:位于街头绿地,具有交通疏导能力;②交往功能:作为可达性最强的绿地,亦是城市中便捷的共享交往空间;③展示功能:其广泛分布的特性,为在地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特质的塑造提供极佳的空间载体;④补充功能:增加了城市绿色空间的连续性,并为周边地块缺失的活动功能提供补充。

4、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本次研究以广州市近年新建的口袋公园为主,其依据区位和功能可分为三类:交通集散型、社区共享型、街头休闲型。

4.1交通集散型口袋公园

交通集散型口袋公园一般位于各类型交通节点,如公交站、地铁口、公共交通换乘口,或者是人流量较大的道路交汇处。此类型公园解决交通集散、分流问题,同时起到提示及引导的作用,让人能迅速锁定这些重要的城市功能点。

江夏地铁站口袋公园(图1)城市主干道路交汇口、地铁出入口,人流、车流量大。原有绿地植被老化凌乱、交通流线紊乱。改造以异形种植池切割场地形成道路系统,优化了流线,避免人车混行,运用彩色透水沥青绘制折线引导人流。增设休息亭廊座椅、雕塑小品等设施,满足来往地铁站的市民短暂停歇的需要。风格上以折线形锈钢板花池凸显设计之都的时尚气息。

建设大马路口袋公园(图2)位于建设大马路西侧,邻公交站,使用人群主要为周边上班族及社区居民。场地原为陡坡绿地,居民出入公交站的路径为台阶,老人行走不便。植被杂乱,场地荫蔽。设计依托原有地形高差,以色彩鲜明锈板为挡墙打造主景。绿地局部退后,为行人提供了乘车等候及日常休闲的场所。取消原有台阶,设缓坡坡道并增设无障碍扶手,体现人性化关怀。

以上案例分别为地铁口及公交站附近口袋公园设计,虽人流量与区位环境大有不同,但其设计特点共性突出:①注重场地的交通安全性及设施的人性化;②注重场地的开放性和景观元素的标志性;③注重与所在区域的风貌协调性。

4.2社区共享型口袋公园

社区共享型口袋公园主要位于老城区的多层住宅附近,原地块大多为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主要使用者为周边居民,服务半径300-500米不等。为邻里间聚会交流、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具有方便到达,可赏可玩,宜游宜憩等特征。

盘福路口袋公园(图3)位于解放路北侧,与象岗山小区、双井社区相邻,毗邻西汉南岳王宫博物馆、明代古城墙。改造将原有平地纯绿化空间打造为台地型红砂岩口袋公园,利用现有红砂岩元素,保留原有古城墙,增设红砂岩山形墙与其相呼应,烘托区域文化特色。优化绿化种植,增加赏花看点。布置坐凳等休憩设施,方便居民游赏交流。

大新路口袋公园(图4)位于解放南路与大新路口交界,紧邻靖海门社区及石亭巷安全文明小区,原为住宅入户区的前坪绿地。清代有记载云:“珍奇多聚大新街,翡翠明珠次第排”,公园以此为参考,运用明亮欢快的色调,配合多彩的亚克力粒块,展现宝石盒主题。在住宅入户及一层商铺前设门廊形构筑物凸显入口。依托路侧天桥上下口设置小型广场,其他区域布局半围合空间,营造内聚型邻里社交场所,铺装面积较大,为居民健身提跳舞提供了场地。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此类口袋公园主要服务于居民,在设计上更加倾向于游憩功能及区域文化的展示,以激发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设计要点主要为:①注重场地的安全性及舒适性;②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强化居民归属感;③完善场地设施,促进公共社交。

4.3街头休闲型口袋公园

街头休闲型口袋公园主要由原有路侧绿带改造而成,是可参与、可进入的街头公园。为过路的行人提供停留休憩的场所,为城市街景提供了良好的展示面。设计常选取富有广州特有的景观元素,激发市民的文化共鸣。

迎賓馆口袋公园(图5)位于解放路南侧,与广州迎宾馆仅一墙之隔。与原来较为单调的纯绿化种植模式相比,改造增加了休憩功能及观赏功能,并以一座花窗景墙遮挡住迎宾馆围墙,于序列式景观门洞下新增游步道,优化慢行体验。岭南石鼓、彩色窗花、匾额与挂落等元素烘托出岭南文化的古今交融。绿化配置方面,上中层采用造型罗汉松、旅人蕉、彩虹朱蕉、花叶良姜等,下层搭配开花地被及各色时花,使口袋公园四季有花可观。

孚通街口袋公园(图6)位于解放中路东侧孚通街入口处,原为单一的植物景观。改造将中部绿化取消,布置小型休憩广场,围墙一侧设置高低错落的景墙,展示四牌楼、归德门、将军府石狮,融历史文化元素于园林之中。于旁侧巷子口设置与公园风格统一的牌坊,整合空间并协调区域风貌,强化入口标识性。

此类口袋公园虽位于路侧绿带中,但设计上不再一味追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优先考虑了城市服务品质的提升及文化底蕴的展示,并很好的处理了和周边区域的关系。设计要点主要为以下三点:①注重街道空间服务品质的提升,路侧绿地功能复合化;②注重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体现当地文化特色;③注重与周边建筑的衔接处理,景观风格统筹考虑。

结语:

口袋公园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公园,重视口袋公园的建设,即使重视人们每一天的生活。优化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法,让城市景观因“点滴”的绿意而更加亲切,让真正人性化的设计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口袋公园给方格城市带去更多人情味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潘潇潇,符瑶,安格斯·布鲁斯.口袋公园[M].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

[3]陈科育.袖珍公园在旧城居住区更新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园林,2020(4):70-72

[4]祁佳莹.城市交通型口袋公园设计初探——以上海市虹口区东长治路旅顺路公共绿地为例[J].中外建筑,2018(05):158-161.

[5]宋若尘,张向宁.口袋公园在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景观园林,2018(11):139-141.

猜你喜欢

设计研究
贵州高增民间竹篓设计研究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设计研究与创新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
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一体化技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