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
2021-11-23赵玉华
赵玉华
【摘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而土地整治从最初的单纯扩大耕地面积到现在的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这个过程也实现了很大的飞跃。但是毋庸置疑,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土地整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新时期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能仅限于耕地等物质面积的扩大,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乡村的文化打造、乡村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这样要求下的土地整治具有时代性、美观性以及人文性。在乡村建设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当中,土地利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因此,土地整治亟待转型,并且需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落脚点,以此来提升土地整治的实际效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033
1、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出现的问题
1.1乡村人口流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农村建设相对落后,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纷纷进城务工,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这体现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就,也使一些经济发达的村庄具备了实现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在发展落后、无法实现机械化发展的农村地区,在农村人口流失的情况下,耕地的开垦率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生产人力资源不足
当前,农村生产存在各种障碍。化肥、农药等农业发展要素价格上涨,但收入增长缓慢。同时,生产效果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民即使在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也仍然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所以现在很多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这种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这就使得农村生产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
2、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
2.1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该项工作的整体实施质量和效率,除了要在资金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之外,还要对其工作体制以及管理机制等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首先,要做好项目的谋划和论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比较综合的工作,对实施的地区要求较高。必须选择那些产业基础好、村民支持度高、政府高度重视、资金有保障的农村地区,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实施基础。其次,要根据村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建设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村庄发展的空间布局、保护村庄历史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和风貌。最后,要明确组织保障措施和项目的监管措施。组织保障是指由政府组织领导的机构设置,制定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监管措施是指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资金的使用以及后期维护措施的建立。
2.2完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生态性、人性化、精神化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生态工程技术和乡土景观设计方式,建设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乡土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便利进行的土地空间格局改变,是该地区群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土地上的表现方式。当前应使用先进的生态景观技术、道路生态景观技术以及植被建设技术,做好自然保护和乡村景观风貌提升。
2.3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
为了让乡村的发展效率得到提高,就要对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加以提升,也要不断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农村中因居民向城市迁移而闲置下来的闲置用地进行挖掘,用以缓解城镇化建设的压力。面对一些人口较少的村庄,可以采取村庄合并的方式,利用乡村原有的部分旧址,进行开垦与利用,将一部分土地进行释放,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要对土地的利用规模加以控制,结合城镇的发展,确定好农村发展方向,从用地需求出发,结合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地规划与设计。
2.4人地和谐发展
人地和谐发展,其实就是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不毁坏耕地,减少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要保留当地乡村的特色与文化。在进行土地綜合整治项目设计、实施以及验收等过程中,要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的生态自然景观,使得乡村振兴内涵进一步丰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例如,在全域土地整治过程中针对乡村中存量用地的问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大自然造成破坏,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的山水条件和各种资源禀赋等,合理地进行自然景观的修复。
2.5拓展土地整治项目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土地整治规划需展开不同的实施机制。乡村发展关系到当地农村基层群众的利益,应听取民众意见才能更好地协调乡村发展目标。强化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土地整治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强化项目规划和实时参与性制定了专项领导规划。与传统的项目规划不同,该形式采取“自下至上”的途径,是一种全新的地方整治水平提升路径。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民众参与过程、制度标准,保证公众参与效果。其次,尽量使用可视化技术提升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视程度,最大限度地强化公众参与度。最后,建设生态网络信息。激发民众对生态景观的参与兴趣,举办基层生态景观特征评价和建议研讨会。
结论: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浙江省在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实践成果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提出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对于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而且能够促使城乡统筹发展计划在实践中的全面有效落实。对农村的乡村战略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要保证该项工作在实践中的实施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需要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符合农村地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对策,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敖佳,张凤荣,李何超,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变化及其效益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8):108-119.
[2]于水,汤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轨迹、执行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苏北S县的个案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3):42-52.
[3]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4):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