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21-11-23《人民日报》评论员

雷锋 2021年9期
关键词:谱系学雷锋雷锋

《人民日报》评论员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雷锋是一位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的好战士,生前系原工程兵工程某团汽车连班长,1962年8月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他甘当“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通过学习钻研,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体现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他“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几十年来,雷锋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传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6名儿童而壮烈牺牲的“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从十余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无数人学雷锋、树新风,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将变得更加美好。”今天,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坚守崇高理想、秉持人民情怀、践行奉献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本职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当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的传播者、践行者,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送温暖、献爱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新风、育新人,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扬正气、促和谐,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彰显价值、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不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要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理念,自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原载 2021年8月16日 《人民日报》 第 01 版)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以人物作为精神名称的重大成果

主持人:颜院长,您作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可否从我党构筑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顶层设计的高度来给大家说说《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宣布雷锋精神被列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九”的战略意涵和影响?

颜晓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也形成了感天动地的伟大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含着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一部分是人格化的精神成果,也就是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为精神主体、精神载体、精神符号的精神成果。雷锋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以人物作为精神名称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标识。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必须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血脉和灵魂,党的一系列精神成果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重大斗争、各个英雄人物中的具体实现和生动展开。雷锋没有生长在建党时代,但他对党感情深,由此对党的精神世界悟得透,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在雷锋心中深深扎根。雷锋理想信念坚定、一心服务人民、热爱本职工作、甘于牺牲奉献,他的动人事迹和感人品质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哺育的结果,都是对党忠诚的写照。领悟雷锋精神,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把握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矢志复兴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形成丰富发展起来的。每个精神成果都是历史的记载、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反映,都是党的百年征程的精神之镜。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产物。雷锋经历了从被奴役压迫到翻身解放的根本变化,深深感受到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因此,爱新中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全身心地建设社会主义、保卫社会主义,成为雷锋精神的鲜明特色。雷锋精神是新中国精神的一个人物代表,是社会主义精神的一个有力证明。领悟雷锋精神,要从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解放来把握时代特征。

主持人:雷锋是从人民军队中走出来的英雄,把雷锋精神列入党的精神谱系,对人民军队意味着什么?

颜晓峰:百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革命军人在这些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中占很大比重,他们是党和军队伟大精神的优秀代表,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牺牲和奉献、事迹和行动,写出了活生生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他们是全军统一悬挂画像的英雄模范代表,是军队践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的杰出人物代表。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大成果,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精神强军的必然结果,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以人民军队为实践主体的精神成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延续传承。雷锋精神,是由一名普通战士所展现的共产主义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军队大熔炉中陶冶出的崇高精神。领悟雷锋精神,要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的统一中来把握主体特质。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是建党百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基本要求。人民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主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为宝贵的品质。雷锋用有限的生命书写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精神,雷锋精神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领悟雷锋精神,要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中心和立场来把握精髓实质。

站在精神谱系顶层设计的高位,才会有雷锋精神内涵的科学表达

主持人:王教授,我们注意到您多年来对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做过很多研究,曾受中宣部有关部门的委托主持编撰出版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丛书》。您帮我们分析一下,《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永恒特质、践行要点做了哪些新的概括和提示?

王东:《人民日报》这篇评论指出:“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坚守崇高理想、秉持人民情怀、践行奉献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这是站在精神谱系顶层设计的高位对雷锋精神内涵作出的科学表达。据此,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简化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即雷锋精神是“崇高理想+人民情怀+奉献爱心+志愿服务”的总和。

从一定意义上讲,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行动要点之一就是做好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出一份力,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形成亿万雷锋精神的播种者,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前推进一步。”

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任务主要包括:传播、践行党的理论政策;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树新风、育新人活动;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扬正气、促和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在雷锋精神宝库中,雷锋精神内涵体系丰富发达、志愿服务模式丰富多彩。汲取雷锋精神内涵研究的众多前期成果,我依托近几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做“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师”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探讨“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模式,按照“德”“行”“古”“今”的逻辑思路,可分为四类研究课题:

第一类:

雷锋精神+崇高品德类 (德)

第二类:

雷锋精神+精辟语言和行为活动类 (行)

第三类:

雷锋精神+民族精神类 (古)

第四类:

雷锋精神+时代精神类 (今)

细化这四类“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学雷锋活动的自身规律和科学性,避免学雷锋活动的简单化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可以这样理解,播种雷锋精神处处可为、人人可学,雷锋精神的本质特性具有永恒性。因为雷锋精神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力量的体现。雷锋精神中内涵着的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与实践性,对于推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都具有“永不过时”的意义。

雷锋精神中的价值观特质,就是“在平凡小事中彰显永恒精神”。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件件平凡事、日常事,彰显了高尚的人格,凝聚成伟大的雷锋精神。雷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一辈子做好事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弘扬雷锋精神中“平凡与永恒”的人生价值观,是启迪人们“在平凡小事中彰显永恒精神”的道德自觉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生更需要信仰驱动,社会更需要共识引领,国家更需要价值导航。

在新时代,用雷锋精神统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是强化精神谱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主持人:“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这样的正式提法,似乎是第一次出现在党中央机关报的正式评论中。朝克院长,您可否结合自身的研究状况和工作实际,谈谈这一提法的崭新内涵和指导意义?

朝克吉勒圖:是的,我也觉得这是意味深长的创新命题,值得我们好好研习把握,坚决践行!

我认为,在中国,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本来就是一体的。学雷锋是打头的、是本质,是灵魂;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延续状态和基本的经常的行动形式。现在可以明确,在新时代,用雷锋精神统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是强化党的精神谱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而学雷锋的历史更悠久、内容更广泛,思想追求更深刻。这些年来活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校园内的志愿者服务队都是学雷锋的具体方式,都是值得夸赞的。

我们黄海学院坚持把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列入每年学校工作日程,自编大学生教材《雷锋的人生观》已在德育教学中试用多年,形成了学雷锋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完成了“学雷锋、引雷锋、做雷锋、育雷锋”四部曲。自筹资金建成了国内高校系统第一个大型雷锋纪念馆,先后邀请雷锋的战友和多位雷锋班长来校作专题报告,邀请雷锋团官兵来为新生进行军训,每年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校园雷锋“十百千”创建工程、“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主题征文、“平凡的英雄”演讲、雷锋电影展播、学雷锋无偿献血、寻找雷锋足迹、“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团日,等等。我院组织大批学雷锋志愿者参加青岛啤酒节、青岛上合峰会、青岛世博会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充分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和实践意义。

理解党的精神谱系的建构原则,方能明白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被列入党的精神谱系

主持人:雷锋精神能被列入党的精神谱系,体现了党的精神谱系的构筑在顶层设计上的深思熟虑和科学决策的成果。张瑜老师,我们知道您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切的观察研究之道,请您披露一点这方面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张瑜:我只能说一点有关背景及其发展特征和建构原则。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加剧,西方价值观渗透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叠加,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需牢记初心使命,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势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局势中增强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传承好、赓续好中国共产黨精神谱系,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精神动力,汇聚支撑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积极构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提炼和概括,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如下发展特征:

就发展历程而言,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层的力量、最稳定的品质,这是与其他政党精神相区别的根本之要。中国共产党人还能够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吸收与重塑、继承与超越,使一系列反映不同时代要求、显现不同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汇聚在一起,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因而又具有发展的动态性。

就发展要求而言,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反映着时代的潮流与方向,遵循着历史的规律与走向,能够经过实践检验,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因而具有合规律性。同时,“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是以解决时代问题为使命的,是形成了的行动指南。

就发展趋势而言,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具有现实性,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形成的,是根植于现实活动的实践精神。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还具有超越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本身即是超越传统的自我更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指向未来的,对人们从事实践活动具有精神引领的超越性。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建构基于如下根本原则: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完美契合。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结合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实际,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构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并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赋予其现代化特质。

二是将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群众创造主体相结合,实现顶层指导与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力量,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构筑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确保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先进性和人民性。

三是将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变革创新相结合,实现连续稳定与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以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赋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时代内涵,从而推动其丰富发展。

四是将强化民族认同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相结合,实现内生演化与外在借鉴的深入融合。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强化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自信力的同时,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在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写就构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大文章。

雷锋精神在内涵上是具备党的精神谱系的这些特征和建构原则的,所以才顺理成章地“光荣入列”,成为党的精神谱系前列的闪亮坐标。

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是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最高准则

主持人: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关键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李主任,您不妨接续您在本刊上期笔谈中没有说完的话题,较为深入地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看法。

主持人:在“七一”讲话中,习总书记殷殷勉励当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那么,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发扬自己的光荣传统,继续当好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涂刚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怎样不负众望地继续当好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呢?

首先要增強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指引方向,决定成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感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感悟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能够使广大青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引和成功的实践支撑之上,朝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坚毅前行。

其次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能够使广大青年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再次,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感悟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作出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能够使广大青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使广大青年像“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高擎”那样,“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熊成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像雷锋那样成长成才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就要树立像雷锋那样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终身奋斗的远大志向。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大时代,面对广阔的时代舞台,没有理由蜷缩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更没有理由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中国青年面临各种各样的人生机遇,有多种途径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有多种方式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青年群体几乎从未拥有过这样的历史机遇。这是几代中国人民埋头苦干、接力奋斗才取得的成果。面对这样的时代,面对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当代青年理应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将个人的生命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青年时代起,就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懈奋斗、接续奋斗、终身奋斗。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就要像雷锋那样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近年来,美国和西方反华势力联手在科技和贸易领域多方面打压围堵中国,无理制裁中国企业,尤其妄想扼杀中国广大青年作为“大国工匠”的创新能力。面对外部压力,特别是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新时代青年要实学实干,埋头苦干,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坚决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主动扎根祖国和民族所需要的事业之中,推动各类科学技术、各类产业事业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就要像雷锋那样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在平凡岗位上作出大的作为。今天的中国青年,有充分的理由、充分的底气平视世界,打开胸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的未来探索新路。在风雨如晦的近代中国,“青年”一词不仅指年轻一代,更重要的含义是指那些承载着全新政治理想与人格特质的“新人”。革故鼎新之际,没有“新人”,难有新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直言要“改造中国与世界”,号召“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青年时代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的恽代英在日记中写下:“中国,若欲不亡,应该靠谁呢?……这千斤担我们既能够挑,亦应该挑。” 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时代依旧呼唤着新的青年,“青年”应该成为“时代新人”的同义词。聚集在党的旗帜下,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远大志向,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谱系学雷锋雷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特点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赞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学雷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荒诞”内涵与谱系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