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对侧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以及与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

2021-11-23李佳贤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视盘单侧视网膜

赵 芳,裴 超,李佳贤,张 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也是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报告显示患病率约为0.7%~1.6%[2]。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全身性疾病,被认为是RVO 发生的危险因素。这表明RVO 发生可能并不单纯起源于局限性眼部损害,至少在部分患者中,虽然对侧眼眼底镜检查可表现正常,只表现为单眼RVO,全身病理性改变可能同时影响了双眼视网膜血管系统。除患侧眼表现为黄斑水肿及视网膜各层血流密度下降以外,对侧眼视盘旁血管密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也会出现异常表现。目前,有几项关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黄斑中心凹微血管灌注变化的研究,但对侧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化的相关研究甚少。为此本研究进行了一项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视盘OCTA 扫描,初步分析了视盘周围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之间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招募2020 年9月~2021 年6 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眼底病专科医师经散瞳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及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单侧RVO 的患者,单侧RVO 患者的健康对侧眼纳入本研究。另选取到我院门诊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或眼健康筛查者,经病史和眼部检查证实,年龄匹配的无任何眼部疾病的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随机选取两眼中的任意一只眼,作为对照。排除标准:(1)有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或青光眼病史;(2)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 D,眼轴长度≥26.0 mm);(3)屈光间质混浊致眼底影像不清者。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同时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OCTA 测量方法

利用OCTA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视盘扫描成像,均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采集图像。选择Angio Disc 模式对以视盘为中心的4.5 mm ×4.5 mm 区域进行扫描,内置软件自动测量出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RNFL 厚度、视盘面积及盘沿面积,且软件自动分区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象限并测量出每个象限的血管密度和RNFL 厚度。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对由于固视不佳等造成的严重伪影或者信号强度<50 的图像重新检查。所有扫描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操作员进行,见图1。

图1 RVO 对侧眼OCTA(4.5 mm×4.5 mm)视盘区扫描图像Fig 1 OCTA(4.5 mm×4.5 mm)scan image centered on the optic disc in the fellow eyes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否则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edian(P25,P75)]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性,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选择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利用Pearson 相关性对VD 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盘沿面积、视盘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双侧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特征

本研究共招募64 例受试者,其中32 例(32 眼)单侧RVO 患者,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年龄32~79岁,平均(61.09±10.80)岁;32 名(32 眼)健康对照者,男 性11 例,女 性21 例,年 龄37~79 岁,平 均(59.66±11.62)岁。两组年龄、性别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RVO 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见表1。

表1 RVO 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人口学特征Tab 1 Clinical data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VO and normal population

2.2 单侧RVO 对侧眼的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垂直杯盘比及水平杯盘比变化特征

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的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垂直杯盘比及水平杯盘比均较小,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RVO 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垂直杯盘比及水平杯盘比的比较(n=32)Tab 2 Comparison of optic disc area,disc edge area,vertical cup-to-disc ratio and horizontal cup-to-disc ratio between the RVO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n=32)

2.3 单侧R V O 对侧眼的视盘周围R N F L 厚度变化特征

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视盘旁平均RNFL 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视盘下方RNFL 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视盘颞侧RNFL 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见表3。

表3 RVO 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的RNFL 厚度的比较情况(μm,n=32,±s)Tab 3 Comparison of RNFL thickness between the RVO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μm,n=32,±s)

表3 RVO 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的RNFL 厚度的比较情况(μm,n=32,±s)Tab 3 Comparison of RNFL thickness between the RVO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μm,n=32,±s)

RNFL 厚度平均上方鼻侧下方颞侧RVO 对侧眼109.16±14.73 133.34±22.40 83.09±16.77 137.50±23.30 86.38±19.47正常对照眼116.25±12.46 141.34±19.72 89.19±16.54 150.19±18.48 95.41±15.17 t P 2.080 1.517 1.464 2.413 2.070 0.042 0.134 0.148 0.019 0.043

2.4 单侧RVO 对侧眼的视盘周围VD 变化特征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 患者对侧眼视盘周围整体VD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视盘内环VD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视盘外环VD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视盘下方VD 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见表4。

表4 RVO 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的比较情况(%,n=32,±s)Tab 4 Comparison of peri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 between RVO eyes and normal controls(%,n=32,±s)

表4 RVO 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的视盘周围血管密度的比较情况(%,n=32,±s)Tab 4 Comparison of peri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 between RVO eyes and normal controls(%,n=32,±s)

VD:视盘周围血管密度。

血管密度(%)平均内环外环上方鼻侧下方颞侧RVO 对侧眼47.96±4.36 47.03±4.49 50.60±4.24 51.69±4.13 50.81±6.40 52.25±5.22 50.09±5.62正常对照眼50.17±2.85 49.53±4.15 52.76±3.80 53.84±4.59 52.16±4.38 55.50±5.05 51.59±5.84 t P 0.020 0.024 0.036 0.053 0.331 0.014 0.299 2.394 2.315 2.144 1.976 0.980 2.531 1.046

2.5 单侧RVO 对侧眼的视盘周围VD 与视盘周围RNFL 厚度的相关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侧RVO 对侧眼视盘周围RNFL 厚度与视盘周围整体VD 呈正相关(r=0.648,P<0.001)(图2);单侧RVO 对侧眼RNFL 厚度与视盘内环VD 呈正相关(r=0.427,P=0.015)(图3),RNFL 厚度与视盘外周VD 呈正相关(r=0.666,P<0.001),见图4。

图2 视盘周围RNFL 厚度与视盘周围整体VD 相关性散点图Fig 2 Scatter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and peripapillary full VD

图3 视盘周围RNFL 厚度与视盘内环VD 相关性散点图Fig 3 Scatter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and peripapillary VD of the inner ring

图4 视盘周围RNFL 厚度与视盘外环VD 相关性散点图Fig 4 Scatter plot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and peripapillary VD of the outer ring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RVO 与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存在关联 性[3,4]。Verhoeff[5]首 次 报 道 了 原 发 性 青 光 眼 与RVO 之间存在关联性,推测造成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升高,使视网膜静脉管壁受压迫、塌陷,致使血管内膜增生,诱发血流淤滞,甚至阻塞。多项研究[6-8]认为,青光眼视杯变化可能引起主静脉干机械移位,导致静脉管壁拉伸、脆弱,使得IOP 升高更易通过静脉壁传递至管 腔 内。Beaumont 等[9]认 为IOP 升 高 导 致 筛 板 后移,可能对视乳头局部血流动力学产生异常改变。视乳头区域的微循环在维持视觉通路中至关重要。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起源于视盘周围邻近的视网膜动脉分支[10,11]。在RPC 供血区内,RNFL 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微循环障碍可能对RNFL 或RGCs 功 能 产 生 相 应 损 害[12,13]。本 研 究 发 现,单 侧RVO 对侧眼视盘周围RNFL 层整体变薄,且下方和颞侧象限显著,这一发现与Kim 等[14]和Shin 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由于RVO 与青光眼中RNFL 变薄的区域位置相似,这说明RVO 与青光眼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机理。视盘周围血管病理性损害是RVO 的可能发病机制[16]。有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侧CRVO 患者受累眼与健侧对照眼视网膜静脉压均升高,说明静脉内压改变可能对视网膜血管稳态产生影响[17]。但RVO 是一种多因素视网膜血管疾病,实际很难完全了解静脉内压失衡与血管稳态失调的确切机制。

RNFL 包 含RGCs 的 轴 突,从RGC 胞 体 延 伸 至视盘区,GC-IPL 由RGCs 的细胞核和树突组成。RGCs 及其轴突损害的致使继发性RNFL 薄变是RVO 的重要病理结局。本研究利用OCTA 定量分析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视盘周围微血管参数。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侧RVO 患者对侧眼的视盘周围VD 呈下降趋势,视盘周围RNFL 厚度与视盘周围VD 呈正相关;象限分析表明,外环、下方VD 显著降低,这就进一步证实视盘周围RNFL薄变可能与视盘周围微循环障碍有关。因此,推测单侧RVO 健侧对照眼RNFL 区域性薄变可能受血管微循环障碍和视神经损伤的级联反应的影响。但是,这些现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单侧RVO对侧眼RNFL 与VD 的关系。

本研究未发现视盘盘沿面积、视盘面积与VD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She 等[18]对35 例健康受试者进行研究,发现视盘盘沿面积和视盘面积与血管密度呈负相关(分别为P= 0.008 和P=0.001),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小和机器算法不同有关。单侧RVO 对侧眼视盘周围OCTA 参数间的相关性还没有得到很好地阐释,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探讨单侧RVO 患者RNFL 和GC-IPL 变薄与视盘周围VD 降低的因果关系,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藉用OCTA 客观监测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RNFL 厚度变化情况,这为单眼RVO 的疾病演变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更好地进行RVO 防治,从而发挥OCTA 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

作者贡献度说明:

赵芳:文章撰写、数据收集;裴超:统计分析;李佳贤:统计分析;张红:文章审改。

猜你喜欢

视盘单侧视网膜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