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广州市为例

2021-11-23许秀娟梁春阁

科技和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个区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许秀娟, 梁春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物联网工程学院, 广州 510640)

随着银色浪潮的来临,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将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以社区为依托,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等养老服务[1]。因此,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目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养老设施的供需分析[2-4],而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较少[5-6]。张翰月和张博茹以上海中心8区77个街道为基本研究对象,从养老设施空间均衡度和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两个角度分析城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7]。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优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也间接促进了养老条件的改善。

鉴于此,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为克服现有灰色关联分析[8]、TOPSIS法[9]等评价方法在权重分配中受主观性影响大的缺陷,引入突变级数法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展开研究。突变级数法通过分歧集的归一化处理,求出总的隶属度,对目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仅需把握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无须人为确定权重,同时计算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内部结构不明朗的多目标综合评价,因此,将突变级数法引入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中。然而,突变级数法仍需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为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以往多采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但由于忽略了指标本身重要程度,有时得到的结果不甚理想。因此,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对突变级数模型进行改进,以此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在此基础上,构建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影响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主要障碍因子,优化广州市社区养老资源配置。

1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障碍诊断模型

1.1 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突变级数法以突变理论为基础,将突变理论应用到模糊数学中,通过将分歧集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归一为一个参数,适用于状态评价和变化趋势分析[10]。突变级数法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中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分解至指标可量化为止。

2)根据评价指标个数确定突变系统类型。其中两个指标变量为尖点突变,3个指标变量为燕尾突变,4个指标变量为蝴蝶突变,其对应的势函数、控制变量、分歧集方程见表1。

表1 突变级数系统模型及图示

3)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在对原始评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计算结果对各层次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

4)利用归一化公式和取值准则进行综合评价。对各层次指标控制变量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相应的状态变量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控制变量间的作用(互补或非互补原则),计算平均值或最小值得到系统总得分。

1.2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的指标重要性排序

突变级数法需要对同一层次下的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各层次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11]。

1.2.1 熵权法权重确定

(1)

(2)

式中,

1.2.2 变异系数法权重确定

(3)

(4)

1.2.3 指标组合权重确定

(5)

1.3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对广州市11个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的基础上,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全面挖掘影响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障碍因子,对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展开病理诊断。参考已有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12-13],计算公式为

(6)

(7)

式中:Aij表示第i个区第j个指标的障碍度;Rj表示因子对总体的贡献率,用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得到的权重表示;Pij表示单个因子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目标状况的差距,

表示第j个指标的平均障碍度,其大小排序可以确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障碍因子的主次关系以及影响程度。

1.4 评价标准的确定

根据突变级数法计算结果的特点,在常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突变级数法的等级标准。参考已有研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标准分为水平高(Ⅰ)、水平较高(Ⅱ)、水平中等(Ⅲ)、水平较低(Ⅳ)和水平低(Ⅴ)5个等级。设底层控制指标相对隶属度均取为xi(xi=0.2,0.4,0.6,0.8)时,根据表1的突变级数模型,由下至上逐级计算出各层次指标隶属度值,最终得到总隶属度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等级标准见表2。

表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等级标准

2 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计算

2.1 研究区概况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其市域范围共11个区,包括3个老城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3个新城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2个近郊区:花都区、番禺区,3个远郊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共计136个街道办事处、34个镇。根据2019年的广州市统计年鉴显示,广州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69.27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25%,11个区中,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的老龄化程度最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27.75%、25.41%、25.02%。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广州于2005年开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了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多类型立体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共计3 000多处。在指标选取时,结合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有关意见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参考前人相关研究,并结合突变级数法的评价要求,建立了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设定区级/街镇级、社区级两项一级指标,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等6项二级指标,以及20个可量化的三级指标进行评价。

2.3 数据来源及指标处理

选取广州市 11 个区的数据,所用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年鉴》、广州市民政局官网以及广州市居家养老网上服务大厅和广州市各区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以及实地调研数据。

根据突变级数法的要求,控制变量取值范围必须为(0,1),运用极差变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均为越大越优的指标,即

(8)

式中:Xij表示i指标j区的原始值;xij表示标准化之后的值;i=1,2,…,m(m为指标个数);j=1,2,…,11。

2.4 评价过程

首先,根据指标个数确定二级指标突变系统类型,居家养老服务部子系统、日间托老中心子系统、星光老年之家子系统和老年活动场所子系统均为蝴蝶突变,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子系统、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子系统为尖点突变,然后利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即式(1)~式(5),结果见表3,根据权重大小对同一维度下量化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下二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6个子系统均为互补型。其次,利用改进突变级数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广州市11个区的一级指标值,为尖点突变系统且为互补型,进而得到最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突变系统类型(图1)。

图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突变系统类型

表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

利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模型对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见表4。根据广州市11个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得分情况,广州市各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综合得分的均值大小依次为日间托老中心(0.871 5)>家庭综合服务中心(0.868 2)>老年活动场所(0.844 8)>居家养老服务部(0.813 8)>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0.763 6)>星光老年之家(0.758 1),总体而言,各类设施配置较均衡。社区/区级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得分略高于社区级养老服务设施,分别为0.829 3和0.801 4。

表4 广州市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结果及排名

Ⅰ区(> 0.90)主要是海珠区。海珠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综合得分为0.904 5,在整个广州市总得分排序第一,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均衡,除日间托老中心(0.808 4)和老年活动场所(0.835 3)以外,其余各项得分均在0.9以上,短板效应明显。Ⅱ区(0.85~0.90)主要包括番禺区和黄埔区,番禺区的得分最低项为星光老年之家,仅0.744 2,而黄埔区则体现为居家养老服务部的配置不足。Ⅲ区(0.80~0.85)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中等的区包括天河区、荔湾区、增城区、越秀区、南沙区,占比45.45%,根据统计结果,天河区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得分较高,为0.971 8;荔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较好,但是在老年活动场所的配置方面与其他各区存在较大差距,得分仅0.513 0;而增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0.674 9)和星光老年之家(0.695 7)得分较低;越秀区的主要短板则体现在老年活动场所;南沙区的星光老年之家得分仅0.566 4。Ⅳ区(0.75~0.80)包括花都区和白云区,花都区的设施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星光老年之家,白云区则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Ⅴ区(≤0.85)水平最差的为从化区,从化区整体得分较低,主要体现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欠缺,广州市11个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广州市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

3.2 障碍因子诊断

3.2.1 中间层指标障碍因子

在对广州市11个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水平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障碍因子,计算中间层指标(二级指标)障碍度,厘清主要的障碍因子。把广州市11个区的二级指标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场所这6个大方面的障碍因素进行了量化,得到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中间层指标障碍度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间层指标障碍度及排名

根据广州市11个区的障碍度和排名可知,越秀、海珠、荔湾、天河4个中心城区最大的障碍因素均为老年活动场所不足,同时越秀区和海珠区在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障碍度较高,荔湾区在星光老年之家、日间托老中心成为主要的阻力因素,天河区在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建设不足。而白云区和黄埔区主要以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老年活动场地的阻力作用为主,花都区的障碍度排名前3分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间托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番禺区的障碍重点反映在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间托老中心,南沙区的障碍因素集中体现在日间托老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部,而从化区和增城区的障碍因素具有普遍性,均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间托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3.2.2 指标层障碍因子

为进一步挖掘影响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障碍因子,计算三级指标层障碍度,广州市11个区障碍度排序在前5的障碍指标见表6。

表6 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指标层指标障碍水平

首先分析在11个区中存在普遍性影响的障碍因子。其中,星光老年之家个数D14和老年活动场地个数D19出现在5个区,居家养老服务部配置率D3、日间托老中心个数D5、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个数D11和星光老年之家人均面积数D13、老年活动场所配置率D20、老年活动场所面积总数D18、老年活动场所人均面积数D17出现在4个区。说明广州市11个区社区级的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星光老年之家数量较少,人均面积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次是老年活动场所方面,老年活动场所个数、配置率、面积总数和人均面积数都普遍较低,制约着社区养老设施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续表6

除了上述普遍情况,各区也有一些特殊的障碍因素,越秀区居家养老服务部的个数和配置率较低,海珠区的老年人床位数较少,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日间托老中心的配置率均无法满足需求,天河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部配置率不高,白云区的主要问题在于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个数和配置率,黄埔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部的服务人员数不足,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4个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间托老中心的数量均较少,番禺区的日间托老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部的配置率较低。此外,从化区的障碍因素还体现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配置率较低,日间托老中心床位数较少,增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部服务人数不足。

4 结论及建议

首先建立了包含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两个一级指标,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和老年人活动场所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量化指标在内的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利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模型对广州市11个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了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计算各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指标障碍度,包括中间层指标和指标层指标,探究影响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障碍因子。根据评价结果,将广州市11个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各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影响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障碍因素表现出明显差异,障碍因子不尽相同。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得分较低的区域(从化区、花都区、白云区),应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制定健全、完善的政策,向得分较低的区域加大扶持力度,如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经营方式等;其次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制定严格的标准,如场地面积、服务人员数、床位数等,以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质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及时调整相关规范,保证政策落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2)针对各区障碍因子不尽相同,区级政府应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短板。如在越秀区可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部的配置、海珠区可适当增设日间托老中心床位数、天河区可增加居家养老服务部配置率、白云区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配置等;其次对于大多数区都应该增设星光老年之家和老年活动场所,对社区老人提供报刊阅读、学习互动、交流交往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最后应提高各类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多功能协同,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整体水平。

3)各区的老龄化程度不同,因此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和强度应予以差异化协调。对于轻度老龄化地区,应不断完善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并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对于中度老龄化地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社区养老服务的便利性,其次对于远距离社区应预留养老设施空间;对于重度老龄化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同时兼顾便利性和高效性,当社区老年人数规模达到独立设置养老设施时,应在社区内小规模独立设置相应服务设施,满足就近使用需求。

猜你喜欢

个区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
阜阳市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