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文化产业贡献测度研究

2021-11-23周尔康

科技和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度国民经济

周尔康

(西安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 西安 710100)

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文化关系着全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示,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18 071亿元GDP占比3.48%增长为2019年44 363亿元 GDP 占比 4.5%,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 11.88%,而同期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86%,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对文化产业的测度研究上,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顾萍和田贵良通过构建基于影响力系数的诱发模型、基于感应度系数的促动模型以及对就业、税收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效应模型,较为全面地测度了江苏省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江苏省文化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一般,但对就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产业增加值的促进作用处于中等水平[1]。高云虹和李学慧利用2014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西部各个地区文化产业效率偏低,各省份之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相差较大,纯技术效率低是制约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袁俊和高智运用熵值权重法和融合度分析模型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8—2015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区域内部融合发展差异性大,呈现出由广州、深圳核心区向外围城市迅速递减的空间格局[3];王家庭和梁栋运用SBM模型等方法对1998—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在空间角度上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高效率的省份不断集中[4]。吴丽等发现在时间角度上2012年以前,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而2012年以后,区域间差异开始产生更大的影响[5]。

尽管相关文献已经对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测度有了深入的研究,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文化产业也拥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研究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根据有一定时效性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本文以2012与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相关年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内作用的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动态比较,以达到能够较为合理地测度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 方法及模型构建

1.1 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内的作用进行测度,并讨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文化产业横跨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产业链较长,上下游产业较多并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强的关联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发展自身产业,还可以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财政收入、优化就业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这些作用都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一些系数来进行量化。

1.2 模型构建

在模型的构建方面,首先选择《文化产业相关分类(2012)》与《文化产业相关分类(2018)》中文化产业的二级分类并对照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构成由国民经济一级分类与文化产业二级分类的分类对照表,并根据所建立的分类对照表,选择相对应的文化产业二级分类的营业收入占所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投入产出表的拆分权重。综合考虑到经济普查数据相较于其他来源数据的准确度更高,且相邻年份的行业经济数据的稳定性,所以本文采用的数据以第三次与第四次经济普查所公布数据为主,《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3)》《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8)》《中国信息产业年鉴软件篇(2018)》《中国出版年鉴(2018)》以及部分商业机构所发布的行业数据作为参考。

在确定相关拆分权重之后分别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及2018年投入产出表为母表,通过合理拆分合并构建出包含文化产业的20个部门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余下的19个部门分别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9个大类部门,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由于其中文化和娱乐绝大部分被拆分至文化产业,所以更名为体育业。之所以选择2012年及2018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进行动态研究,方便了解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结构的变化。二是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取性,相邻或本年份都有经普数据的支撑。

2 关联性分析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的度量,主要分为投入角度的后向关联度和产出供应角度的前向关联度这两个方向。本文选择用完全消耗系数对后向关联度进行度量,完全分配系数对前向关联度进行度量。

完全消耗系数bij为部门j最终产品所直接与间接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之和,反映了j部门对其他产业的拉动能力,一般认为bij的数值越大关系越紧密,通过直接消耗系数aij可以求得bij,相关计算公式为

B=(I-A)-1-I

(1)

式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j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中的具体元素。相关输出结果见表1。

完全分配系数wij为部门i的最终产品所供给部门j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消耗量之和,反映了部门i对其他部门的贡献程度。根据直接分配系数可以得到wij,相关计算公式为

W=(I-H)-1-I

(2)

式中:H为直接分配系数矩阵;W为完全分配系数矩阵。wij为W中的具体元素,wij也可以衡量产业与其下游产业关系的紧密度。相关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2012、2018年文化产业关联性分析

续表1

根据表1观察,在文化产业后向关联度方面,对比2012年和2018年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的变化可以发现,系数值增加较多的有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系数增加的值均在0.02以上,而系数值增加较少的有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所增加系数值都小于-0.03。而在文化产业前向关联度方面,对比2012年和2018年的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分配系数变化可以观察到,系数值增加较多的有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这些产业的系数值均超过了0.03,而系数增加值最少的有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与采矿业,其产业增加的系数值均低于-0.02。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跨产业部门,在前向和后向两个角度的整体变动情况都反映出文化产业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正在降低,其中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虽然仍是与文化产业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与文化产业关联度降低幅度最大的产业。而文化产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度却是在不断增强,尤其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 文化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为了解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的带动及支撑能力,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选择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作为衡量标准对其进行衡量。

影响力系数是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力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相应贡献平均值的比较,当所得到的影响力系数的值小于1时,认为文化产业对社会生产的拉动力小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平均水平;当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等于 1 时,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对其他部门影响等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平均水平;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则认为该部门对社会生产的拉动力大于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是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作用水平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相应贡献平均值的比较,其结果与影响力系数有着类似的含义。

相关计算公式为

(3)

(4)

由表2可知,在拉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方面,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从2012年的1.194 3下降至2018年的1.135 4,相对排名也从第4名下降至第6名,而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作用方面,文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从2012年的0.865 7增加至2018年的1.002 7,相对排名未发生变化,均排名第8。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在对于其他部门的拉动力方面有了一定的下降,但发展较为均衡,在2018年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均超过1,综合关联度从2012年的1.030 0提升至1.069 0,也反映出文化产业在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综合贡献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表2 2012、2018年文化产业波及效应

4 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自身发展还可以由其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带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为了完整反映文化产业影响效应,本文选择从文化产业对整个社会引致的劳动报酬、提供的就业岗位、产生的税收3个方面进行描述,并选择完全劳动者报酬系数、完全就业系数以及完全税收系数等指标度量。

由直接劳动报酬系数avj=Vj/X可以得到完全劳动者报酬系数矩阵Bv,计算公式为

Bv=Av(I-A)-1

(5)

式中:Av为直接劳动者报酬系数矩阵。

根据直接就业系数aej=Ej/X求得完全就业系数矩阵Le,计算公式为

Le=Ae(I-A)-1

(6)

式中:aej为直接就业系数;Ej为j部门直接就业人数;Ae为直接就业系数矩阵。

而通过直接税收系数rlj=lj/Xj可以得到完全税收系数矩阵BT,相关计算公式为

BT=LT(I-A)-1

(7)

式中:LT为直接税收系数矩阵。相应结果见表3。

在表3中包括了已分类的20个产业部门的完全劳动报酬系数、完全就业系数、完全税收系数。通过对比2012年与2018年数据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完全劳动报酬系数从2012年的0.461 5提升至2018年的0.521 7,相对排名从第12提升至第10,而文化产业的完全就业系数从2012年的0.063 2下降至0.040 3,相对排名从2012年的第6下降至2018年的第8,整体来说文化产业借助其跨产业的特点带动就业的能力在所有产业中处于中上的地位,但在2012年至2018年文化产业的劳动报酬投入加大的情况下,所能带动产生劳动岗位的能力却有了一定的下降,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的人工待遇的增强,最终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以及整个行业技术要素占比的提升。而通过对比文化产业2012年和2018年完全税收系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完全税收系数从0.145 5下降至2018年的0.088 2,相对名次从第7下降至第9,从静态来看文化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在所有行业中处于中间位置,动态来看文化产业贡献税收能力的下降考虑到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以后国家以及各个地方对相关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这是可以理解的。

表3 2012、2018年文化产业波及效应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以及近几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1)加强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依托数字赋能加快“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近些年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文化数字内容服务、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新业态明显的文化产业行业小类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2)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这个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可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文化产业总体人力资源质量。

3)构建健全的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内容生产是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之一,近几年文化产业IP热以及文创产品迅速发展是版权价值的体现。而在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对创作者的作品有足够的尊重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创造中来,才能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推动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而这种尊重的最大表现就是对其作品内容版权的保护。

4)推进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共同发展。在文化产业经济属性不断凸显的同时也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达到体现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强化国家民族“软实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关联度国民经济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