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21-11-23段娟

商品与质量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监控

段娟

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 山东青岛 266034

1 绩效评价现状

1.1 建立制度体系

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运行与预算执行双监控、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推进绩效信息报告和公开、加强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等。

1.2 事前绩效评估

事前绩效评估,主要包括新增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执行、监控和结果应用。针对新增政策和项目的特点,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方案。事前绩效评估主要评价政策和项目是否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行业的发展方向一致。事前评估按实施主体不同,分为部门单位事前评估和财政事前评估。按评估对象不同,分为项目事前评估和政策事前评估。

绩效目标,主要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绩效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绩效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应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可以定性描述。便于后期的监控和评价。

绩效监控,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活动。绩效监控可以分为预算单位绩效监控和财政绩效监控[1]。

绩效监控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绩效目标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实现、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评判。

对于绩效监控中出现异常的项目,查找原因,及时纠偏止损。

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一般包括投入类指标、过程类指标、产出类指标、效果类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或项目、反映具体评价对象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一般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发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进展不断予以完善。个性指标一般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1.3 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是指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形成的分析报告和结论等。

结果应用方式包括反馈整改、主动公开、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设立调整挂钩等内容。

结果应用是绩效评价管理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的预算安排提供依据。

1.4 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

区级财政已经采用了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大量减少了纸质资料的提报,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存在问题

2.1 重预算执行,轻绩效执行

预算单位比较重视资金的到位情况和支出情况,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关注不够,有些项目进度缓慢,偏离绩效目标,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

预算单位为了申请资金,有些绩效目标设置的很高,后期实现不了。有些绩效目标设置的比较模糊,后期很难定量评价。

2.3 绩效监控不及时

绩效监控不及时,后期发现偏离了绩效目标,已经既成事实,错过纠正的机会,造成资金浪费。

2.4 绩效评价不客观

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报告内容写的很丰富,但是缺乏详实的支撑材料,有些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疏于保存资料,等到绩效评价的时候,临时拼凑资料。

2.5 忽视结果应用

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重视,有些项目下一年度资金批复没有采纳结果应用的建议,大大降低了结果应用的效力。

2.6 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不完善

区级财政资金项目种类多,单项金额不大,建立一个通用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有困难。而且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个单位的单打独斗,需要协调各单位通力协作。否则,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将大打折扣。

2.7 缺少专业人员

基层人员工作事务多,虽然年年有绩效评价的培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负责绩效评价的人员流动比较快。绩效目标的申报,总会出现反复申报不通过的情况[2]。

2.8 各环节衔接不紧密

对于年初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中提报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对于新增政策和项目,预算单位提报绩效目标不及时,影响后续的监控、评价及结果应用工作。

3 解决方法

3.1 增强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

预算绩效评价是“谁支出、谁负责”,预算单位是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与各部门加强协作,对于绩效评价工作不力的单位,及时通报批评。

3.2 资金拨付与绩效评价挂钩

根据绩效评价的情况拨付资金,特别是针对重大支出的政策和项目,把好资金关口。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项目,要减少其预算资金。

3.3 培养基层专业人员

与各单位沟通,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在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时保留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各类资料,保证绩效评价工作客观、公正。

3.4 逐步完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结合区级资金的项目特点,各部门通力协作,逐步完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

3.5 合理设置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的设置要根据资金的计划使用情况客观描述,避免好高骛远,以致后期的监控、结果应用成为空谈。

3.6 强化结果应用

完善制度,将结果应用作为申请资金的必备条件,避免绩效评价成为“纸面评价”,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7 加强新增政策、项目的绩效评价

对于年初未纳入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的政策、项目,督促各单位及时录入系统,并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监控。对于未能将政策、项目及时录入系统的单位,协调各部门,追究责任。

4 结语

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能够减轻基层的工作量,避免数据重复申报,节约资源,各项数据实现在线监测,及时预警、督促整改。结合各项目的开展情况,适时更新系统功能。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要具有稳定性和兼容性,使系统真正成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利器。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监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