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

2021-11-2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大学课文

罗 红 玲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阳 55000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高度关切,不仅指明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指出了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精神,2019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目标与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与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文件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作为高校本科教育阶段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不仅担负着外语人才培养的重任,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就外语教材而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应该用谁的知识来育人,这是意识形态高度的问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必须要回答的课题。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市场中“一纲多本”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最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价值取向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做出有益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材意识形态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一)大学英语教材意识形态研究的意义

1. 外语教材中的意识形态无处不在

语言与意识形态存在密切关系。作为人类意识领域的产物,意识形态最初意味着思想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代表统治阶级政治取向的理论纲领或信仰,其本质上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语言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大量看似中立的语言,就其影响而言并非是中立的,而意识形态就隐藏于语言表达中。反过来,意识形态又会影响语言的形式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意识形态也隐藏于各种教材文本之中,反映着特定的主流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例如,傅建明、蒋洁蕾(2014)指出,我国的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教材中涉及的意识形态代表着国家意志,体现着我国倡导的思想价值体系[1]。然而,与语文学科相比,大学英语教授的是一门外语,其教材不仅发挥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作用,而且还承载着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只强调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教授,或者盲从于教材的权威,缺乏用批判性眼光来分析和使用教材,就会忽略掉教材中传递的思想功能。其结果有可能导致隐藏于教材中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

2. 我国的外语教材建设承载着育人双重使命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从近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不同版本《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来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需要紧跟趋势,向价值观教育为导向转变。《指南》(2017版)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并对课程人文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内容,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2]。《指南》(2020版)则在课程性质部分纳入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 显然,这一指导思想明晰了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依据与方向,重点突出了教材承载的能力培养与价值观教育的双重育人使命。

(二)大学英语教材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意识形态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截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英语教材意识形态”和“英语教材价值取向”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到137篇相关文献,其中与大学英语教材有关的文献则少之更少。在已有研究中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和发现:第一,已有研究大多从文化视角对英语教材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并没有全面、系统、多维度地呈现出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例如,彭爱武(2008)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价值取向,发现教材以外族文化为核心,中国文化缺失[4]。吴晓威(2014)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文化选择内容,发现存在母语文化缺失、内容不系统不突出、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5]。其次,一些研究已经开始涉及教材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还远未揭示出教材中的价值观念与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例如,时丽娜(2013)从历时的角度探究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02年间,我国出版的各套大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及其结构变迁,研究发现教材的价值取向受到各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控制,其不足之处在于所研究的教材年代久远,研究结论无法给新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以借鉴[6]。张园园(2015)[7]、张秉文(2017)[8]、古越(2018)[9]等运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了英语教材中的价值取向结构和意识形态特征,但多停滞于教材或相关文本表层的描述与分析上,还未能与当前的课程思政要求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相结合。

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大学英语教材意识形态研究,以当前高校使用最广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研究对象,从教育批判学角度对教材进行价值取向的文本分析,考察教材中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契合度,为大学英语教材怎样更好地为课程思政服务提供指导,并为“怎样编”“怎样教”和“怎样用”大学英语教材提出一些参考。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中的意识形态分析

由郑树棠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郭燕、徐锦芬(2013)对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该教材中的读写教程使用率为 49.3%,为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使用教材之首[10]。因此,本文以这套教材的最新版本《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4月版)作为研究对象[11]。该套教材中的读写教程共计4册,每册书包括8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两篇文章和相应练习。教材中主题多样,选材广泛,内涵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研究借鉴有关学者编制的价值取向范畴量表,对教材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多维度的内容分析与频次统计。吴永军(1999)在初中语文教材研究中,编制了教材的价值取向范畴量表,分出道德类和政治类两个大类,在两个大类下又分出若干子类,在该量表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内容分析和频次统计,有效揭示出了教材中的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特征[12]。本研究根据《指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的要求,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量表进行了改编,改编版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商业、道德伦理、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个人发展、自然环境等八个大类,并以此作为指标来考察教材中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我国主导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一)主题类别和频率统计

本研究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4册共32个单元的64篇课文进行了梳理,下表显示了依据上述八个类别进行梳理的结果:

教材中价值观类目的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见,该套教材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主题占比最重,共涉及到12个单元,内容丰富多样,如大学生活、家庭生活、工作学习、恋爱、生活态度、旅游等。同时,该套教材也更加强调道德伦理的主题,其中涉及到7个单元,如两性平等、人权与动物权利、友谊、诚信、成功的本质等。另外,教材中还有与经济与商业、教育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分别涉及到3个单元。如第二册第五单元“The Money Game”以经济与商业为主题,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财务管理和自主创业,而教育与文化则主要强调大学学习、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此外,教材中还有两个单元与个人技能发展有关,如第三册第一单元“The Way to Success”以及第三册第二单元“Beat Your Fear”分别讨论了如何取得成功和克服恐惧;另外,教材中还有两个单元与自然和环境有关,如第四册的第四单元“Nature:To Worship or Conquer”主要是关于如何合理保护环境,而该册中第七单元“Energy and Food Crises”则和应对能源危机有关。最后,教材中只有一个单元与国家政治有关,即第三册第六单元“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同样也只有一个单元与科技技术有关,即第一册第三单元“Digital Campus”数字化校园。

(二)内容分析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套教材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材中政治话题相对较少,只涉及一个教学单元,且对于政治价值观念倾向于以寓理于事的方式呈现,不再公开宣扬或批判。例如,在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课文A“Under the bombs:1945”通过一个七岁儿童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二战对国家、社会、家人以及自己童年造成的灾难与残酷影响,课文B“Smith and Luis”讲述了二战中一位叫史密斯的美国上尉与法国小男孩路易之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体与心灵上的伤害。这两篇文章摒弃了说教基调,通过讲述发人深省的感人故事,向读者渗透反思战争、珍惜和平的价值观点。这种寓理于事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故事去感悟体会,通过隐性的渗透方式使学生更易内化和吸收价值观,因而是可取的。然而,教材中政治性内容的回避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无论是西方主流政治理念与态度,还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亦或是新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成就,教材中均未提及。这样既不能使学生了解和批判西方政治体制与理念,也无法将其与我国的国家体制与国家治理理念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意识形态引导,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教材中经济与商业的话题虽然数量不多,但仍反映出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金融智商,以及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应对个人金融危机。教材中有三个单元涵盖了这个话题,例如,在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中,课文A“Surviving an economic crisis”从失业者的角度讲述了经济危机对个人的严重影响和痛苦经历,课文B“Economic bubbles: Causes and conditions”系统地介绍了经济泡沫的成因和条件。这两篇课文让读者能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感受和思考经济活动和问题。再如,在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中,课文A“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 dilemma”引导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学会识别真实有效的信息,进行理性思考,成为一个聪明、训练有素的消费者。课文B“A $3,000 dictionary”讲述了作者为了获得免费的字典而申请了信用卡,从而陷入了信用卡困境的故事。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实用的话题,因为多数大学生尚未经济独立,缺乏个人财务管理经验。再结合现如今大学校园中还存在着的校园贷等不良现象,该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第三,教材中道德伦理方面的话题相对较多,涵盖了成功、友谊、诚信、性别平等、人权和动物权利等六个相关单元。这说明道德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应用能力,还要提升其综合人文素养,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例如,性别问题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性别平等是现代文明的道德要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教材中有两个单元是关于性别问题这个主题的,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A“Women at the management level”讲述了男性管理者与女性管理者在工作方式与风格上的差异问题,课文B“A proud homemaker”以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作者如何从职业女性转变为全职主妇的心路历程,对家庭主妇这一角色与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除了关注女性之外,第四册第六单元课文A“The weight men carry”则从男性的角度讲述了处于社会底层劳动男性的艰辛和无助,表达了追求超越性别和阶级平等的强烈愿望。这些课文鼓励男女学生对彼此产生同理心,并对社会和家庭中的性别角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再如,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中,课文A“Animals or children?——A scientist’s choice”讨论了人权和动物权利,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新话题,尤其是当前动物权利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本文作者强调动物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谴责极端动物权利运动对医学研究的破坏和影响。然而,在课文B“The right to live——A dog’s account”中,作者以一只小狗的口吻表达了它对主人的依恋、期待和忠诚,也表达了被主人遗弃的巨大困惑和悲哀。这两篇文章从相反的角度讨论人权和动物权利,让学生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第四,教材中社会生活的话题占比最多,涉及到12个主题单元共计24篇文章,涵盖了大学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态度、工作、恋爱、旅游等话题。这说明教材凸显了社会发展、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在现代中国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呈现出更加务实、多元、包容、真实的社会生活状态与生活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关注,并帮助学生了解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例如,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课文A“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是一篇大学校长对大学新生的欢迎致辞,校长对于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宝贵的时光提出了建议,并鼓励学生要珍惜学习机遇,勇担社会责任。此外,教材中有两个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学单元: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A“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讲述了一对母女之间既有冲突又有爱的故事;第三册第八单元课文A“Reflections of a Chinese mother in the west”比较了中西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方式与观念差异,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另外,教材中还有两个单元涉及到爱情的话题,例如第二册第四单元课文A“College sweethearts”就讲述了作者和自己丈夫在大学时期的浪漫而传统的校园恋爱故事。这一选材对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婚姻观非常重要。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爱情,也往往最易遇到问题和困惑,所选的文本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教材中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话题虽占比不多,但均有体现。自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来,科技在中国思想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例如,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A“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讲述了信息革命对大学校园生活以及大学教育带来的影响。此外,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例如,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Nature:To Worship or Conquer”以及第七单元“Energy and Food Crises”从保护自然环境和科学应对能源危机这两个方面,让大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培养其人与自然共命运的生态理念。

第六,教材中关于个人发展的话题也不少,涉及到4个主题单元。这说明教材关注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心理健康,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成长、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意志力与受挫能力以及积极心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交往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课文A“Swimming through fear”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怕水的恐惧心理,成功挽救落水小孩的经历,给读者传递出人们可以通过勇气来征服内心恐惧的道理。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The Way to Success”通过一系列名人的成长经历与成功之路,为学习者阐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主旨。另外,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Passion Guides Life Choices”通过讲述两位有志之士的生平经历与成功之路,用真人真事向读者叙述个人是如何影响他人和世界的,从而引发学习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度思考。

四、结论与建议

意识形态是教材编写的核心精神。研究表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价值取向能够反映我国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并受控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其种种价值倾向特征如政治意识形态的含蓄性、经济发展的突出性、社会问题的主导性、道德意识的渗透性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都在教材中得到多维度、多视角的呈现,这些主题及其导向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与可挖掘的资源。其不足之处在于,教材中虽然涵盖了预设的各类话题,但比例稍有失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然而,如前所述,该套教材政治话题相对较少,存在政治性内容回避倾向,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以及中外国家治理理念及其发展成果,教材中均未体现,尤其是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内容还很缺乏。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政治发展与教材规划和编写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另外,适合政治宣传的英文原版资料和资源也很少,因此,及时收集、整理、撰写相关资料至关重要。总之,教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工作蓝图,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要在教材中得到体现与呼应,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者和使用者要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抓教材资源建设,精析主题,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使之有机有效地融入教材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能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大学课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背课文的小偷
大学求学的遗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