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2021-11-23王晶
王晶
廊坊市统计局 河北廊坊 065000
1 加强统计工作质量把控的意义分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接连出台措施健全统计管理体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把好统计工作生命线关口。通过完善相关统计法律制度,防范和严惩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不当行为,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引导企业单位转变思想,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统计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统计基础性综合作用。在信息化的不断推动下,企业统计工作实现了由数据加工报送的内涵型向服务管理的外延型转变,统计工作者由原来相对封闭的单一岗位工作向技能融合增值服务转变,统计方法、统计手段等统计工作的不断革新,促使统计工作质量获得了明显提升,统计数据对社会发展的数据支撑意义更加突显。
2 企业传统统计工作现状
2.1 企业传统统计工作中数据的重点分析问题
企业在对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是企业的统计对账部分,这部分的内容一般在企业管理层的管辖范围之中,企业管理层在与相关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工作沟通时,其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在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时,不同的部门也都持有不同的立场,此时数据的传输问题就会更加困难,对数据的重点分析也会失去实效性,这样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的重要性就会被削弱。
2.2 企业传统统计工作种数据处理成本过高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是以人工操作为主,这样工作的运行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资源耗费。企业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类汇总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也承受着惊人的工作量,而如果选择降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那么企业统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便会出现偏差,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统计人员会失去工作的热情,这样将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失误率也会大大提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样产生的成本将会更高。因此,企业仅仅依靠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困难的。
3 企业统计工作难点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
统计工作质量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发展,企业全员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规范意识,严守工作红线,严把数据质量关。企业管理层应全力支持统计工作,建立前瞻性思维,部署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涵盖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重视统计基础工作,配备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协调开展统计业务工作。统计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保持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岗位工作,切实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评估,为统计数据波动值呈现出的社会动态“晴雨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工作环境
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对企业的运行发现有着重大影响。虽然市场上各企业纷纷认为将大数据应用到企业统计工作中非常重要,但由于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并不全面,这就导致大数据在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使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企业要重视对统计环境的完善,更完整的推动大数据模式应用到企业统计工作中,是企业运营体系和制度朝着大数据模式转型,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储备数据信息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企业可以结合大数据模式进行发现运营,从根本上打破时间有限,人力资本有效的限制条件,促进企业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3.3 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统计工作效能提升
当前,信息化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发紧密,信息化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对于企业统计工作来说,引入互联网+等新技术将给传统统计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统计工作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单一指标型统计方式,大数据统计下,完善的ERP系统数据处理响应时间缩短,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统计调查模式的优化和数据分析维度的拓宽,使得统计结果偏差率有效降低。
统计工作向企业营销、物流等环节辐射,业务流叠加统计数据,数据经过系统的处理分析,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点被充分暴露,通过建立完善企业全流程的监督反馈机制,形成完整闭环,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统计工作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转变。
3.4 建设高新统计人才队伍
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往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传统的统计工作人才也难以满足目前统计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更新统计工作模式的同时,也应注意高新统计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应招录和培养一批更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环境的高新统计人才。换句话说,企业只有通过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才可能实现企业统计工作与大数据的完美融合。企业可以对现有统计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提升统计工作者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水准,还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统计工作员工的专业素养。
3.5 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信息系统搭建的重要原则,在推进系统集成过程中,顶层设计严密周全,注意考虑企业的特殊环节,将企业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增强其适用性,通过细分统计口径、统计范围、采集周期、计算方法等,增强统计指标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统计人员系统使用的可操作性,给统计工作人员“减负”。另外,对统计工作各岗位和工作要求进行梳理,出台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管理手册,厘清统计与业务的对应关系,实现对统计工作流程的全方位控制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完善系统,让标准落地运行,杜绝“两张皮”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经济管理的统计研究涉及到从小到大企业生产管理、生产力和经营的各个方面,对大企业各种形式的生产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经济计划统计部门要始终立足于加强企业管理,负责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