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企业党建政工工作的新思路
2021-11-23李智
李智
重庆川东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 408000
电力企业党建政工工作的建设是否到位与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电力企业应将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基,只有电力企业重视起我国当前制度下党建与思想上建党的协调性,让政治思想建设与电力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相互融合,才可以在切实、契合的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下实效提升党建政工工作在电力企业的有序建设,为企业发展做出实质贡献。
1 对党建工作进行创新
党建工作的创新需要针对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关的策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对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提高认识;合理判定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及核心领导力。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集中体现在可以创新使用新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重大问题。对党建工作需要围绕工作重点来进行创新,可以将评选“优秀党员干部”作为主要方式,并提出奖励,以此来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党建工作采取更多的创新手段,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性、可变性、多样性的优秀党组织。企业需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规范活动载体,明确落实党建活动的形式,合理地开展和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党建发展活动,充分调动起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的热情。党建工作是企业建设的龙头,能够与时俱进和卓有成效的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1]。
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工作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落实党建政工工作的重要基础,其能有效对电力企业内部的操作运行以及工作人员行为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大党建政工工作的管理力度,认识到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具体的手段促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比如采取考核制度,能加强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性工作技能;奖惩机制能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程度,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在此基础上,想要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需要对党建政工工作的内部职责、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工作的总体业绩等内部流程进行精细分化和管理,使其提高自身规范意识,确保党建政工工作正常推进。
3 电力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融合
电力企业在生存发展的阶段,要注重新鲜血液的引入。年轻积极的群体是企业保持生机和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如此,除了群体要保持活力,其企业内部思想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确保方向和意识的先进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青年人才的引入是十分有必要,它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和党建文化科学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青年群体的添砖加瓦。并且,同一特定群体,其背上担任的使命是多重的,这也是党建和文化建设的特点之一[2]。
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青年党员还是青年员工,他们都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共同打造企业的文化氛围,共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党建工作的开展,都要重视起青年群体在这过程中的作用,注重青年群体思维的培养,让员工也参与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决策中来。
4 完善党建工作的有效制度
单一的党建工作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尤其是要结合党的十九大的基本要求,提高电力企业针对自己党建工作的形成机制,在相应的保障机制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坚持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从而从多种角度来加强和提高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形成和机制,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在使得员工能够真正的去认识到党建工作完成的重要性,以及实行到这样意义,才能够不断丰富党建的基本工作。企业还应该针对党建政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并通过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使党组织能够建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方向,进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学到知識,在活动中增强党建知识。
5 积极强化党组织在电力企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当代电力企业内部党的思想建设工作,要将党组织在企业中所产生的价值引导作用进行深入强化与有效拓展。电力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的培育是有效落实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于当代社会企业中的党组织,不能因其长期处于“”而被直接忽视,将其建设与发展价值置之脑后。而是应该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开展正确的党建思想文化工作给整个企业带来的效益。因此,当代社会企业要通过科学方式不断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发展,在电力企业党组织的带领下,全面保障企业内部党建政工工作的稳定开展,例如,企业应该依照实际经营与管理现状,对企业内部党建组织成员的日常文化建设与政工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以有效提高党组织成员思想建设水平与思想觉悟为出发点,要求党组织成员对自身行为进行全面监督与约束,通过科学引导,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党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完成党组织派发的日常工作任务,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党建政工工作的整体效果[3]。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是我国基础的建设企业单位,在企业内部进行党政政工工作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群众的反馈。要以提高创新性以及适应实际情况为目标,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优化企业的制度,提升团队领导的专业作用,注重群众基础,完成党政政工工作新思路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