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改革创新在规划设计中的探究
2021-11-23高营利
高营利
安徽新安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0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一直都比较大,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此需要在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中做好地理环境的勘察,充分调研,为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施工提供事实依据。要不断更新与维护场地上的水利设施,根据场地实际状况确定最终的划方案,使水利工程切实为人民服务。
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原则
1.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建设成就与实践探索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面对新形势,新时代发展需求,水利规划还存在着短板和薄弱环节。当前,各地区水利工程体系均已基本形成,但伴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利信息化滞后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1]。
1.2 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水利项目设计时,需要对地形等诸多条件进行考察,在遵循安全为主和综合利用的原则上进行科学设计。地形条件对水利工程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地块面积的大小、自然降水的供给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增添了难度,针对不同地形要做到因地、因时、因量制宜。水源工程设计时要充分勘察当地水资源环境,综合考量,避免因工程建设项目引起或导致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设计时应选择建设生态型河道,兼顾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拿出经得住实践考验的标准。
2 深化水利规划改革创新规划应用
2.1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节水行动,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习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①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对各个区域内部的用水指标进行控制,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年度用水情况做出明确规划,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水资源监督管理体系,对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严格把控,并且根据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情况的不同,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②加强工业节水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布局,以水资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明确设定出产业重点发展内容,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力度,推广绿色节水技术,一旦发展用水定额超过预计标准的企业要及时的对其加以改造。强化用水大户节水监管,切实加强对工业用水大户的监督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于水资源使用的深化改革[2]。
2.2 明确责任义务,提升改革质量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践中要基于政策要求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明确产权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基于各个单位的实际状况进行系统管理,通过分级管理、专业管理等方式实现细节管理。基于工程规模大小、具体受益范围、性质等多种因素确定改革方向。基于日常管理需求,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通过整体调度的方式强化管理,为日常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3 水源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水源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采取以下规划设计措施:①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进行拦河坝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对河流中的泥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拦河坝的壅高水位,保证水利工程在后期使用时可以满足下游的用水要求。②水利工程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冲刷的作用会出现河床加宽的情况,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泄洪安全进行分析,设计冲砂底孔。如果相关水文、气象等资料不够全面,在对旧坝进行改造时,设计人员需要注意将拦河坝的设计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③需明确水源工程建设类型,重视水资源分类、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设计标准与方案,以期实现水资源综合、可持续利用。
2.4 生态河道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生态河道的规划与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的平面设计、断面设计、河床以及护岸类型设计等。设计人员在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确定总体设计思路,完成工程立项,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实地勘察;②勘察工作结束后,设计人员应制订设计方案,并分析方案是否合理;③河道护岸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是网格结构,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河道设计的整体和生态性。可以在网格空间中种植绿植,进而对生态环境进行美化[3]。另外,为了提高河道的抗冲蚀能力,需要设计不同的护岸结构,主要包括立式驳岸、斜式护岸、直立式结构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水利工程对于人们的生活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安排。坚持大中小工程配套建设,坚持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均衡推进,突出科学治水,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安全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的发展,为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