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行动的“负责任创新”研究
2021-11-23
(厦门理工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0 引言
“负责任创新”理念源于欧美的发达国家,后来传入我国。国内高校科研团队提出的在科研互动中遵循负责任创新理念,实际上是要求工作人员研究的过程当中,积极探索并应用新型知识和研究理念,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新型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进而不断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在“双一流”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科研行动中的负责任创新理念发展运行阶段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探索相应发展策略,促使科研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我国科技研究水平。
1 在高校科研行动中的“负责任创新”理念的运行阶段
1.1 预估和监察阶段
从前的科研创新观念和形式都太重视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反而忽略了技术社会属性的“现代性偏见”,没有真正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现在的“负责任创新”理念则是将重心转移到了科研创新的整个过程当中,并提前进行预测工作,实时监察科研工作的运行情况。“双一流”发展越来越快,高校科研实践活动的“负责任创新”研究越来越重要。具体来讲,“负责任创新”理念中的预测阶段指的就是科研工作人员根据现实情况和科研实验的特点、发展前景、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整个活动进行预测,然后提前制定好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措施,防患于未然,进而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预测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情景模拟、方案检查、远景扫描等。在得出科研数据之后,全体工作人员共同讨论科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使整个科研创新活动实际运行时不受其他问题影响。
现在的“双一流”院校越来越多,高校在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负责任创新”理念和方式中的第一步即预测和监察,预测和监察工作能够将最新的、有建设性的数据资料和信息综合起来,分析、研究、模拟科研活动,预测出相应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现实科研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规避科研风险。
1.2 省思和商讨阶段
高校科研行动中的“负责任创新”研究不仅讲求科研工作的效率,还非常重视科研创新活动对社会与环境的作用和价值。“双一流”建设加速推进,高校中负责科研活动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具备超高的综合素质、超群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超群的专业素养,共同商讨后完善科研方案,进行相应科研活动。由此可见,高校科研行动中“负责任创新”理念的运行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共同反思和商讨,所有与科研创新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反思问题、讨论科研步骤和研究方案,并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和环境要求,制订相关科研方案。
高校进行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高校通过分析研究,研发出更多符合新时期社会所需的科学技术成果,给社会提供更多资源。一般来说,“负责任创新”中的“省思”工作就是要求全体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时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和科研标准,严格遵守工作要求,不断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进而推动国内科研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另外,高校科研创新活动的反思不是单纯反思某项研究活动,还需要认真分析社会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反思科研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关系,争取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步。另外,高校科研活动“负责任创新”形式的工作要求就是所有工作人员面对各种困难时积极地讨论、交流、商量,采集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相关者的意见,争取将科研活动的每一步都做到极致。
1.3 评价和反馈阶段
高校科研行动中“负责任创新”理念要求工作人员在完成某项科学研究之后,及时进行准确的评估工作,及时给予相应结果反馈。在“双一流”建设影响下,新时期对各大院校科研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活动不但要具备经济价值,还要有充分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切实保证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人员的实际利益,提升工作成效,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评价和反馈院校科研实践活动行动的结果,检验科研成效,为后续研究留下宝贵的数据资料。目前来看,“双一流”建设越来越快,所以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完善科研建设方案、革新工作机制、成果评价标准和方式,如此才能够推动高校科研活动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来看,负责任创新研究的评估和反馈工作不仅针对科研成果,还面向整个高校科研活动,反馈科研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具体来讲,高校科研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评估标准,严格监管和反馈科研行动准备工作、创新研究工作以及研究完成后的各项工作。科研反馈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方式是“利基管理”和“价值敏感性设计”两种,“利基管理”实际上指的就是考虑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需求,会增加科研活动的受众性,减少被排斥的可能性。“价值敏感性设计”研究则能够提升科研活动的综合价值,提升科研活动的社会价值。
2 高校科研行动中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实际应用方案
2.1 提前预估科研风险,做好准备工作
想要充分发挥负责任创新的价值作用,就一定要重视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预估工作,预测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制订相应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高校科研行动的生态化管理来探索出创新实践的未来发展前景,使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重新塑造高校科研创新的动态生态化角色。高校科研创新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解析、探究科研伦理的原则内容,情景化解读出抽象性伦理规范之后,融合特定的科研实践场景,准确预测科研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解析这些风险隐患问题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借助科研伦理原则内容的分析,明确科研创新实践期间如何体现科研伦理原则,通过这一实证过程更好促进自身预测和解决科研风险问题的能力。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科研创新风险性预测,要在开展科研行动之前重视技术创新的道德伦理和社会公众内的满意程度,深入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实践的潜在影响,构建更加灵活和自适应力强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在慎重考虑探索科研创新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将高校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向可接受公众期许的方向进行引导,并且使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有效预测监控科研创新行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
2.2 打造完整的协商体制,共同完成科研创新活动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影响下,科研活动的理念和方式必须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所有参与科研活动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具体来讲,制订科研活动方案时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协商,集思广益,更多采纳大家的意见,使所有科研工作者都有参与感,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果。另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也非常重要。高校科研活动的负责人应该聘请高素质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打造完整的协商体系,使高校科研活动的每一步都能够符合标准要求,实际的科研成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打造合理的评估体系,找准科学研究的关键节点
“负责人创新”研究活动要求工作人员对多种多样的技术创新进行评估活动,而影响评估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要求、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两项,必须找准科学研究和评估的关键节点,深入研究创新研究的价值以及公众的接受程度。具体来讲,高校开展创新科研活动时应该高度重视对活动设计、研发和运行的监督评估工作,切实保证科研创新活动中包含社会认可的人文因素。在进行评估活动时,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研究活动的社会价值,如果是新型能源领域的研究活动,还必须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的信息安全性与节能性,保证科研活动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3 结语
总而言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行动的“负责任创新”理念和方式符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完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科研活动阶段开展相应工作,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