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电法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2021-11-23黄礼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电法溶洞高密度

黄礼杰

(华东勘测设计院(福建)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高密度电阻率法,也称为自动视电阻率系统,是一种阵列勘测方法,是在直流电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探测技术,其功能类似与电剖面法与四极测深法的结合[1]。通过向地下电极供电,形成人工电场,地下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决定了电场的分布,通过测量不同部位人工电场,对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情况进行了解,能够推断出地下地质结构的分布情况[2]。该方法在溶洞探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明确围岩含水情况,如果围岩含水量较高,岩石破碎,则电阻率就较低,通常坚硬、完整的岩土电阻率高于含水量高、破碎带或断层带的电阻率。该方法在应用中图像直观、原理清晰,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3]。

1 高密度电法概述

1.1 测量方法

在对溶洞进行探测时,采用高密度电法:首先,测线布设时沿探测目标走向垂直方向,根据勘探精度设定电极距,电极布置好以后,使用不同装置利用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观测。高密度电法数据系统包括主机、电极系、电极转换器3个主要部分。主机的作用是利用电缆发出指令,对多路电极转换器进行控制;多路电极转换器各电极间供电状态、测量状态通过多级电缆进行探测;探测到的数据通过主机自动存储,然后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操作软件能够操作的格式,再通过反演软件处理,生成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图,在该基础上对地质构造进行解释。

1.2 资料处理

在对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环节进行。对最佳模型参数改正值矢量Δm进行确定,然后计算目标函数φ。

式中:Δd(Δdi=Inρai-Inρci,i=1,2,…,N)为数据矢量,其值计算方法为用实测视电阻率对数值减去模拟视电阻率对数值;m(mj=Inρj,j=1,2,…,N)为预测模型参数矢量;mb(mbj=Inρbj,j=1,2,…,M)为基本模型参数矢量;为偏导数(Jacobian)矩阵;wd=didg(1/σ1,1/σ2,…,1/σN)为数据拟方差矩阵;σi是第i个数据的均方误差;wm为模型加权矩阵,设计的目的是让模型有先验信息,可令,λ为Laglang乘数;c为光滑度矩阵,然后加入先验信息,保证了模拟既接近基本模型,又是光滑的模型。

2 目标任务

在上饶市上广公路涉铁段进行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着重对以往地质工作探明的地下溶洞周边地段进行调查,摸清工作区及其周边溶洞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工程验证和灾害治理提供物探参考依据。

3 工程概况

3.1 气象水文

工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东南方向,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约288d,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954.8mm,年日照时数1621.7h。

3.2 地形地貌

工区周围属地山丘陵地貌类型,主要山脊走向呈东北走向,工区位于公路边上,工区内地势平坦,海拔标高70m~80m。工区内合福高铁南西-北东向穿过,上广公路自北西-南东向穿过。工区场地基本为水泥路面,周边有植被覆盖的山体及居民区。

3.3 地层岩性

据地质勘查报告,工区主要地层有以下几种。1)第四系残坡积:分布地表,风化作用形成,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砾土、砂质土。2)上更新统(Qh):主要成分为砂砾岩和粉质黏土。3)石炭系藕塘底组(C2o):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灰岩。

3.4 水文地质条件

工区地表溪流发育丰富,地下水主要赋存石炭系藕塘底组溶洞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南部山坡地表径流下渗补给。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

3.5 地质构造

工区整体位于广丰坳陷内。工区内存在一条地层分界线,地层分界线贯穿1号线、2号线、3号线,倾角为73°,上盘地层为第四系,下盘地层为石炭系藕塘底组。

4 工作技术方法及质量评述

4.1 测网布设

高密度电阻率法试验现场沿着公路方向布设5条剖面,剖面方向与桥墩斜交,总计放样300个物理点。具体为沿各剖面每5m放样一个测点。每5m布设一个电极,其中:1线剖面长295 m,极距5 m,布置60个物理点;2线剖面长295m,极距5 m,布置60个物理点;3线剖面长295 m,极距5 m,布置60个物理点;4线剖面长295 m,极距5m,布置60个物理点;5线剖面长295 m,极距5 m,布置60个物理点。如图1所示,图中4#、5#、6#、7#表示桥墩。

图1 工程物探实测剖面及点位示意图

4.2 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采用重庆精凡仪器厂生产的N2型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N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能有效提高和监控数据质量、提高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效率。该系统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具有数据快速采集,多参数测量,能获取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大量信息的优点。系统稳定可靠,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大功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4.3 工作原理

由于不同的岩层由不同的矿物组成,因此它们的电阻率也就不同。通过地表电极向地下供电,在地下建立起人工电场,通过测量电场在地下的分布状态,便能计算出岩层的电阻率,分析这些岩层电阻率的变化,可以间接了解地质构造[4]。高密度电法采用的就是这一原理,它通过供电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然后再测得测量电极间电位差ΔV,从而求得该测量点的视电阻率值ρs=KΔV/I。因溶洞含水,水的介电常数(80左右)相对其他介质明显高出一个量级,高密度电法呈现团块状低电阻率异常(ρs<100Ω·m),由于岩溶位置位于灰岩地层中,周边往往为高阻异常[5]。

4.4 资料处理

高密度电法野外采集的数据传入计算机后,在计算机中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地编辑,剔除个别畸变点。将原始数据导入RES2DINV中,然后使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反演。根据反演结果所得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溶洞等地质体的解释推断。

5 物探成果推断解释

5.1 物性特征分析及地球物理推断解释标志

物性是联系地球物理和地质的纽带,物性数据是定性解释和定量反演的首要约束条件,将工作区主要地质体岩性与物性资料相结合,建立主要地质体的地球物理推断解释标志,可为后续异常解释、构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提供依据。

根据本次高密度电法测量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对岩性及岩溶相关主要地质体建立以下地球物理推断解释标志。1)第四系覆盖物:覆盖物以黏土及砂土为主,风化程度不一样,均匀性较差,一般表现为中低阻异常特征(500Ω·m>ρs>100Ω·m)。当覆盖物介质较均匀时,高密度电法剖面上电阻率分布均匀;当覆盖物介质不均匀时,高密度电法剖面上电阻率分布不均匀,等值线扭曲。2)灰岩:灰岩高阻沉积岩,表现为高阻异常特征(ρs>1000Ω·m),构成本区的高阻背景。3)砂岩:砂岩通常表现为中低阻,高密度电法剖面上呈现成片均匀分布的中低阻体(500Ω·m>ρs>100Ω·m)。4)溶洞:为本次探测的主要目标。因溶洞含水,水的介电常数(80左右)相对其他介质明显高出一个量级,高密度电法呈现团块状低电阻率异常(ρs<100Ω·m),由于岩溶位置位于灰岩地层中,周边往往为高阻异常。

5.2 地质解释

综合上述定性分析成果,对本次高密度电法勘查成果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按照异常类型、编号、平面位置、特征、解释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推断解释。根据物探工作反演成果,笔者得到如下地质解释。

5.2.1 溶洞①

完整的石灰岩呈现高阻,局部因溶蚀作用反映出低阻特征,岩溶位置主要位于3号线、4号线、5号线标高70m以下,顶板标高为67.9m,底板标高为59.7m。

5.2.2 溶洞②

完整的石灰岩呈现高阻,局部因溶蚀作用反映出低阻特征,岩溶位置主要位于4号线、5号线标高60m以下,顶板标高为59.3m,底板标高为53.1m。

5.2.3 溶洞③

完整的石灰岩呈现高阻,局部因溶蚀作用反映出低阻特征,岩溶位置主要位于3号线50m以下,顶板标高为48.2m,底板标高为45.0m。

地层分界线L1:贯穿 1号线、2号线、3号线,倾角73°,与1号线的交点坐标为(X:3144707,Y:599481),与2号线的交点坐标为(X:3144739,Y:599472),与3号线的交点坐标为(X:3144741,Y:599502)。反演剖面图见图2、图3。

图2 上广公路溶洞物探高密度电法3剖面图

图3 上广公路溶洞物探高密度电法4剖面图

6 溶洞探测中高密度电法应用的注意问题

高密度电法在大范围空间区域探查中应用,然后对不明地下岩溶空间的特性有效探明,弥补了钻探勘探范围大小中的不足;在对溶洞利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时,对观测装置的合理选择也直接影响探测效果,在具体探测中必须要在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解释,以确保探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通过在上饶市上广公路涉铁段开展物探工作,探测了工作区1号线至5号线附近岩溶、断裂等分布情况,理清了岩溶及断裂之间的空间关系,得出结论如下:1)3号线至5号线间岩溶较为发育,①号溶洞带自东南向西北发育,贯穿3号线、4号线、5号线,埋深位于标高59.7m~67.9m处,长度约为50.9m,宽度约为13.0 m,高度约为8.2 m。

②号溶洞发育位于4号线与5号线,埋深位于标高53.1m~59.3m处,长度约为29.7m,宽度约为7.5m,高度约为6.2m。③号溶洞发育位于3号线,埋深位于标高45.0 m~48.2 m处,长度约为8.0 m,宽度约为2.3 m,高度约为3.2 m。2)地层分界线L1:贯穿 1号线、2号线、3号线,倾角73°。

通过该文研究,在对溶洞进行探测时,高密度电法的应用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实际探测中,很多因素也会对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所以除了熟练掌握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原理、计算过程以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根据物探结果,建议在物探标定溶洞范围进行钻探验证,确认是否存在溶洞。2)由于3号线至5号线岩溶较为发育,建议公路桥桩基位置远离岩溶发育位置。3)L1岩层分界线位置应引起重视,该区域深部容易发育溶蚀,若桥桩基需穿过断裂,须根据需求对桩基进行加固。

7 结语

在对地下溶洞位置进行探测的过程中,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有效的探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数据采集密度大、点距小的特点,同时兼具测深与剖面法多功能,能够直观地反映断面异常体的形态,尤其是在溶洞分布探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物探手段。

猜你喜欢

电法溶洞高密度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出发吧,去溶洞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基于NIOSII的高密度电法仪采集系统设计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