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家园共育的策略
2021-11-23葛琴
葛 琴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幼儿园 江苏 南京 210033)
1.目前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地位不平等。平等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基础,尊重是交流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但是目前家长和教师交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家长的地位很高,觉得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加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而教师在幼儿园只要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就行。而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让家长认为教师就是服务于幼儿和家长的,应该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吃饭、睡觉、入厕等说情况,每天像保姆一样照顾好孩子,家长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很忙,自己已经交了费用,孩子上幼儿园了,就是老师的事情,他只要孩子健康就行,对老师很放心,缺少对老师辛苦付出的尊重和感恩;另一种是教师处于高地位,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会用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进行比较,让家长觉得教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教师把自己把一些专业知识当做令牌一样号令家长,让家长心生不满。
1.2 家园共育工作局限于表面化的现象。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共同配合,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双向互动活动,因此需要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然而就目前家长的参与情况看来,家长处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如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简单询问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睡觉、与小朋友有没有发生冲突的情况,而深层次的家长参与的家园共育较少,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食谱的推荐、与教师共同进行班级课程审议等这些活动还非常少。
1.3 家园共育工作中家庭和幼儿园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共同配合,相辅相成的,那么就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样的配合才能进入良好的循环。有些幼儿园老师对家园共育的内涵还没有完全了解,对于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中的地位以及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知,只是简单的打印一些从网上找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放在班级教室的家长园地里,认为这样就是完成了家园共育的工作。没有深入挖掘家长的特长,了解家长对课程的建议。
2.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化家园合作意识。在互联网时代的驱动之下,幼儿园服务平台为年轻父母、幼儿园,老师,幼教专家搭建起便捷的交流桥梁。家园共育与移动互联的融合,开启了解决家园问题的新篇章。通过家长关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及班级微信群的传播,将更有效地传播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成果。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优势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作为具有专业幼教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占主导地位,发起家园共育工作,主动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前期策划、活动中的各方面协调。
我们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身份,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所以当我们站在老师的立场,要求家长进行配合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想一想家长的处境和想法。作为老师也应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现在多数家长是职场人员,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经需要花费家长们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家长还经常加班加点。个别家长由于一些原因和孩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主要交给长辈照顾。当我们每个月甚至于每周都需要家长做一些或大或小的配合教育时。有些家长会厌烦,有些家长会无奈,有些家长会茫然……
2.2 提高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意识。家园共育工作不能单靠幼儿园和老师主动联系家长,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工作,也需要家长主动积极的参与。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他们过分重视幼儿知识的学习,如有的大班孩子在培训机构报名学习汉语拼音、数学加减法,认为这和小学成绩有很大关系。还有的家庭包办代替很多,如大班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弱,如如厕后不会用纸擦,有家长特意关照班级老师帮忙擦一下。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和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园和老师也要主动与家长合作,从而促进家长的参与。
2.3 提高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合作能力。只有合作的意识只是前提,还要有合作的能力,因为合作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合作中可能会产生矛盾,如果矛盾激化就会使合作破裂,甚至对幼儿园、教师和家庭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这就要在合作前双方通过沟通,表明一种平等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围绕着“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这个核心,共同讨论制定家园共育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调和矛盾冲突。
2.4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家园共育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因此家园共育的形式不仅仅是幼儿一副绘画作品、接送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等这么简单,家园共育的合作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重点说一下家访,幼儿园开展的家访活动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通过交流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家长和幼儿园的积极性,充分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进行信息互通,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身体状况、情绪情况等问题。特别是在小班开学前老师在家与孩子交流,建立老师与幼儿初步的好感,减少陌生感。
因此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家长委员会、家长膳食委员会、家长参与课程审议,亲子阅读故事分享、亲子运动会、亲子旅游等多种形式。
家庭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重要工作。幼儿阶段是幼儿一生中奠基阶段,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位家长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在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非常舍得花费财力和精力,但是更需要父母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