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裁理论下国内学术期刊摘要热点研究

2021-11-23徐山燕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派体裁

徐山燕 姜 凌

(1.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海宁 314408)

作为学术论文的“门面”,摘要写得规范与否直接关系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和转载,读者往往也是通过阅读摘要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下去。摘要如同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作者,一边连接着读者,将知识延伸至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写好摘要至关重要。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只见到刘京、邓郦鸣[1]对国际体裁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热点研究做了梳理,未发现其他国内体裁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研究热点的整理。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体裁理论下学术期刊摘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以期促进基于体裁理论的学术摘要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理论框架

体裁(genre)原是文学和修辞学术语,自20世纪80年代John Swales将体裁概念引入ESP领域,研究者对体裁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发展过程中,体裁理论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派,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American New Rhetoric Studies,简称NR),代表人物有Miller、Freedman &Medway 等人;澳大利亚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Australian School/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代表人物有Martin等人;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学术英语用途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简称ESP/EAP),代表人物有Swales、Bhatia等人。

三个学派既相互补充,又彼此独立,共同促进了体裁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从理论主张上来说,NR学派的奠基人Miller认为,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体裁不应该着重于语篇的内容和形式,而应该注重语篇完成的社会行为。温植胜[2]也认为,不能仅仅把体裁看作大同小异的语篇的组合,而应看作社会交际过程中编码和解码的事件。ESP 学派代表人物Swales把体裁看作一组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Bhatia认为体裁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秦秀白[3]对此进行了补充,即使一种体裁需要遵守一定的模式规约,但是内行人仍然能够在框架下完成交际目的。SFL最早研究“体裁”的是Halliday 和 Hasan,他们认为“体裁”是语篇的类型,其中体裁结构最主要的是表达意义,而不局限于形式。ESP是在语域理论上发展起来的,突出体裁的形式和惯例;SFL汲取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精髓,注重体裁的语境、结构与功能。总的来说,三个学派虽然对体裁的理解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有相同的本质,即体裁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手段,关系到人们需要根据语境判断使用什么形式达到什么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不设置具体时间限制,分别以“体裁”并含“摘要”、“体裁分析”并含“摘要”、“体裁理论”并含“摘要”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文献的最后检索时间是2021年6月2日,共检索到285篇文献,经过筛选和剔除,共获得有效样本130篇。将输出的文献经过格式转化导入CiteSpace,软件将自动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通过分析图谱与研读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体裁理论在学术论文摘要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

关键词聚类的原理就是把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成一类用来表示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共得到七个聚类,分别是:体裁、语料库、语轮、语言学、语步、体裁教学法、学术论文摘要。对这七个聚类再次进行范畴化,得到四个研究热点:以学术论文摘要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以体裁、语轮、语步为一组的研究视角;基于体裁理论的体裁教学法研究;以语料库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接下来,作者对此一一做出解释:

1.以学术论文摘要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选定期刊检索范围,通过高级检索得到288篇文献,后又经过人工筛选,得到现有样本130篇文献。利用SiteSpace先把这些文献格式转化,然后再根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以“学术论文摘要”这个关键词聚类,说明本研究的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在筛选数据的过程中,很好地对非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过滤,保证了研究结果的效度。

2.以体裁、语轮、语步为一组的研究视角

如前文介绍,出现以“语轮”或者“语步”为高频关键词,说明研究者对摘要的研究大多基于ESP学派的理念,属于ESP 研究视角。ESP学派的研究重点是满足非英语国家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直接传授相关专业的知识内容;集中分析某一学科学术论文的句法、词汇、语义及语篇结构特征。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特殊用途英语体裁语篇之间的差异,Swales和Bhatia等人创立了“语步/语轮和步骤(moves and steps)”体裁分析模式,语步是步骤的统领目标,每一语步都有特定的使用目的,步骤则是帮助语步实现功能的具体体现。这一学派不仅重视不同体裁之间的语言特征,而且注重体裁所承载的交际目的,并探索不同的交际目的体现在语言特点上的变化和差异性。

3.基于体裁理论提出的体裁教学法

体裁理论有三个学派,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三个教学学派。NR学派的教学理念是隐形教学,认为学习者对体裁的掌握不是学得,而是通过不断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不断渗透习得的。如果进行隐形教学的话,那么就会削弱学生的创造力。ESP学派和SFL学派则主张显性教学。ESP学派认为,显性教学对英语是二语或者外语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ESP学派坚信“只有牢固掌握目标语言文化的规约,才能获得对该语言的使用权”,对于英语是二语或外语的学生来说,对于目标语的文化达不到牢固掌握的地步,因此,必须依靠显性的教学传授给他们某一体裁特有的形式和语言特点。SFL学派对于显性教学的作用更是深信不疑,认为只有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展示、解析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学生才能掌握语篇。

4.以语料库为研究工具的研究

目前,很多文本研究都是基于语料库,对于摘要这类文本的分析亦是如此。它们面向自然语言,对数据进行标注,注重知识的深度挖掘。如:刘国兵,张孝莲[4]在语料库驱动视角下对英国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中的高频动词suggest进行搭配配价分析,并尝试探讨词汇、语法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使用语料库进行科学研究中,语料库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等构建环节极其关键。语料库的构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国内学者对语料库的构建研究不断深入,主要体现在规范语料库的构建流程、提高语料库的标注质量上。目前,研究者主要使用的语料库标注软件有:Antconc、Wordsmith等,但使用这些软件主要还是手动标记,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标记,由于研究者时间和精力有限,局限了研究样本的大小,从而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影响研究结果的推广。

四、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体裁视域学术期刊摘要的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发现,在过去10多年间,体裁视域的学术期刊摘要研究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也逐步细化。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从研究样本上来看

先前的研究样本大都比较小,集中在20-80之间,样本小,就会出现难以从小样本中提取大样本中所含的共性,从而影响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从研究工具上来看

大都是利用语料库进行的研究。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研究工具层出不穷,希望研究者能够积极学习新的研究工具,使研究更加科学,因为新的研究软件层出不穷,具有旧研究工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从研究对象上来看

国内基于体裁视域的学术论文摘要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期刊论文摘要的研究,一是对毕业论文摘要的研究。笔者在研读了相关文献后发现,先前研究语料选择范围比较大,如研究对象选择应用语言学期刊。我们都知道应用语言学是包含很多子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科体裁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对研究对象不加以细致区分,那么研究结果的信度就很难得到保证,研究结论自然也就无法推广。

4.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国内基于体裁视角的分析大都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的。宏观层面分析主要是利用Swales或者Bhatia的语步—步骤(move-step)分析模型对摘要进行的语篇架构分析;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是从摘要的语言特点入手的,而且现有基本集中在对语态、时态、情态动词、人称代词语言特征的研究上。自2003年体裁理论首次用于摘要分析至今,这种研究模式一直没有被打破,无非就是更换学科,更换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还是以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更换样本收集的大小,更换研究视角。总之,基于体裁分析的研究一直是“换汤不换药”,发展遇到了瓶颈,没有突破。此外,也缺乏摘要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研究,这也是其研究内容上的局限性。

5.基于理论视角

基于体裁分析的学术论文摘要分析,主要是以ESP学派为主,其次是SFL学派,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学情和教情所决定的。NR学派主要面向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学习者,他们对语言知识、社会文化都已经有很好的理解、掌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体裁的社会功能及其语境,而不是语言本身。不足之处是国内的体裁理论研究大多数是直接借鉴。理论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总结,由于国内外土壤环境不同,国内研究者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做出调整,以更符合国内环境,也就是说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思路,在国内实验、总结,大胆创新,以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裁理论,并逐步推广至国际学术舞台,提高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

6.基于体裁理论对摘要分析

不论是仅仅通过体裁分析对其摘要进行描述,还是将中外学术论文摘要对比分析,其最根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归纳总结呈现出体裁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为摘要写作提供帮助,促进学生摘要写作能力的提高。目前,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描述语篇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或者呈现对比差异,并没有对其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摘要作为一种亚体裁,深受作者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导致个人认知、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作者的表达方式,即使是表达相同的目的,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未来的研究者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策。除此之外,国内还应该加强对基于体裁摘要的写作教学实证研究,真正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检验教学效果,不断循环这一过程,直至发现最佳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的。

五、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利用CiteSpace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从研究样本、研究工具、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及研究目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基于此,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后续研究者在收集研究对象时,应该着眼于更加细致的学科区分,并在充分利用现代研究工具的基础上,扩大研究样本容量,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理论,尝试从不同视角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原因剖析,最终达到促进学习者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学派体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体裁好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论浙江学派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