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 打开终身教育研究新窗口
——评《终身教育学通论》

2021-11-23马俊丽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终身教育体系

马俊丽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曲阜 273165)

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会议上以完整的构想提出终身教育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思潮。随着国内外终身教育实践日益丰富、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我们应从学科视角着力研究终身教育理论体系,建立终身教育学,以便更好地指导终身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在此背景下,叶忠海教授等著的《终身教育学通论》应运而生。该书作为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设立项目“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终身教育文库”项目的成果之一,由学林出版社于2020年12月出版。整本书坚持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以系统论原理作为方法论基础,沿着“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主线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构筑终身教育学理论体系。总览全书,该书呈现出如下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回本溯源夯实根基,开创终身教育学新学科

阐明终身教育学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明晰终身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的基本问题是研究终身教育学的必要前提。基于此,该书第一部分“综述”,从梳理学科基本问题的视角为终身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多科理论,融会贯通——揭示终身教育学产生的可能性。缺乏基础理论的引导,教育者将很难准确把握实践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它总是在回答现实的、具体的问题和挑战,其对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大都以实践为取向[1]。循此,作者在“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章中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原理阐明终身教育学建立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为终身教育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有利于读者全面而辩证地看待终身教育学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另一方面,博古论今,贯通中外——阐明终身教育学产生的必然性。研究终身教育学,不能脱离历史,应审视其历史发展轨迹;也不能脱离实践土壤,应考察、比较各区域的终身教育实践活动。为此,在“终身教育的源流和比较”这一章中,作者从时间维度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源流进行了阐述。以时间为主线,系统还原了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孕育以及酝酿提出阶段中外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相关实践;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发展。从空间维度条理清晰地对各国和地区终身教育的理念、法制政策和实践运作进行了比较。此外,在“绪论”中,作者归纳总结了终身教育学产生的必然性和现实基础。总之,行文基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多维视角,逻辑缜密地理顺了终身教育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不仅使读者明晰了终身教育学在国内、国外终身教育实践中的萌芽、发展情况,也为终身教育学这一学科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建终身教育学作为一项开创性研究,作者颇具创造性地提出终身教育学架构的四个基本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以人和人才发展规律为内在根据,沿着“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轴线,以及以开放理念为引领。四个基本理念贯穿于终身教育的全过程,在微观上聚焦人这一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的价值取向;宏观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开放的姿态将中国特色与国际化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构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学,更有利于构筑中国元素和国际元素相融合的终身教育学,使中国终身教育学科建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多维视角研精覃思,提炼终身教育新形态

终身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终身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研究终身教育学,必须以终身教育内涵研究为逻辑起点,并对终身教育的基本问题加以阐明。基于此,本书的第二部分“理论篇”,对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功能和价值、发展目标以及运行动态等基本问题做了系统论述。该部分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知识积淀与独到的学术见解,具体表现在如下四方面:第一,理顺终身教育内涵,明晰终身教育构成要素。在“终身教育的概念和要素”一节中,作者在世界各国纷繁复杂的终身教育概念中,着重罗列出国内外终身教育的代表性观点,并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终身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对终身教育的认知,明确给出作者对终身教育的定义,明确了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所有教育活动的综合体,体现了终身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教育一体化,也反映了终身教育的双重目的,促进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此外,终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一系列相关的要素构成。作者立足纵横两个维度考察终身教育的构成要素,既使读者对终身教育有了阶段与类型上的了解,又为后文分析终身教育的三大阶段奠定了基调。第二,提炼终身教育发展新形态。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存在的形式和状态[2]。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的生命历程所有教育活动的综合体,因而其教育形态是所有教育形态的总和。作者指出,除传统的教育形态和现代的教育形态外,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终身教育实践还发育出新的教育形态,主要有:自主教育形态、组织教育形态、产校结合形态、校社融合形态、回归教育形态、养教结合形态、游学一体形态等。提炼新的终身教育形态,不但有助于丰富教育形态,了解和把握其存在形式及特点,拓宽终身教育发展的视野和思路,而且可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第三,指明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最终旨归。“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3]在此观点的引领下,作者提出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学习型社会这一观点,将终身教育建设和发展目标分为教育要素发育阶段、诸学段诸类型教育衔接沟通阶段以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阶段三个发展节点,并在阐明学习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以“社会学习指数”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量化的核心指征,“既将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社会总体发展的一个目标来追求,又将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的重要条件”[4]。为提高社会整体学习能力提供了目标上的指引,不仅深化、拓展了终身教育价值和功能研究,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终身教育基本理论。第四,阐明终身教育的动态运行。以动态的视角探索终身教育,是对终身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创新。基于此,作者认为终身教育运行过程的内部要素运行既有终身教育要素纵向衔接运行,又有终身教育要素横向转型(跨类)运行;总体运行是由初级状态终身教育向高级状态终身教育运行。在综合效应论这一原理的指导下,精准概括出终身教育运行受教育因素、人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方面共同影响,以全景的视角为读者清晰描摹了终身教育的动态运行图景。

三、立足整体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新体系

“任何一门有担当的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以此建构自身的学科地位和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5]研究终身教育学,不仅要研究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还需研究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研究,是终身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该书第八到十章作为第三大部分“体系篇”,系统研究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终身教育体系内在整体化的构建,以及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该部分逻辑缜密、思路清晰,在系统论方法的指导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作者具有启迪意义和创新性的观点为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譬如,作者提出终身教育体系是个有机综合的教育系统,作为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就必须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整体相关性。这一观点在原理上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指引,也拓宽了未来终身教育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又如,作者建议建立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政策制度,不仅要制定和实施终身教育法规,确立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还要建立和完善高中学段后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制度,建立支撑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认可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机构、不同时段所获学习成果的管理模式。如此一来,建立和完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便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也为解决高中学段后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深层次问题做了有益探索,从而助力终身教育体系内在整体化的构建。再如,该部分论述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终身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涉及多个外部环境系统,且终身教育体系与每个环境系统协调的机理也不尽相同。因此,作者采用结构图的形式来展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与各个外部环境系统的协调,使得行文论述更加直观清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跳出传统理论思辨藩篱的束缚,提出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两条终身教育体系内外协调的调控策略以及内外沟通的协调机制,在完善终身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为终身教育实践者提供了有益启迪。

四、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架构三阶段教育新关联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包含纵向各教育层次的有序衔接和横向不同教育类型的有机沟通、相互补充[6]。正如叶忠海教授在对终身教育的定义中明确指出的:“统整性是终身教育的核心思想,纵向实现各阶段教育前后的衔接和沟通,横向实现各类教育左右的沟通和结合。”[2]在此基础上,《终身教育学通论》的第四部分“阶段篇”,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探讨纵向各层次教育的有序衔接和横向各类型教育的有机沟通。具而言之,该部分有如下四点特色之处。第一,以“未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为主轴,将人一生的教育划分为未成年人教育、成年人教育和老年人教育三大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细分了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比如,在终身教育体系第二阶段“成年人教育”中,作者对成年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三种教育阶段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做了细致剖析,在此基础上适配不同类型的教育,为建立纵向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更合乎规律性与科学性的理论指导。第二,作者在搭建纵向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同时,策略性地将不同类型的教育穿插其中,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教育的意义、任务和特点。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对建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大有裨益。例如,作者在“未成年人教育”这一章中提到家庭早期教育与学校幼儿教育、学校基础教育与社区少儿教育、青少年期学校职前教育与青少年期社区职前教育的沟通结合,所述观点擘肌分理、切中肯綮,为架构终身教育体系三阶段教育新关联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人和人才发展规律为内在依据划分不同的教育阶段。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终身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推进终身教育,一则要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二则应充分尊重人作为主体的需要,能给予优质满足。”[7]要实现终身教育体系三阶段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身心发展,遵循人和人才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循此,如前所述,作者在划分三大教育阶段时,以每一阶段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为科学依据。以老年期教育为例,老年期是生命运行的最后阶段,是人的生命老化的过程。要合理地推进老年教育,必须依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以老年人生命过程为主轴,以老年每个生命阶段发展主题为中心,将积极老龄化贯穿于始终,这既区别于未成年人,也区别于成年人。譬如,在进行“老年期诸教育间的联系衔接”设计时,作者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践四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后,在该部分的论述中,作者立足时代前沿,紧密结合最新的成功案例论证终身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的和谐映衬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比如,在论证“社区少儿教育的任务”时,作者引用了深圳市“四点半学校”、江苏省“留守儿童”氧吧等省市终身教育的优良做法。又如,作者根据中龄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提炼出中龄老年期教育的主题——再调整发展,并在阐明中龄老年期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和天津市河西区“巧主妇”老年教育工作室的案例论证中龄老年期教育的服务内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糅合是对传统说教式理论阐述的超越,为终身教育实践的开展勾勒出更具操作性的行为范式。

五、放眼世界聚焦中国,展望终身教育发展新趋势

终身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领域,其发展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终身教育“必须向当前一代和下一代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根据生态、社会和经济现状而调整生活和生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8]。基于此,该书在最后一部分“展望篇”中,对国际与国内终身教育发展趋势分别做了概括性展望,以更好地清醒认识和理性把握未来终身教育的发展,使终身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该部分聚焦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两方面,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对终身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首先,作者以开放的姿态放眼国际社会,在全球人口数量和结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发展呈现新态势、大数据时代来临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加以及国际组织持续倡导和推动的时代背景下,指出未来国际终身教育的全球合作交流将更加密切、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成为重要方向、注重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兼容并将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与知识链接将更加紧密、现代技术手段将发挥更大作用、从“赋权”向“赋权+赋能”转变、跨领域跨部门合作将进一步发展的发展趋势。其次,作者立足中国实际,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社会发展经历深刻的转型变革、人口结构和受教育状况发生新的变化、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开展以及终身教育实践取得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未来中国终身教育的治理体系将逐步健全完善,实施体系将更加畅通,更加注重公民素质教育、环境和资源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将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的新阶段迈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推进终身教育深刻变革和创新,更加注重终身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总之,“展望篇”放眼世界、聚焦中国,紧密结合知识社会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审时度势地展望终身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终身教育理念将进一步成为贯穿于指导教育整体发展的统整性理念,终身教育必将迎来国际、国内长足发展的新局面。作者通过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分析,为终身教育的未来发展描摹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壮丽蓝图。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叶忠海教授自20 世纪末开始对终身教育进行研究和积累,经过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与积淀,厚积薄发,带领团队出版《终身教育学通论》这一代表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学相关理论研究先进水平的前沿力作,为我国乃至国际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大力倡导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该书兼具系统性与时代性,冲破了传统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樊篱,尝试对终身教育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变革创新,对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具有引领作用,也为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参考。“生命不息,学习思考不止”,这既是对叶忠海教授学术生涯的精炼总结,也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叶忠海,等.终身教育学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教育学终身教育体系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