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1-11-23孙弢
孙 弢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 100054)
一、现今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美术教育,主要内容还是技能和技法的学习和培养;围绕着纯绘画这一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多样、综合、丰富的美术教育变成了一种单一的技能培训。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门类,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它应具有的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全面的、适合于本国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从20 世纪20年代开始,大量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就在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艰苦的研究和探索。近些年来,美术教育教学的各种成果也丰硕了起来,思维引导教学法、欣赏比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并且,相关部门也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像对待应试科目一样对待美术教育教学。但是,一些好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及时被接受和使用,在推广和普及上存在滞后性。美术教师们各自为战。根据他们本地区的情况和他们自身的好恶,自行制定教学内容,自行选择教学材料,自己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而且,选择使用的美术教材,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生理接受能力,更多考虑社会的因素,这样,美术教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就受到了影响。在这样不规范的教育模式下,加之其他应试科目的压力,学生很难对美术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更谈不上产生兴趣了。美术教学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深入开展。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社会的进步、硬件的普及,多媒体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多媒体已经基本变成了一种教学上的标准配置。
多媒体丰富的静态和动态的画面,再配合声音,使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极大增强,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多媒体技术有大容量、易传输、易携带、易复制、操作简单等特点,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工具,给予教学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绝不是教学本身。不能只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目的,多媒体的应用要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合理安排。
目前,有很多教师把课堂所有的内容都放进了自己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包括板书、课堂提问的问题等。做好一个课件,就开始在所有班级、所有学生中无限循环使用,上课实际变成了课件播放,写板书被点鼠标替代。这样过分依赖多媒体,使教师慢慢丧失了教学的主动性,而这种按部就班播放课件的教学方法,也减少了师生的互动。有了多媒体,教师更省事了,但惰性也增加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学着省事,抄笔记变成了用手机拍照,甚至直接拷贝教师的课件。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不是更好了,教学目的是不是达到了。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特点,同一个课件是不能适用所有班级的。教师不能被课件牵着走,而应该把多媒体当作一件工具,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
没有多媒体,教学目的依然可以达到;没有多媒体,教学活动依然可以开展;没有多媒体,教学核心还在。但只有多媒体,不能成其为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多媒体方法进行准确定位,教学活动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三)家长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深刻。家长在美术教育上急功近利,以成果为导向,加之自身的局限,因此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又无原则地迎合家长需求。家长及社会对美术培养的盲目性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反映在美术教育上则有两种极端的表现。
第一种情况是轻视美术教育,认为学校的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家长常以“孩子将来又不搞美术”为由来否定学校的美术教育,否定对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应试科目中去,从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充实和提高[1]。其实,“艺术是像空气或土壤一样的东西,在我们周围各处”[2]。
第二种情况是对美术教育过度担心和重视,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过度恐惧心理,有一种强烈的甚至于有些畸形的忧患意识。基于这种心理,过度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投入巨大。看到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就认为孩子具有美术天赋和才能,并期待孩子能在美术方面出成果。因此,找到各种美术培训机构,把孩子送去学习,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画面效果,对孩子提出过高的绘画技能和技法要求。其实,涂涂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创造性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孩子的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优点,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恰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碍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孩子将来美术水平的提高。
现在社会上各种私立美术培训机构的兴起,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迎合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的体现。这些美术培训机构大多是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的的,也就是在经营中获利,并追求高收益。因此,它们很难从长远角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美术素养、艺术品味的建立,主要目的也并不是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它们利用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从中获利,围绕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宣传,注重出眼前的“成果”,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的画面效果,单纯要求绘画技能和技法的提高。有些机构为了画面效果,进行亦步亦趋的临摹式教学,甚至进行伪造,即学生作品最后的效果其实是教师修改而来的。
以经济为第一目的的美术培训机构,有时还会为了压缩成本,聘用低课酬的、并没有深厚美术功底的从业者。他们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按照程式化的教学步骤和流程进行教学,不按真正的美术教学规律教学,更谈不上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了。这样,最终的美术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也因为这样,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美术比赛、各种名目的绘画展览和美术考级如雨后春笋。这些比赛、展览、考级大都是非政府、非公立机构组织举办的,只要参赛者交纳参赛费、参展费、报名费,或者承包销售、购买一定数量的出版物,就可以在比赛上获奖,在展览上入选,拿到证书,拿到自己作品的出版物。这样,似乎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绩”,满足了成就感,但其实更多的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其实这些比赛、展览、考级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对孩子的升学等现实问题也没有丝毫帮助,更别提对美育教育的帮助了。现今,孩子教育的支出已经越来越多,家长的负担也越来越大,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在本已经负担过重的教育支出中再加上这样一笔不菲的费用。这种做法不仅对孩子的美育教育没有帮助,对孩子美术素养的培养没有帮助,对孩子美术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帮助,而且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构成危害。
(四)美术鉴赏教学的欠缺
美术作品包含的主要元素是造型、色彩、形式、构图、笔法等。美术鉴赏可以把对这些元素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一种途径,但是,绝对不应该简单地把美术鉴赏课上成对美术作品元素的数据分析课,更不应该把造型、色彩、形式、构图、笔法等全部理论化和量化。比如,讲到造型就是分析比例、结构、透视等,讲到色彩就是分析主色调、固有色、环境色等,讲到构图就是分析构图是否饱满、圆形构图、三角构图等,这种模式化的方法会使美术鉴赏课变得枯燥无比。这种美术鉴赏形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受众学生并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的名词和数据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入门。教师讲得越是严谨,越是滴水不漏,学生听得越是一头雾水,越是不明所以。教师越讲越起劲儿,学生越听越困惑。
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美术教师中,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美术教育应该是美术与教育两个内容的有机结合,但一些新任职的美术教师往往忽视了其中的教育专业内容,而总是用美术这一个专业的惯性思维去考虑美术教学的问题。于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眼里看到的美术作品就越是显得高深莫测,学生对美术作品就越有距离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就越会降低,离优秀的美术作品也就越来越远,最终影响到美术教学的效果。
还有一种教学方法,与前面的情况正好相反。教师把美术课的专业性降到了最低,完全忽视了学生所具有的基本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不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分析作品、研究作品,对于美术专业的内容讲得非常简单,只言片语,一带而过。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所谓生动、幽默,把主要内容变成了讲故事,把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甚至奇闻轶事,花边消息变成了课堂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也可以让学生熟悉美术作品和作者,但没有分析,没有深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刻的体会。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基本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忽略,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娇惯,使学生在美术鉴赏的学习中越来越懒惰,失去洞察与感受的能力,因而无法达到美术鉴赏课的真正目的。
以上谈到的我国现今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和存在都是有历史原因或时代背景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最根本的思路应该是建立科学的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二、建立科学的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一)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造力,国家的强盛更离不开创造力。
美术是一种创造的艺术,它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其精髓在于表现而非再现,美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创作而非临摹。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美术课程也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提高创造力的学科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学习,让学生被生活固化的想象力得到释放,让学生的创造天性得到滋养。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3]所以,美术教育要时刻明确其目的所在,时刻记得创造力是美术的源泉,应该鼓励学生有大胆的想法,给予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学生们的作品千篇一律、风格一致,那是美术教育的失败。
(二)美术教育的基础是对审美的培养
美术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培养审美品味,树立审美观念,明确审美理想;美术教育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洗涤心灵;美术教育使学生热爱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培养审美是美术教育的基础。
美术,用专业术语解释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审美的培养过程就是视觉意识建立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的视觉意识正在逐渐功利化。也就是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不是从审美角度出发。举例来说:我们去逛菜市场,看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关注的是这些菜属于什么种类,有什么营养,进而思考的是回家该如何清洗制作。而如果我们被它们的造型、颜色所感染、打动,进而通过看这个蔬菜的造型、颜色而产生了心理愉悦,则是审美能力起了作用。有趣的是,审美眼光和实用眼光往往并不一致。也就是说,一颗蔬菜如果长得非常与众不同,从实用角度出发,也就是从我们要买回家吃的角度来看,也许它很不合格;但从审美角度出发,它可能很有美感。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假山石、龙爪槐、金鱼、短腿或扁脸的宠物猫狗等等,它们都是为了审美而非实用目的而存在的。
而现今社会,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越来越讲究实用主义,而非注重审美角度。因此,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就要通过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来使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审美让人们从实用的功利主义里升华出来,认识到评判事物除了是否有用,还有美作为标准。
审美,看似无用,却能提高人们的基础素质,进而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向往了真、善、美,才能摒弃假、恶、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美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基础是对审美的培养。
三、结语
现代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世界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处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现代思维、协作观念、竞争意识的全面型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我们的美术教育也要紧随时代发展,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为提高国民基础素质贡献力量。美术教育不能仅限于绘画技能的训练,而应该完整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同整个教育体系一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