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晋商史料集成》谈晋商史的创新研究*

2021-11-23刘秋根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中国钱币 2021年4期
关键词:票号晋商文书

刘秋根(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明清时期,一代又一代晋商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地从事商业金融活动,取得了其他地方商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晋商秉承契约精神,建立了体系完备且极具技术操作性的会计制度以及独特的、代表中国传统最高水平的商业金融体制,再加上其特殊的制度及地域文化,为后世留下大量珍贵的民间契约文书资料。世事沧桑,战争、内乱使这些资料损毁很多,但留存数量仍相当庞大。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应对当前晋商研究面临的资料瓶颈,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重新认识晋商经营机制,弥补晋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修正学术界对晋商的某些偏颇认知,真正理解晋商辉煌背后的真实动因和机制,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晋商研究遭遇资料瓶颈

在学术研究层面,国内外学者对晋商的关注始于票号。早在1905 年,英国传教士在《中国银行与物价》一书中就设有“中国票号”章节。民国时期的马寅初、卫聚贤、陈其田等关注的也主要是票号。之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众多学者的努力下,晋商研究关注层面扩大,层次深化,论著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关山西地方社会和晋商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有1000 余篇,著作200 余部,涉及票号兴衰、晋商经营、晋商工商各业、地域性晋商、晋商会馆、晋商金融、晋商家族、晋商生活、晋商商业伦理等,反映了学界对晋商研究的重视。这些成果数量虽大,但问题也不少,最大问题是存在重复研究,有些研究题目变了,但论著所涉及到的内容还是原来那些,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之所以如此,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新资料的应用不够,尤其是忽视大量涌现的信函、账册、票据等山西商人在商业实践中使用的民间契约文书资料[1]。

晋商资料的搜集整理,自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纵观百年来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按行业划分,关注最多的是票号资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山西票号史料》,但很少涉及晋商从事的其他行业;按类别划分,主要搜集了传世文献、报刊、文史资料等类型的资料,而对晋商经营过程中遗存的大量信函、账簿、规程、合约、票据等最为原始的民间契约文书资料仅有零星搜集。近年来,《明清晋商资料选编》《中国山西民间私帖》《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交易须知》《三晋石刻大全》《晋商史料全览》等相继出版,使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显然还很不够,其中缺乏对山西民间契约文书资料全面、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即便是已出版的作品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著名的《明清晋商资料选编》搜集资料字数太少,略显薄弱;《三晋石刻大全》举全省之力,体量庞大,但不收碑阴文字,失去了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史信息;《晋商史料全览》则着重口述史料的收集,但在一些新撰写的文章中基本上不标注使用资料的出处。故而,较之上世纪,新世纪以来的晋商研究,资料状况有所改变,但无本质改变,资料短缺仍是制约晋商研究深入的瓶颈之一。

二 《晋商史料集成》概述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刘建民先生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就开始收集与晋商有关的纸质文献资料,凡是晋商在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文献材料,哪怕是一个小纸条均予收集,包括信函、账册、凭折、票据、合约等数万件。

刘建民先生决定在保持资料原貌的前提下将这些新资料整理分类、汇编成册,一次性地全部公诸于世,让更多领域的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发掘其所蕴含的学术信息,以取得对晋商的全面认识。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晋商资料整理工作,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为庞大、内涵最为丰富,可以说是“晋商民间契约文书的百科全书”,故名之曰“晋商史料集成”。

这批资料从种类上看,共分为十三类,包括1、合约、万金账、股票;2、信稿、信件;3、簿记、借约。簿记最为大量,包括账册、票据、凭折、清单、单据;4、票帖、兑换券;5、规程。包括办茶规程、办布规程、办杂货规程、典当规程等;6、商业知识。包括平码银色、粮油斗头、坛规、外语读本、商业尺牍、俗言杂字、厘金税本、修身读本等;7、信息。包括行情单、价目单;8、诉讼呈文;9、商标广告、包装;10、著述。包括生意论述、日记自述、专题论述、杂著;11、商人家庭。包括族谱选、墓志、行状、分家书、遗嘱、家庭支出、收入账、礼账;12、其他相关资料。包括楹联、合会会簿、盐业资料、会馆资料、金兰谱、证书奖章、拜帖、名片贺卡、商铺代捐项资料等;13、附录。

如果我们遵从中国经济史学术理路,至少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反映明清时期农业社会与手工业的资料,主要包括地方风俗、区域文化、土地利用和买卖转让、家族兴替、人口流动迁徙、土地物产、手工业加工、甚至矿冶业、初级市场形成和分布等等。

第二类是山西商人从初始的地方性商人、开始成为群体、然后专业化地“行商天下”遍布海内外的路线轨迹,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晋商的经营思想、操作要领等一系列完整的、体系化的资料。

第三类是反映经济主体(个人、家庭、字号组织、行会团体等)相互往来所建立的错综复杂的静态性经济契约,以及履行契约过程中的动态性、延伸性资料,特别是经济机构、组织形成、发展和消亡的整体性轨迹资料。

第四类是充分揭示山西商人从商业经营向金融经营升华的过程,以及完成金融垄断之后的“汇通天下”,一直到衰败消亡乃至消失之后对地方影响的一系列环节性资料。

第五类是清代中期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最直接资料,如各类重要商镇、城市晋商人、商号的活动、商镇城市之间的商品、人员、资金来往情况,清代中期以来城市化进展的大致情况。

第六类是反映山西商人的经济活动与国家、(地方)政治三者相互关联的综合性资料。

第七类是反映微观经济学视野中经济组织—商业字号的资料文献,涵盖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往来交往、利益分配、收歇清理等等全方位的内容。

第八类是明清时期货币史资料,尤其是货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动态的、区域化的纷繁复杂的体系化的资料。这对于完成明清中国货币史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第九类是成系列的会计账册和票据,足以重构中国会计史。

第十类是反映商人思想、经营理念的信稿、信件、商人论著、商业知识手册、商业规程等等。

鉴于晋商文书多数是从市场上购买,文书的原藏地已经不能确定,故而不能做严格的归户研究,即按文书形成地、甚至是形成的家庭来加以分类整理。故而《集成》主要根据文书在晋商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功能,对契约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当然如果有较大规模的文书时空因素比较清晰,也可以归户研究,如将所有数百件属于寿阳粮商—谦瑞益的文书集中在一起,或将一个人名下的信件收集在一册之中,如武振德信件、闫企祖信件等。在整理某一类文书的过程中,尽量注意将同一字号、同一行业的文书收集到一起。如整理字号清单时本应按年代先后整理排列,但是同一字号清单则尽量收集在一起。对于同一行业的信稿、账册、规程等尽量按行业分类,如信稿分为票号信稿、布花商信稿、典当信稿、陆陈行信稿、药商信稿等。账册也有票号账册、典当铺账册、粮行账册等。总之,既注意按材料类型、地位功能加以分类,同时也尽量考虑材料的归户性问题。

三 《晋商史料集成》的学术价值

《晋商史料集成》的地位及价值,从目前所见到的民间契约文书整体情况看,土地、房宅买卖、赋役文书乃至基层政权档案等文书,学术界整理、出版已是海量,但商业商人文书的整理研究,尤其是大规模、系统化的整理,这还是第一次。

从具体学科领域来看,这样一份厚重的资料,当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解读及研究,这些学科领域,大而言之,如部门经济、区域社会经济;微观言之如商人群体、商人思想理念、商人经营相关的制度机制、地方商人集团比较研究等由此取得新的材料。如以部门经济、区域经济而言,至少可举账局、放账铺资料为例说明。

传世文献对于账局的记载,除了放京债的事例,非常匮乏。黄鉴晖先生曾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资料,对账局做了最早的研究,但因为资料匮乏,对账局核心层面的问题,如账局资本的组织方式,账局如何为工商企业服务,账局的业务怎么样,账局放款利率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均未涉猎。而所有这些通过《集成》,都将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从时间上说,从乾隆年间直至清末民国,如收录有三十多册嘉庆至咸丰初年寿阳商人所开、在北京营业的三家账局的账折。从材料类型上说,有合伙约,有清单,有账册,有借贷契约,还有账局的东家所开的其他字号的相关材料等。至于放账铺,只有清代几种方志及文人文集中偶尔提到。《集成》中既有关于放账铺的调查报告,也有与放账铺相关的大量清单、合伙约、甚至账本。对账局、放账铺的重新研究,意味着我们不但对清代前期以来中国传统金融机构,而且对华北地区城市金融(账局)、农村金融(放账铺)都会有新的认识。

当然《集成》对票号、典当、银号、钱庄及其他私人高利贷者资料的搜集,也有相当大的量,尤其是典当业,便有大量的当商信稿、典当业年终总结或账期清单、典当账簿、开设典当合伙约、典当业手册、典当尺牍、当票等,由此应可重新认识晋商典当业,尤其是晋商在山西以外地区经营典当业的情况,及清代以来山西典商如何经营的整套制度、机制。

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商人、商号、行业、地域的归户,再配合方志、文集、小说、报刊杂志、档案、地方碑刻等材料,我们可以对山西商人进行更小的地域性研究,如研究平遥商人、祁县商人、太谷商人、忻州商人、汾阳商人、孝义商人等,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分地区进行研究,如研究在直隶、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江南等地晋商的经营活动,以及地方商品化、产业分工发展、城市化、近代化进程等,甚至邮政史、移民史、语言文化研究、传统广告研究等都可以由此取材。

从资料类型来看,以信函资料为例,以往学界主要关注的是票号信稿。《集成》汇集的商人书信不仅有票号信稿,还包括大量的当商、布商、粮商、药商、钱庄(银号)商人以及旅蒙商人的商号公信,还有大量晋商家书和友人往来书信等,总数达八千多封,对这些商人书信的解读,不但能使我们了解晋商经营的具体情形,更使我们能够明瞭晋商的“书信经营方式”本身,呈现出明清商业金融史未来学术追求的全新侧面。此外,诸如借贷契约、借贷账本、票号信稿、当商信稿、银钱商人信稿、银两平码册对于中国传统货币金融史的研究;各行业规程、发货票、商人运输、商品包装、税赋、价格形成等对于明清民国时代华北、西北乃至长江流域各区域商品生产与流通的研究;各种类、各行业账本、清单、凭折、行情单对于中国会计史的研究等。

具体到某一种类型材料的学术价值,以清单为例:清单是晋商编制的年终簿记报告,也称之为鸿单、红单或者清册等,其编制时间一般是在年终或者次年年初。在编制时将总清簿上的各类账务按性质分为进、缴、存、该,或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等类,再按照分类分别进行核算,最后得出当年的盈亏情况。在编制完成之后,除商号留存一份外,根据股东人数誊录相应的份数并报送各个股东,供其审阅。簿记报告可分为三柱式、四柱式等单式簿记报告以及龙门账、四脚账等复式簿记报告,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研究中国传统会计史提供了新的史料,有利于会计史研究的推进。比如三柱式簿记报告,其结算方法已由以前的“收-支=余”变为“存-除=利”,并且“存、除”这组术语又可被“存、该”或者“外该、该外”等术语所替换。四柱式簿记报告在原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公式的基础之上增加计算盈亏这一步骤,也有利用“新收-开除”或“实在-旧管”进行盈亏结算的。这些反映了三柱式、四柱式簿记报告及其编制方法在明清时期的演变。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份乾隆十七年编制的清单中已经呈现龙门账——双轨制运算的特性,表明乾隆时期已经出现龙门账簿记报告的雏形。

二是为研究中国企业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虽然晋商开办的工商业字号还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但它们已经具备了企业的特征与功能。因此,对清单进行研究同样有利于企业史研究的推进,尤其是那些长达十几、二十余年的清单册。

三是对研究晋商股俸制有着重要意义。有些清单的末尾会附有当年分红的记录,有些清单册中会有股俸变更或者持有人力股者在死后从号内获得故股分红的记录,有些持有人力股的伙友退号之时会在其应得分红之外得到一定的奖励等,此类信息都会反映在清单或者清单册之中,有助于晋商股俸制的研究。

四是清单对于货币种类、银钱兑换比率多有记载,甚至是较长时段的记载,这为研究当时的银钱兑换比率及各地区之间的货币差异暨货币市场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资料。

此外,晋商企业在开具清单时,常会通过“打厚成”等财务手段使得资产“缩水”,从而达到少记利润、少分红,将更多资本用于周转经营的目的。这对我们利用清单考察传统字号的利润率会造成一定的困扰,但晋商清单无疑是目前个案最多、涵盖行业最多、经历时段最长的反映字号利润率的一手资料。

换言之,如此丰富的商业文书资料,必然促使我们从商人商业的角度探讨“民间契约文书”,揭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等不同类型的契约关系及契约本身的演变。例如山西商人书信的整套“专门用语”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工具性特征,具体有号信和家信,空信、银信和物信,随信和统信,内信和外信以及脚信、邮信、转信和捎信等不同用语。

四 当前晋商史研究如何创新

刘建民先生收藏的山西民间契约文献资料最直接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晋商的商业实践活动。面对如此丰富、庞杂的原始资料,在尽可能科学梳理、解读的前提下,我们要冲破思维定势的桎梏,构筑完整科学的研究体系,提炼出全新的学术主张和观点。

首先,利用这些新史料的学术难点是对原始资料的正确解读,而正确解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一件一件的资料作归户研究,当然这种归户,不光是归到某家某户,而应该从广义上来考虑,将归户作更广泛的理解,如果不能归户到家庭,归户到地区、行业也是可以的。

其次,进行时空因素的考证。这就需要运用历史学的考证方法,根据这些文献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可以显示年代特征的事物、事件,如所使用的白银种类、银钱兑换价格、重大事件、制度、山西地方方言、风俗习惯等来判断年代与地域范围。民间文献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多数为手抄本,有些可能是一次性写成的,有些则是一代一代的传抄、添加,在不断地运用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几代人的传承,使内容的叠加就像地层叠加一样,包括了不同年代的东西,由此对其内容进行考证,区分其中不同年代的不同内容,是其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对文书传抄情况、文书目录变动、所用纸张种类等外在情况专门加以考订也是确定其年代、空间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我们严守实证原则,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对同类材料进行序列化的归纳、统计,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再多方搜集档案以及正史、文集、方志等传世文献,予以匹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此外,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也要给予必要的借鉴,而概率统计、图表以及个案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在具体对不同类型的契约文书资料进行整理及以这些资料为主研究相关问题时,将分散、零碎的资料序列化、类型化处理,注意要素化分析,实证地总结出系统的“契约谱系”,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的必要前提。要将历史学的归纳法与经济学的演绎法有机统一在“契约谱系”的建立过程中。例如山西票号的流水账是在往来编号书信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对其内容进行类别化、序列化、数字化处理后,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色、平、兑的区域性特点便会彰显无遗,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山西票号辉煌背后的奥秘所在。

总而言之,随着《晋商史料集成》的出版及深入研究,必将以全新的视角更新晋商、明清商业金融史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其学术水准。

注释:

[1]在晋商研究中对山西民间碑刻资料的发掘及应用也是相当薄弱的,如系统深入地搜集整理一个区域的碑刻文献,运用于晋商及其所在村落、区域的社会、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票号晋商文书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
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