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游戏中幼儿合作精神培养的策略探析
2021-11-23孙英俊
孙英俊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历来被国家及教育部门所重视,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责任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中国梦的逐渐实现,新时期体育课思政教育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因此,探究体育课思政教育意义深远。幼儿教育能为幼儿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游戏设计与组织,可以有效地落实幼儿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促进幼儿健全人格、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的形成。本文以手球游戏为例,就健全人格中的合作精神培养策略加以探究,旨在交流与共勉。
1 幼儿手球游戏的特点及价值
手球起源于国外,1936年前后传入我国。相关文献显示,1889年丹麦的中学体育教师尼尔逊(Holger Nielsen)发明了一种用手传递球的游戏,场地的两端各有一个球门,比赛双方用手传球并射门,后命名为“手球”。如今,手球已经成为一项时尚的体育运动,世界知名城市纷纷举办了各级赛事。手球运动对参与者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能充分将人手部的功能释放。同时,手球比赛要求全体队员要团结一致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这对培养人的合作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发展至今的手球比赛具有较高的整体性、技艺化、智谋化,故此也有学者称之概况为“表层为形态,内层为精神,深层为智慧”。近年来,随着手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幼儿手球运动有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幼儿园将手球作为特色运动引入到幼儿园。实践证明,结合幼儿身心特点所优化后的幼儿手球游戏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手灵活地控制球,在相互传球过程中感受团体协作的意义,在完成射门动作中体会成功感。
2 手球游戏中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2.1 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引导性作用
合作精神不仅是现代化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且这一素养需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着手培养,才能确保幼儿在长大成人后形成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个人素养。但是,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使手球游戏服务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形成与提升,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例如,在手球游戏中,偶尔会遇到小朋友人数较多,但手球数量较少的情况。此时,幼儿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我们大家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有什么好的东西都要一起分享。但是,现在的手球数量有点少,我建议大家通过猜拳的方法轮流玩,每次猜拳获胜的那个小朋友可以抛五次,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猜拳,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小朋友,大家说好不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化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树立起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让幼儿体会到手球游戏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趣味语言引导幼儿形成合作思维,使其萌发与人合作的欲望。例如,当遇到独自玩手球的幼儿,幼儿教师可以说:“一个人玩游戏会少了很多乐趣,要是跟几个同伴一起玩,大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一定更有意思!”也可以说:“大家一起玩,手球一定会更高兴,也许会弹得更高,抛得更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幼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在手球游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树立合作精神。
2.2 认真观察幼儿的合作表现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天性也释放得比较彻底。有些幼儿在手球游戏中表现得自私自利、性格急躁,甚至偶尔会出现暴力倾向;有些性格内向的幼儿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幼儿交流配合,显得很不合群;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甚至还会引发一些争执……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给幼儿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也给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供了绝佳契机。但是,要想真正把握住每一次教学机会,提高幼儿教育的精准性及有效性,幼儿教师还需要拿出足够耐心与敬业精神,细心观察每一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缺陷,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幼儿之间发生争吵打斗等现象,保证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营造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例如,在手球游戏中,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单打独斗,不愿意与其他幼儿配合。即使幼儿教师通过语言引导,也无法激发起幼儿的合作欲望。此时,幼儿教师可以与班里另外一名教师一起玩手球游戏,一边玩一边说“快接住”“你好棒啊”“快把球扔过来”等生动性语言,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这在这种氛围中,幼儿的内心会不知不觉受到触动,行为也会受到感染,从而主动寻找其他玩伴一起玩手球,合作精神在相互玩耍过程中得以生成。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基于对幼儿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如将性格内向、外向的幼儿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这样一来,便可以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在游戏中很好地交流与配合,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2.3 不断创新手球游戏的玩法
幼儿普遍具有好奇心旺盛、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幼儿教师如果始终按照某种固定规则开展手球游戏,不仅无法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还会导致幼儿对手球游戏失去兴趣与好感。因此,幼儿教师要时常针对手球游戏规则进行创新,或者同时设计多种玩法轮流使用,使幼儿始终对手球游戏保持较强的新鲜感与兴趣度。以下介绍几种创新手球游戏的方法。
2.3.1 滚球游戏游戏为滚南瓜。幼儿2人1组,前面的幼儿当马,后面的学生当赶马人。游戏开始后齐说:“小马,小马,慢慢跑,车上东西不能少。”前进一段距离后,教师引导每组后面的幼儿齐说:“小马,小马,侧身跑,不然就要撞山了。”每组第一个幼儿听到后齐说:“小马,小马,知道了。”大家齐说:“得儿——驾!”当听到教师说“吁——”时幼儿要逐渐停下来,完全停止后前后幼儿角色互换,继续游戏。教师:“由于道路颠簸,尽管我们的‘小马’和‘赶马人’非常小心,可是路上还是掉了许多的南瓜。怎么办,我们要把掉在地上的南瓜都捡回来。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滚南瓜来完成。”教师拿手球示范并引导幼儿:“‘犇犇’(手球)的最大的本领就是“滚动”,快看老师的‘犇犇’滚动得多么快!(示范滚球动作)下面就让我们和手球宝宝‘犇犇’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2.3.2 拍球游戏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猫咪吗?‘犇犇’和猫宝宝是非常好的朋友。这节课,‘犇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同时‘犇犇’还要带领大家给猫宝宝送粮食呢?”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犇犇’圆圆的身体内已经装满了猫宝宝所需要的食物,我们快和‘犇犇’一起给猫宝宝送粮食吧!可是,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带着‘犇犇’钻过山洞呢?(引导幼儿回忆单手滚球、双手滚球、行进间高运球等动作)好,老师告诉你们,我们走在山路上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动作’(示范动作)的方式行进,钻山洞时要低头、弯腰、屈膝、紧缩身体,采用滚球的方式(示范动作)钻过山洞。”
2.3.3 传接球游戏(1)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圆圈,2名幼儿之间保持大约30cm的距离。游戏开始后,由第一位幼儿将手球传给旁边的小伙伴(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均可),依次往下传。传完一圈后,相互之间加大距离再进行第二轮传球,直到手球落地为止。此时,教师可以让2名传球失败的幼儿通过相互配合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如合唱儿歌、背诵古诗、猜谜语等。
(2)在手球场地中线处放置一个大纸箱(装满手球)小呼啦圈若干个,小背篓或篮子2个。游戏时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组,幼儿分别站在手球场的底线上。将呼啦圈分成2部分, 不规则地摆在两队起点到大纸箱间(间距不要过大)。游戏开始信号发出后,2组的第一名幼儿手里拿着篮子开始跳圈跳向大纸箱(可以单腿跳也可以双腿跳),然后在纸箱里取出1只手球后放入篮子里跑回起点处。第一名小朋友把空篮子再交给第二名小朋友,第二个小朋友重复第一个小朋友的动作。上述游戏不仅可以增添游戏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有利于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2个幼儿1组,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抛6个球没有落地,可到教师处领一朵小红花;如果连续抛4个球没有落地,可到教师处领一张粘纸;如果连续抛2个球没有落地,可到教师处领一个小星星。(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言语提示幼儿“手球宝宝‘犇犇’掉在地上会很疼的”)也可以组织3或4个小朋友围成一个三角形(正方形),沿着图形的顶点挨个抛接球,其间球没有落地即算完成一次,在规定时间按照完成次数多少排名并给以相应的小红星作为奖励。
2.3.4 手球比赛将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支队伍,再指定一队负责发球,另一支队伍负责把球托起来并且再次交给对方,2队轮流将球托给对方,球先落地的那支队伍为输。
2.3.5 其他游戏除上述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喜好和年龄层次自行编创,或者在手球游戏当中融入一些其他游戏元素,如传球接力赛、击鼓传球等。只要能提高手球游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有助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养成,均可以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幼儿对手球游戏的浓厚兴趣,使手球游戏成为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2.4 家园合促游戏的教学成效
对幼儿而言,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在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都反映遇到较大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教学方式不得当,导致很多幼儿都存在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做事情不够积极主动、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不仅对幼儿教育构成较大的阻力,更不利于幼儿的性格养成和能力提升,是其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隐患。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在手球游戏中的表现用手机录制下来,然后再通过微信、QQ等途径分享给各位家长,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真实表现。对那些表现出较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幼儿,教师要提醒家长放学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能够再接再厉,表现得越来越好;对于那些缺乏合作精神的幼儿,教师则要着重与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探讨相关改善措施,让幼儿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问题,并且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发挥出家园联合的教学优势。
3 结 语
幼儿手球游戏具有很强的灵活多样性,在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幼儿教师在应用和创新手球游戏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教学需求和幼儿成长需求出发,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合理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