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视角下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2021-11-23郑文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供应链物流

郑文诏

(山东建筑大学,济南 2501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供应链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在21 世纪初引入我国后,在2017 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视角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有新的问题暴露,也有新的发展机遇等待探索,综合考量其发展现状和改善措施对我国企业双效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供应链和企业物流特点及关系

1.1 我国供应链发展现状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在整个产品上下游之间所构成的供需网络。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步较晚,源自早期制造业相对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国内经济水平日益向好,国家大力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复杂多变,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我国供应链管理迅速发展,并凭借国内优质的产业链后来居上[1]。

1.2 企业物流发展特点

(1)多边延伸性:现代企业物流是衔接产品链条各个节点的有力桥梁,从生产到消费均有涉及,因此企业物流要想降低成本支出,就必须发挥其优化协调多边成本平台的能力,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模式延伸,从而控制企业物流成本。

(2)整合分化性:由于成本项目复杂、社会分工细化难等问题,企业物流行业呈现出业务分割和成本消耗不均匀的态势,逐渐由承载产品不同分化出普通物流和专业物流两大类别。

1.3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品毛利进一步压低,物流成本管理开始备受重视。供应链因其组织化、规模化、有机化等特点能够更好地连接生产和消费中的各个节点,故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现代企业必须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使用系统化协调和集中化管控的综合手段,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让企业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2 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迅速,但发展体系仍不完善,还存在管理办法过时、核算机制缺乏、内部监督失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物流成本管理。

2.1 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与理念缺乏时效性

我国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缺少与当今市场发展趋势相辅相成的成本管理理念。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控模式都沿用的是传统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但早期生产产品单一、仓储压力小、运输线路少和信息化水平低的情况与现在市场经济的供需情况大相径庭,而盲目搬运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其与国内情况不匹配,这使得我国物流管理理念没有时间得到丰富沉淀和完成本土化改造,造成了能够适配我国产业发展情况的物流管理理念暂时空白[2]。

此外,业内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由于企业物流的多边性和延展性,企业物流的成本控制手段需要充分协调产品链条上下游各个节点上的运输和仓储,但企业物流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种突发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在没有一套完善的问题解决措施的条件下,单一依靠经验主义和库存覆盖来解决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各种临时性的解决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成本消耗不均匀、覆盖范围不彻底、业务分配不明确等问题,这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物流的健康运转,甚至造成恶性连锁反应。

2.2 缺少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物流成本不再局限于运输和仓储两个主要部分,产品的多样化逐步提高,物流成本的核算项目也越来越庞杂和烦琐,由于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引导,各种不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层出不穷。然而,每个企业制定的成本核算机制都有不同的数据依靠和利益趋向,不能视作具有普适性的机制范例。因此在借鉴沿用其他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时,难免会出现不同幅度的虚耗和滥用,反而导致无形成本增加。

2.3 物流成本监督管理失范

企业物流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系统对各项成本信息的把控精准与否。不真实的成本费用交易记录会影响物流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日益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在分销、供应、运输以及售卖等各环节中的延伸效益会进一步加强,同时监督失范也将在这种模式下被无限放大,成本监督失信的企业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3 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物流管理的大趋势是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视角下,上述提到的种种问题都有解决对策。

3.1 改进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理念和办法

首先,我国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建立先进的成本信息系统。我国企业应该抛弃以单方利益为基础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的特性和行业的共性,在物流运转过程中渗透供应链管理思想,建立从原材料采购、供应、加工到消费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系统;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构建智能化的成本管理信息平台;开发能够收集转化多方物流信息,并使其能够可选可查的管控软件[3]。以科技手段提高自身成本管理能力,推动成本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成本信息充分制衡和透明。沟通协调性质定位不同、操作方式不同、利益目标不同的多方节点,使其变成联系挂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其次,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应合理运用物流延迟法和资源整合法等多种成本控制方法。物流延迟是指暂时把未确定客户订单需求的中间产品储存在中心仓库,在客户服务中心接收到客户的订单信息后统一处理、分拣、运输、交付的工作流程。这种方式能够确保物流产品最大程度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高客户满意程度。资源整合法是指我国目前的物流业基本是由300亿元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多数企业存在经济秩序不规范、管理能力较低等问题,极易造成成本浪费,故龙头企业需要利用规模经济、运力覆盖、环节配置来发挥时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优势兼并整合行业,以达到宏观层面上削减成本的目的。

3.2 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

首先,我国企业应该灵活运用会计核算方式,提高成本定位的准确性,在深入理解其机制原理的前提下将其核心资源纳入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复杂成本项目分解模式,使目标成本能在内部依据其部门、归属、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资源损耗拆分成细化的子项目,这有效避免了项目核算职责不清、间接成本深度隐藏、核算效率无法提高等各种问题,有助于成本更进一步分摊[4]。

在此基础上,我国企业应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构建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实现成本项目的有效分摊。物流成本中的作业成本法是指归纳整合物流运转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围绕某一环节的作业中心,把成本分配到对应产品和服务上,实现成本的分摊结算。简言之,就是通过不同的资本动因,将目标成本分配到供应链的各个作业环节中。这种方式能够更直观和清晰地分辨出在供应链交叉延伸后混合型成本项目的决定因素,有利于缩减企业的物流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3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监管模式

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运转过程中,我国企业还应该对内部组织进行监督和优化。考虑到成本信息不精确可能导致的消极连锁反应,应尽可能地强化对物流责任部门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绩效考核机制,从职能、财务、服务多维度地建立业绩考核模式,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此外,还应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互通透明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无利益交集的形式客观全面地监督每一次成本费用往来,做到每一笔交易数据真实精准,将数据的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5]。

4 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物流成本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市场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各种弊病也将暴露无遗。在这些诱因没有结出“果实”之前,及时改进物流成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核算机制,提高对内部业务组织的监督效力,构建一个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推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供应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