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视角谈财会监督
2021-11-23孟宪征
孟宪征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人民政府,山东 青岛 266417)
0 引言
任何监督都是为防范风险而构设,财会监督也是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单位主要领导负有主要责任,其有对单位管理建章立制、监管单位资金使用的工作职责。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刻不容缓[1]。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
1.1 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1)从外部环境看,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一是国家机构改革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政策“空档”期,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归属及其管理方式不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自2021 年4 月1 日起施行,很容易造成资产管理者失位或者虚位;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没有及时更新观念,也没有全面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这样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账实不符及财务状况失控的风险,导致部分主管部门面临连带风险。
(2)从内部环境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存在明显的缺位现象。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重视不足,监管不够,任由风险滋生和发展;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即便有了内控制度,也很少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容易造成一定的人员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层面由于财务支出管理方法相对落后,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有限,预算执行刚性不强,提高了财政资金、国有资产运作过程中失控现象出现的概率。上述单位未制定财务管理、内控相关制度用以规范单位资金使用和防范资金风险,属于内部缺位问题[3]。
1.2 政府预算约束力不强,防控财务风险重点在于部门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约束的刚性不强,就会使得部门预算成为“空头支票”,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直接照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直接负债运行或者是“寅吃卯粮”。当前外部环境刺激导致管理者只顾追求自身业绩、不顾预算约束、强行“摊大饼”,很容易造成隐性债务。目前,财务风险防控的重点应集中在部门预算约束的刚性、管理者失误引发经济责任风险等方面。
1.3 内控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拨款,财务管理需求对收支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关于财务支出的规定大部分只存在于财政部门和纪检部门,但只是原则性体现,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财务支出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依据[4]。
2 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2.1 财务风险防控是内控、审计的要求
财政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审计署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资料、文件等。会计造假、财务舞弊、预算松软都是财会监督不力的表现,不仅会导致经济金融风险,还会引发严重的廉政风险。
2.2 财务风险防控是财政监管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财政部于2012 年11 月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 年1 月1 日起实施。2015 年12 月财政部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5]。
2.3 财务风险防控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够帮助单位逐步建立以预算绩效为导向、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政府会计为抓手、以内部控制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现代管理制度。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业财须融合,过程要合规,履职才安全。
2.4 财务风险防控督促单位明确管理规则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够督促单位明确以下管理规则:要让领导干部放心,决策有力度;财务人员舒心,监管有尺度;经办人员省心,执行便捷高效。事前建立花钱管物的规则,资金收得规范、来源明白;事中监控资金资产使用情况,经济活动管理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事后评价花钱管物的效果,钱花得放心、去向清楚[6]。
3 财务风险防控点
3.1 制度建设情况
一是扎紧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按规定建立内控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财务预算内控制度、票据管理内控制度、往来账款的内控制度、收支内控制度、债权和债务内控制度、库存物资内控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财务管理规则、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办法、差旅费培训费管理办法、公务接待办法、公车使用管理办法、财务公开(含部门预算决算公开)办法、公务卡使用报销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二是“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关键是看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是否正常运行。
3.2 资金资产管理情况
一是不得设置“账外账”“小金库”。二是按规定定期清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三是按规定标准配置、管理、报废资产,检查是否入账及时、按规定计提折旧、资产摊销、定期盘点资产,做到账物相符。四是按规定使用公务卡报销。
3.3 收入支出管理情况
一是所有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非税收入(含租赁收入、利息)按规定要及时、足额缴入国库、财政专户,审查有无乱收费现象。二是“三公经费”①“三公经费”指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出境经费支出。、差旅费、培训费按规定审批、报销、公开,审查有无铺张浪费现象。三是按规定发放奖金、津补贴,审查有无“吃空饷”问题。四是按规定缴存公积金、计提工会经费。五是审查有无“白条”、非税务发票等入账问题。六是审查支出单据签批是否符合要求。
3.4 会计基础规范情况
一是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设置使用会计科目、账簿、报表。二是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三是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解决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遇到的有关问题。四是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
4 防控财务风险的建议
防控财务风险虽是大势所趋,但并非坦途,特别是面临具体事务、利益冲突时,单位主要领导和政府会计唯有提高站位,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结果应用,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使其讲政治、看大势、明大局,多算大账特别是政治账、综合账、长远账,避免触碰带电的“高压线”,做好财务风险防控的“守门员”。
4.1 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财务风险防控落实
制定制度就要执行。从文件、规章制度等文本层面落到实实在在的业务工作流程中,把制度规定变成工作运行中的控制要点,保证制度落实到位、执行有力。通过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抓住重要岗位和环节,主动查找风险点及风险表现,使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得以规避。
4.2 注重内控建设,奠定财务风险防控基础
会计人员要按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财务风险防控立规矩。
4.3 坚持问题导向,自查财务风险点
列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负面清单”,对照清单从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公务出差、临时出国、公务用车改革、停建与清理办公用房等方面排查风险点。
4.4 强化结果运用,提升整改财务风险成效
一是对于自查出的财务风险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目标、时间表、线路图、责任人,通过工作调度、督导检查、专题会议等形式,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切实提升财务风险整改成效。二是对于上级部门发现的财务风险,要按图索骥、举一反三,按要求整改到位,层层传导压力,真正发挥财会监督利剑作用,达到治本功效。
4.5 严抓教育培训,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一是要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的信仰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思想道德风险入手防控财务风险。二是采取专题学习、培训辅导和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活动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本单位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定期自查和定期检查等手段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履职行为、权力运行、制度落实过程的监督,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会计人员要利用自学、业务培训等机会,学习业务和风险防控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