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路径探析

2021-11-23赵志富吉林农业大学

灌篮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阵地立德

赵志富 吉林农业大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需要高校不断拓展路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是有效的载体之一。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主动对接新时代,根据新媒体背景,改变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思路,切实提高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实效性,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阵地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高校育人方向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突出。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作为思想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给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校通过抢占宣传教育阵地,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又将为高校“树人”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对学生专业发展和智力水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确保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方向

高校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人才价值的实现又需要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保障。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着力点,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明确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育人价值才获得有力的保障,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双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将抢占教育高地,通过教育阵地建设,掌握教育宣传的主动权,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丰富大学生思想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必要性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任务和建设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需要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作出积极的应变,加强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非常必要。

(一)转变人才培养方向的需要

高校育人任务和人才培养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还是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正能量的维护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将立德和树人紧密结合起来。

(二)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要

新媒体背景下,业态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成为一种基本的思维,“互联网+”需要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主动对接新媒体环境,建立起与新媒体相匹配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路径。不仅如此,新媒体也改变了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格局,网络教育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一种主流方式,需要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作出及时的变革。

(三)改变阵地建设现状的需要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任务紧迫,然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一些高校对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上不重视。思想意识的弱化直接导致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行动的滞后性,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功能得不到充分的显现,甚至存在虚化的现象,不能发挥宣传教育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中的应有价值。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现状迫切需要基于双新时代做出变革,不断提高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品质。

三、“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路径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主动对接新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构建高校宣传教育阵地的新格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阵地意识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意义更加突出。新的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将立德和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教育管控难度不断提高,多元思想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双新背景下,高校应将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到政治高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强化高校宣传教育阵地意识,将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纳入高校发展规划中,将阵地建设任务作为高校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改变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被动性,积极主动地对接新时代,用好新媒体,抢占宣传教育新阵地,在高校营造健康、积极的主流教育场,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用先进的榜样鼓舞人、用正能量激励人,让高校成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引领者,发挥高校思想引领作用。

(二)对接新的时代,调整功能定位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变化,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基于新的时代,主动对接新时代,对高校宣传教育阵地的功能和建设定位进行调整。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作用,切实肩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营造健康的教育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作为基本的价值定位。新时代需要高校切实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应发挥高校在教育宣传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营造健康的教育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教育场;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成为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党的路线、方针的传播者。

(三)借助媒体之力,拓展阵地空间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认知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交互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善于借助媒体之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资源优势等,积极拓展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途径,拓展阵地建设空间。首先,高校应拓展宣传教育新媒体阵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网络教育空间得到有效的扩展,微信、微博等网络阵地,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育空间。高校应基于大学生认知方式发生的转变,主动解放宣传教育主阵地建设理念,借助新媒体之力拓展宣传教育阵地空间。高校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并基于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加强对新媒体教育阵地引导和管理,并基于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确保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的政治方向,使网络教育阵地符合国家政策、方针,教育阵地建设应坚持党性原则。其次,加强新旧阵地的融合。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阵地,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高校应加强新旧阵地融合,实现两者优势叠加,劣势互补。

(四)加强阵地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应加强阵地管理,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制度建设等途径,确保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有效性。首先,高校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阵地管理。新媒体时代下,宣传教育管控的难度大大提升,高校应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充分利用高校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对宣传教育阵地管理,从技术上给阵地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对负面教育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教育阵地的正确方向;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制度。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任务、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阵地建设制度,针对网络教育新阵地制定相应的制度,落实网络教育阵地建设责任、管理责任等,确保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品质。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建设品质

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还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队伍建设为教育阵地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引领宣传教育阵地向品质阵地建设升级。高校应重视两支队伍建设,第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应基于阵地管理的需要,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新时代新媒体,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环境、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高校阵地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不断提高阵地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媒体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知识等,从而胜任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的宣传阵地建设工作;第二,培育教育领袖。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培育一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网络教育领袖,坚持人本原则,积极推动学生管理教育阵地。通过培育学生教育领袖,构建立体化的阵地管理体系,实现对宣传教育阵地的无缝管理。

四、结语

总之,双新背景下,高校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任务和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不做出及时的变革,就难以适合双新背景,难以发挥宣传教育阵地应有的功能。高校应基于双新背景,增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转变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理念,主动对接双新时代,不断提高高校宣传教育阵地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让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向品质化时代推进,抢占教育新高地,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为高校教育服务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切实提高高校教育传播力和教育生产力,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阵地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微者“微”乎?——渭滨区依托小区微阵地获得城市大和谐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