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探析
2021-11-23孙云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孙云波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优势
自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以来,作为高校实施“五个教育”关键环节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公共体育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大学生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结合,既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又能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深入挖掘高校公共体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体育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体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考虑到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首先构建课程结构,然后进行设计,梳理课程主体,确定思想政治主题,形成贯穿整个课程的脉络,然后进行细节处理。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主题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战斗精神、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纪律素质、竞赛礼仪、理解国家体育文献精神等,教师应将这些主题作为贯穿整个课程的主旋律进行教学设计;挖掘契合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挖掘具体专业知识点,拓展思想政治内涵,实现“你有我,我有你”,自然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体育的意义,感受体育精神,理解体育政策,培养学生“理解竞争、学习技术、欣赏”的全面体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自觉地走出宿舍,走进操场。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政治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擅长运动技能的教学,但在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各种体育运动的技能教学,很少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对课程思想政治理念的整合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需调整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存在明显的偏差。它过于注重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德育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无意识地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上,盲目地向学生灌输体育技能,造成非常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阻碍体育学科魅力的体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困难的。
(三)单一教学组织方式
在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中,准备和放松活动通常占课堂时间的20%左右,技能教授占50%,其他活动允许学生自由活动或休息。这种方式极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负面影响,创新和改革刻不容缓。
(四)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环节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乎到教学改革的成效。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往往只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分、出勤情况等,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团队合作等,这样很难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打击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要想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体育教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德育水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是现阶段高校对体育教师的重要要求。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政建设,并结合现阶段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组织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思政方面的学习,从多方面抓起,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活动,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到学校进行有关思政方面的教学讲座,使体育教师能够从中不断学习到各种思政教学的经验和思想,使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再如,体育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并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共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从根本上促进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课程。
加强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融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高校和体育教师长期不断的努力。教师应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和思政素养,抓住体育课堂中的思政教学关键点,将两者更好地融合,还应与时俱进,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全方面地推动高校学生各项能力水平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二)合理落实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越来越受关注,将其合理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合理落实素质教育。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性,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实现能力和体质的提高,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协作、友好交流;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就在于体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力,将思想政治元素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加大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力度。第一,为了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的人文魅力,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而言,体育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体育天赋和不同的思想道德水平、思维方式等,为每一位大学生选择适合其实际情况的体育学习项目。这样一方面能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个人项目训练中更加专注,更加积极努力地实现自身价值,在团体项目训练中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展现出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师生交流中更能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培养乐观进取的心理品质。第二,为了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教师要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使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充分提升,道德素养得到提高。体育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体育和思想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育器材等教学资源,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例如,对于某些受到多数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或体育游戏,体育教师要适当增加其难度,拔高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激发大学生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体育求胜心。
(四)优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公共体育课程中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首先就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目标,按照目标导向、产出导向的要求,明确体育课程各环节思政教育目标,构建系统完善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通过挖掘课程中涉及的诸如爱国、责任、果断、刻苦、担当、勇敢、乐观、合作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原有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标准,不断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同时,探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与体育项目课程知识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在课堂教学、群体活动、课余锻炼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改变体育课只是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局面,将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等思想品德和体育精神融入其中,体现体育运动项目独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转变过去只重技能掌握的教育理念。借助课程内容的重新设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锻炼意志品质和品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各自的地域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大型高级别赛事的志愿者等活动,带领学生通过志愿活动、赛事服务等方式感受体育赛事中运动员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和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通过赛事服务拓宽视野,增强对公共体育课程的认知,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度。其次,积极邀请高水平运动员、裁判员、知名体育专家走进课堂讲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体育奋斗故事等,通过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要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必须具备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要不然将会使教学没有依据,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无从提及。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弊端,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注重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对此,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注重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入,并借此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评价环节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助力。要想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加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加大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力度,最大程度上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合理应用课程思政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高校应该基于素质教育要求与教学实际合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也得积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