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 与军事体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1-11-23曹斌柴刚符立锐海军士官学校基层管理系军事体育与共同教研室
曹斌 柴刚 符立锐 海军士官学校基层管理系 军事体育与共同教研室
相对于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来讲,军队体能训练具有更加明显的特殊性,必须要符合战争条件的需要,要贴合打仗的需求和战场的基本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军队的体能训练不可能像竞技体育那样,有规定的比赛时间,规定的比赛场次,并安排好固定的周期,展开延伸和拓展,也不可能像大众娱乐那样自娱自乐,灵活调整时间。军人的训练目标要更加特殊,即便是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也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准,完成训练目标和作战任务。因此,练好体能,打胜仗,提高部队战斗力,已然成为军人体能训练追求的重点目标。
一、分析我国军人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训练内容不够充足
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官兵们认为训练主要集中在跑和力量这两个层面,跑的训练包括短跑,折返跑,负重跑和400米障碍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力量训练主要涉及俯卧撑,仰卧起坐,单双杠和投弹等等。对于基层部队来讲,体能训练也直接与耐力跑和俯卧撑,引体向上相对应。很多部队的一天训练流程,就是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时体能训练,包括15分钟的跑步,15分钟的牵拉热身,从上午开始,再根据兵种的不同来设计相应的训练科目,包括障碍,战术动作等等。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我军体能训练的时间是较为宽裕的,而且也搭建了现代化的健身场馆,但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并不充足,具有一定的单一性。然而要想让训练走向实战化,就要保证体能训练能够服务于实战,只有这样才可以脱离传统体育锻炼的模式。
(二)缺乏系统且合理的训练规划
部分单位在展开军人体能训练的时候,并没有制定较为系统且完善的训练计划,没有对那些刚入伍的一年兵,二年兵或者是多年兵进行设计。而身为教员,原本就应当明确士兵入伍后的阶段性训练重点,要充分了解士兵的身体特征,规划短期内应该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结合体能训练时间的情况,动态化的考察不同的士兵,包括一年兵,多年兵和干部的体能训练水准。在执行共同计划训练的时候,也要把握好不同兵种之间的差异,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更不能一刀切,要尊重不同士兵的实际进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上这些要求的确有一些单位无法完全做到。
(三)训练效益有待提高
当下,我国军人体能训练并没有完全结合练即战,只是把简单的力量训练和跑步练习结合到一起,目的是为了调动上肢和下肢的力量,没有考虑到兵种从战斗准备到形成战斗力的核心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战的核心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单纯的体能训练和竞技体育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能真正区别于军事的独特性,没有真正服务于实战。而且,部分单位的军人训练,也没有结合海陆空等军兵种的作战需求。诸多实践也说明,战士的训练量尤为可观,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是毋庸置疑的,但训练成绩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练员没有调节好负荷强度,没有安排合理的恢复措施,只是让士兵拼命跑,然而盲目的吃苦也并不一定代表着效果的提升,训练必须要受到标准的约束以及宏观上的监督。
(四)专业教员的缺乏
对于基层部队来讲,本身就面临着训练人员短缺这一问题,很多教练员都是老兵带新兵,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军校毕业的年轻干部。一些教练员只是接受了短期的体能教育和培训,他们并没有积累充分的经验和教训,这也难以满足实战化军事体能训练的基本需求。一旦体能训练知识储备缺乏,那么战士训练的伤病发生率就会大大提高。据调查显示,很多战士在训练中都会出现关节伤,肌肉拉伤和腰受伤,关节伤病主要集中在踝关节处,肌肉伤痛主要发生在大腿和小腿处,还有一些软组织磨伤,这就集中在脚底的部位,如果这些商品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战士的训练成效也会大打折扣,他们的身体也承受不了如此高的负担和压力。
二、分析新形势下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转型原则
(一)健康第一
军队内部的训练,不仅仅意味着青年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意味着青年正处于合格军人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参与不同类型的训练时,青年的身心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磨练,为了确保教育训练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为军队的扩充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要秉持健康第一的核心原则要循序渐进,让士兵的战斗预备能力能够阶梯性提升。
(二)训练适应能力
现代化的战争主要是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这也就减少了个体之间的接触,强调的是不同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和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军队成员的身体素质依旧是战争胜利的关键要素。对此,我国军队必须要训练士兵的适应能力,让士兵即便是在面临特定作战环境的时候,也可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正确使用特定的武器和作战装备,采取特定的作战方针。
(三)为军事斗争服务的原则
现代化的军事教育训练体系必须要坚持为军事斗争服务的原则,培养学员的鲜明个性,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正式开始教育训练之前,军官干部也应当让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并把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当作出发点。在实践的历程中,逐步传授军事斗争的主要知识,让学员能够熟练掌握训练方法和战斗原则,这样可以让学员更为适应军事体育的衍生环境,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三、分析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法
(一)构建军人体能训练处方
整个军队虽然拥有军事训练的大纲和统一教材,但军事体育的教材只是牵涉到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是集中在素材这一浅显的层面上,没有告诉教员应当如何把握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需要达到的负荷程度,新兵入伍初期应当接触什么项目,他们需要在训练中达到何种程度等等。在这里,应征入伍的新兵主要是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他们在入伍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所以也要度过基本的适应阶段,教员要重点引导他们展开肌肉,关节,韧带和肌腱的调整,不能马上就带领他们快速短冲或者是跳跃高强。在基础力量的训练告一段落之后,就要开始爆发力训练,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流程,提高士兵的训练水准[1]。值得注意的是,体能训练应当和医生看病是相一致的,教员应当了解初始状态的伤病,然后再结合整体状况开出体能训练的处方,针对性的设计训练的内容。再加上,体能训练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所以教员也应当及时展开动态的监督和跟进,不能只是对着标准展开测试,而是要做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挖掘士兵训练背后潜在的问题。虽然不同的教员采取的训练手段可能存在差异,但都要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刺激,恢复,再刺激适应这一过程,只有把握好负荷量,才可以提高官兵本身的身体素质,磨炼他们的心理意志和思想。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无论是高原还是海岛,无论是训练场馆还是荒郊野外,不同兵种的作战需求都是不同的,很难用一个统一的体能计划来概括,所以体能训练要避免出现一刀切的问题,要根据士兵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不同兵种的任务特征,设计出针对性的体能目标,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例如,舰员在甲板上奔跑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技巧,甲板从中间向两边呈现出轻微的坡度,船员需要把顺时针跑和逆时针跑充分结合到一起,这样两角就不会因为受力不均而产生跟腱损伤[2]。而且,军舰在风浪的影响下本身就是颠簸前行的,如果士兵脚下的受力不稳,身体稍向内倾,就很有可能被直接甩出去,所以要重点训练海上的平衡力。对于空防工程部队的训练来讲,由于这一队伍承担着诸多重大国防工程的建设使命,官兵也常年战斗在施工一线,所以也应当重视对体能的训练,应当配置更为专业的移动篮球架或者是塑胶篮球场,这样可以让士兵随时选择场地展开训练。除此之外,如果训练场所缺乏阻力器材,士兵也可以克服身体自重展开力量训练,把同伴当作阻力的来源。
(三)分析体能需求
不同兵种的官兵必须要以军事任务为核心导向,尽可能选择那些接近作战环境的训练场所。教员应当认真分析单兵动作中的跑,跳,蹲,匍匐,攀登,旋转,变相等基本身体姿态,然后再分析不同兵种的动作特征,能量代谢规律,以及容易发生损伤的部分。相对于竞技体育来讲,军人的体能训练会排除天气这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多都是处于极限环境下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对比,主要因为战争的发生并不会受到天气的制约。教员可以制造一些泥泞的道路和沟渠,展开实战化训练,还原战场,这样不仅可以保障作业的安全,同时也能够维持训练的水准和难度。在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特种兵的训练,他们经常要展开昼夜连续作业,要完成定点伞降,40千米定向应援,5千米武装泅渡等科目,而且还要携带近40千克的装备。还有,全天时,全方位,立体性作战是现代化技术战争的鲜明特征,参战的各军兵种本身就构成了完整的整体,整个战区也是保持着全天候的连续值班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军队体能训练的强度和时长也必须要靠近实战场景,要与战争经历和战争准备存在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军队的自觉性,让士兵能够约束自我行为。再加上,由于我国在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很长时间没有经历规模性的战争,所以实战化体能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搁置,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借鉴优秀的经验,例如美军的伊拉克战争或者是阿富汗战争,由此来进一步强化我军的身体素养和作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军人体能训练和军事教育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夯实我国国力基础的应有之策,也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体能训练处方的设计,场所环境的灵活调整,实战特点的分析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军人体能训练和军事教育改革的方法,充分结合了我国军队训练的现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从业人员的参考依据。在未来,军队训练也应当注重对伤病的预防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