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应用

2021-11-23邹圆成都文理学院

灌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负荷运动

邹圆 成都文理学院

一、引言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表现一般,但在学期末的考核中却能够获得较为优异的成绩,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在竞争、考试和比赛等情境下,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会增大其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在这样的刺激下,学生的身体潜能能够被更多的激发出来。而近几年随着运动学研究的逐渐深入,运动负荷理念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深入,在运动负荷适宜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取得的成果也会更为突出。加之,现代化课堂要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有足够的互动和交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还要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耐力,这就更需要发挥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当前阶段,体育学科受到了人们更高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新型的教育理念也逐渐被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当中。体育教师们强调通过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但是事实上,由于缺乏完备的教学计划,大量的课堂时间被用于进行互动、交流,尽管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却大幅度减少,这反而使得体育课堂丧失了最基础的“带动学生锻炼,提升学生体能”的作用。将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引入到现代体育教学工作当中,一方面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学生的运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在下文中我们就主要对于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

二、运动负荷的概念分析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量,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在日常锻炼或运动时能够承受的生理负担量。一般来说,运动负荷大的人心脏更加强壮,肺活量也更大,身体素质也更加优质,将运动负荷这一理念引入到体育锻炼领域,合理的把控运动负荷,能够有效提升运动效果。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就会超出人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轻则导致身体机能的大量消耗,重则致人受伤。反之,如果运动负荷较小,则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通过对于运动负荷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具体的分为负荷强度以及负荷量两大方面。采取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运动负荷的概念,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利用运动负荷来强化体育教学和日常锻炼的科学性。

为了合理的把握运动负荷,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运动负荷模式也会有所不同。首先是标准型运动负荷模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负荷模式,先为学生安排较为轻松的运动项目,逐渐加大负荷量,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后开展持续锻炼,最后再逐渐减小负荷量。其次是双峰式运动负荷模式,即在一堂课当中安排两个负荷较大的运动环节。另外,还包括前高后低型以及前低后高型要运动负荷模式,即先大量运动后少量运动以及先少量运动再大量运动。通过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运动负荷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强化体能锻炼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学生在参与课堂锻炼时出现严重疲劳甚至是受伤等情况。

三、现代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负荷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将运动负荷应用于体育教学领域当中,能够帮助教师更为深入的掌握学生的体能负荷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控多的体育训练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运动负荷量过高还是过低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保障适度适宜,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条件以及生理特点调整运动负荷安排,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强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水平。

(二)有效提升课堂训练质量

在保障安全训练的基础之上,通过强化对学生身体的刺激,使其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能够取得更为优质的训练成果。而不同学生身体能够承受负荷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然后调整课堂训练频率,面向学生安排其能力范围内所能完成的训练活动,从而更大程度上体现课堂训练的合理性。

(三)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受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选择自己青睐的专项体育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兴趣需求,同时也能够获得自身体质的锻炼。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事实上专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地重复同类型的训练,而这些训练所起到锻炼作用是有针对性的,能够对于学生身体状况所起到的提升作用也各不相同。而在运动负荷的影响下,专项课程的单一性能够更加明确的体现出来,从而适当的通过提升训练密度让学生获得更为适宜的训练强度,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水平。

四、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应用的有效对策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发挥运动负荷的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体素质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样的体育运动教学,部分学生可能会较为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即便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也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如果始终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以统一标准进行训练,很可能会加剧部分学生所承担的课堂学习压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运用运动负荷理念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课堂训练计划,为每位学生安排其能力范围内所能完成的训练任务,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由于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因此建议能够选取具备中等体育训练水平的学生作为基准点,然后将课堂教学安排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负荷计划不应当只在课前进行,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计划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获得更为优质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的调整运动负荷

将运动负荷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当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运动规律,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初期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代入运动,使学生过渡到较为良好的运动状态中,为后续的高负荷运动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参与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后必然会产生疲劳感,而一旦体育课程结束,大部分学生都会步入休息状态,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大量饮水、食用食物,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前,组织学生参与到较为轻松的放松练习当中,为学生肌体状态的恢复提供一定的过渡时间,避免学生因在高负荷运动之后猝然停止运动,而出现身体状态难以恢复的问题。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间歇时间,体现运动负荷的优势

在运动负荷引导下的现代体育教学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也要适当的让学生进行休息,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让学生的机体能力能够获得一定的恢复,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训练和学习过程当中。部分教师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率,未能突出课堂重点,让学生一刻不停,无休止的进行训练,看似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但事实上,后续训练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低质量的训练。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有效的课堂训练时间看似有所减少,但在短暂休整后,学生的训练质量会明显提升,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后,所需的恢复时间也会明显缩短。另外,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体育学科对于学生体能的消耗速率有所不同,因此休息时间的安排可以结合当堂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运动强度的差异,适当的增加或减少。

(四)秉持安全健康教学的理念,突出运动负荷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想要有效强化体育教学水平,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秉持安全健康教学的理念,做好运动负荷的调节。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全面的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当前阶段的运动安排,对于学生身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学生的出汗量、喘息程度、表情、态度等,对于当前运动负荷大小的评价,如果不理会学生的身体条件情况而一味的加重负荷,不仅会加大学生的疲劳感,造成过大的训练压力。与其让学生被迫的接受教学安排,倒不如和学生的主观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做好课堂教学计划的安排,跟随学生的学习节奏制定与学生适应能力更为契合的教学计划,既要发挥运动负荷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刺激作用,也要避免负荷过重导致课堂节奏过快,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在课后,教师也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学生处获得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想,而且学生在经过体育锻炼后是否出现了严重的肌肉酸痛状况,是否感受到了较大的精神压力,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应用计划,提高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健康的体育锻炼机会。除此之外,由于体质锻炼是难以一蹴而就的,进行教学安排时,也应当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最初开展教学时安排较小的运动负荷量,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以后,其身体素质情况有所提升,此时则可以增大课堂训练的难度,适当的延长学生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够获得更为适宜的学习安排。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将运动负荷引入到现代体育教学领域当中,具备着十分突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动负荷并非只是一个空洞的理论,其实用性特征可以表现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当中,但运动负荷的应用需要在适度原则的指引下进行,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主要对于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要求体育教学能够在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留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秉持安全健康的教学理念,更大程度上发挥运动负荷对于体育教学的正面积极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负荷运动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生如夏花
不正经运动范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