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发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思考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2021-11-23刘松敏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刘松敏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1.引言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关心海洋、认识海洋是海洋强国的第一步,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对提升大湾区滨海旅游质量,带动湾区外围城市享受湾区发展福利,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城市融入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阳江市自1988年2月建市以来,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经过30余年的建设,阳江已经形成以海陵岛滨海旅游为龙头,阳东区、阳西县为两翼的滨海旅游发展格局。阳江地处粤西,是粤西与大湾区联系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势明显。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阳江市旅游业受到一定影响,但整体上是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局面。整体来看,阳江市滨海旅游目前仍是以观光为主,存在龙头区域开发过度集中、两翼开发有待提升的问题。作为滨海旅游龙头的海陵岛,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在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代表的海丝文化的包装下,热度越来越高,慕名前来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但是人气高涨,却掩盖不了滨海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逗留时间短,消费不高,淡旺季明显(淡季11月-次年4月,旺季5月-10月)的特点。后疫情时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需求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阳江市滨海旅游产品需要进行打破常规的创新和升级,需要由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的纵深发展,深挖蓝色海洋旅游资源,实现蓝色海洋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阳江市发展特色滨海旅游,建设国家海洋公园的强有力支撑。
2.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内涵
2.1 蓝色海洋的内涵
蓝色是基于大海的主色彩而言。在世人眼中,经常用蓝色形容大海,蓝色已经成为大海的代名词。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实现了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的转变。国外“蓝色经济”研究的兴起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把对海洋的关注转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由此可知,国外对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关注,不仅仅在于海洋能给人类带来多少利益,更关注一系列人类活动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此,蓝色不仅仅是对大海颜色的描述,更是世人对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一种诉求,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展望。
2.2 研学旅行定义及特点
研学旅行是2013 年国务院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的,当时只是一个“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对研学旅行进行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在上述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将研学旅行的对象明确定义为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提出之前,游学、冬令营、夏令营等是大家所熟知的名词,对象都是学生,只不过游学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或者大学生,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通过校外旅行体验,满足求知的需求,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学旅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研学旅行就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依托旅行这一形式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广义的研学旅行,除了中小学生,任何个体或集体,开展的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旅行,都可以称之为研学旅行。我国历史上开展研学旅行的名人数不胜数:如孔子周游列国、徐霞客因旅行才有了举世闻名地理学专著的《徐霞客游记》。因此,从广义的角度去看,研学旅行可以是针对任何人的一种专项旅行活动。当研学与旅游结合起来之后,一场旅行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相对于常规旅游活动具有其独特性。首先,从活动过程来说,具有探究性、参与性、群体性的特点。从旅行时间来说,具有避旺趋淡的特点,是淡旺季明显的旅游目的地的福音。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的课程,因此每个学校完成学生研学旅行的时间是每个学期正常上课时间段,本人通过对深圳东方阳光、广东省青领旅行社的调研得知,春季研学一般安排在4月、5月,秋季研学一般安排在10月、11月,每学期掐头去尾,多集中在中间两个月时间安排每个年级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而且是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时间,避开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如此一来,具有避旺趋淡的特点,较好的平衡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2.3 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内涵与意义
基于研学旅行的特点,本文提出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概念。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强调游客来到海边,不仅是踩沙、踏浪、捡贝壳、吃海鲜,而是通过与海洋有关的探索体验活动,如探索海洋历史文化、海洋知识、海洋资源、海洋科技与海洋军事,了解渔民如何制作海洋美食,学习制作地道咸鱼等美食,体验海洋交通等,让所有人真正的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全方位了解海洋对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海洋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性,完善海洋产业形态,助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在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中,“蓝色”是我们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承诺,“海洋”是我们研学的对象,“研学”是我们的核心,“旅行”是方式。
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不同于滨海观光旅游。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不仅仅是看海、玩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真正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运用海洋科技去开发海洋,树立远大的抱负去经略海洋,实现“海洋强国”的中国梦。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得海洋者得天下。中华民族近现代挨打贫穷的历史,与我国在海洋经略上的弱小有关。因此,我们要通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开展深度的海洋研学旅行,让学生从小树立海洋强国的志向,让每一个来到海边旅行的人,都深深体会海洋的魅力。
3.国内关于蓝色海洋研学研究与发展现状
我国学者针对海洋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1985年,周桂明首次提出海洋旅游,并对海洋旅游未来的大发展做出了分析。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第13届、山东省第5届旅游地学与旅游地理第2届年会中,与会97名旅游地学专家学者共同认为,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是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并对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保护提出建议。甘巧林等在2003年运用竞合模式理论,对粤西和海南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众多学者从海洋旅游业智慧创新、海洋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海洋旅游供应链优化等角度,对海洋旅游的发展提出各种对策。
在以海洋研学旅行为主题的研究方面,随着国家在研学旅行方面的政策支持,近五年以海洋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研究逐渐兴起并快速增长。杜鹃认为海洋教育与研学有较高的契合度,并从海洋研学的主体、客体、手段、目的进行分析,对海洋研学的发展给予理论支持。朱丽男、石媚山以青岛市海洋研学旅行课程为例,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进行举例说明。胡卫伟则提出要加快海洋研学旅行产品的研发,实现“蓝色素质教育”。虽然近5年关于海洋研学方面的研究快速增长,但是有一部分是从中小学研学课程设计方面进行研究,对地方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到底该怎么发展,还缺少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海洋研学旅行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有关海洋教育的提法,但是,与海洋有关的教育活动很早就已经开始。早在2008年,原国家海洋局就开始针对学生的海洋知识夏令营活动,已经在天津、舟山、青岛等地开展,2020年受疫情影响,还在“云端”开展此类活动,来自各地的青少年,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夏令营。2015年12月,我国海洋领域的首个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成立后,开展一系列海洋教育公益活动:撒播蓝色种子的海洋图书馆捐建公益活动,守护蓝色海洋的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海洋知识夏令营等。中国航海学会也通过建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举办航海夏令营活动等,大力弘扬航海文化、科普航海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在青少年及社会公众中传播蓝色海洋的知识种子,宣传海洋保护知识,起到良好的海洋教育效果。
在海洋教育方面,青岛市有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与经验。2018年,海洋探索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15所学校落户,全世界最大的贝壳展览与研究馆——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也动工建设。2021年5月25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拥抱海洋”海洋研学旅游产业促进活动暨中国(青岛)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推介了青岛市八大海洋研学旅游特色线路,分别是:海洋+竞技 | 扬帆逐浪竞飞翔、海洋+文博 | 流金岁月追光影、海洋+科技 | 蔚蓝之光智慧星、海洋+文化 | 学史明礼渔家傲、海洋+古城|寻古探幽胶东客、海洋+工业 |探秘百年工业潮、海洋+生态 |遨游听涛生态行、海洋+科普 | 航空航天航海梦。这些扎实的与海洋研学教育有关的工作,值得我们去学习。
4.阳江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优势与宜处
4.1 阳江富有开展蓝色海洋研学的资源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粤西地区与珠三角连接的桥头堡,是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阳江市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58.6公里,大大小小的海岛123个,其中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20多处,总长51.8公里。同时,阳江有约1000公顷的红树林,沿海生态环境优良,是鱼虾蟹贝类繁殖的极佳场所。同时阳江有优质的港口和码头,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阳江之最的相关海洋资源:世界吉尼斯之最——海陵岛十里银滩;全国专题类博物馆海外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国家级最美渔村——东平大澳渔村,省级名镇——海陵岛闸坡镇、阳西沙扒镇,广东省首个滨海类5A级旅游景区——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除此之外,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各种鱼类、海鲜美食、南宋遗址、海上风力发电、东平核电、帆船基地、疍家风俗等等,这些优质的资源,都是开展蓝色海洋研学的基础。
4.2 符合国家开展研学旅行的政策导向
综合国务院、教育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关研学旅行发展的相关文件,开展研学旅行是大势所趋,如今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已经成为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可。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在第二届中西部青少年海洋研学活动中说:我国特别是内陆地区民众海洋意识不高、海洋知识普及不够,希望研学活动能够为同学们瞭望神秘的海洋世界打开一扇窗口,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热爱海洋的种子。因此,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培养全民爱海的种子。
4.3 开展蓝色研学旅行有稳定并富有潜力的市场
从狭义的教育部规定的研学对象来说,中小学生群体庞大而稳定:据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教育统计简报显示:2019年,广东省在校高中阶段教育3274755人,初中生3890283人,小学生10334303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数一共17499341人。由此可以看出,仅广东省2019年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将近1750万人,是一个庞大又稳定的研学旅行市场。从广义的研学旅行来说,可以进行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除了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在读大学生、其他社会公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对象,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我国政府三胎政策的开放,将带来新一轮的人口福利。
阳江市目前有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与海洋有关的研学基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称海丝馆)研学基地,依托海丝馆及周边文创场馆开展研学活动。据2020 年海丝馆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海丝馆开展教育活动76场,未成年观众人数达176004人次,教育活动参与人数达117228人次。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分析,未来在阳江市开展研学旅游的参与人数还会继续增加。
4.4 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有利于平衡阳江旅游的淡旺季
中小学研学旅行趋淡避旺的特点,可以实现与传统滨海旅游在时间方面的有效互补。前面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趋淡避旺”的特点,更好地实现海洋资源在旅游市场的平衡利用。以阳江市海陵岛为例,每到法定节假日,就会因为短期进岛人数过多,出现严重堵车现象。自驾游客人在外面的进不去,出岛的出不来,同时因为短期需求过旺,酒店、民宿等房价急剧飙升,物价高涨,给当地政府的旅游监管与服务、旅游企业的旅游接待能力都提出了考验。旺季过后,岛内恢复平静,居民因需求减少带来收入减少,从而出岛务工现象一直存在,出现岛内旺季劳动力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但是,假设依托海陵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常态化的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将岛内渔民、渔船等,通过培训、改造等手段,转变为开展研学旅行相关海洋体验活动的导师,将会有效平衡淡旺季收入的差异,实现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提升海洋旅游的品质。
4.5 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有助于丰富滨海旅游的内容,提升旅游品质
后疫情时代,在全球防疫常态化状态下,我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下,旅游需求转向国内,对高品质健康旅游、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从研学目的看,海洋研学旅行产品可以分为海洋文化研学、海洋交通研学、海洋科技研学、海洋康养研学、海洋生态保护研学、海洋渔业研学、海洋交通研学等等,涉及到蓝色海洋的方方面面。从研学的对象来看,可以开展“人生全生命周期”的研学——从幼童以观察为主的亲子研学,到青少年观察与体验相结合的蓝色海洋研学,中年人体验为主的海洋研学、老年人的以观、养为主的海洋研学等,都可以在海洋旅行中找到适合自己不同年龄段的产品。因此,更有针对性的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开发,相对于传统滨海观光旅游来说,无疑更能适应转内需的高品质旅游需求。
5.阳江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
5.1 未成年人开展蓝色海洋研学的安全保障问题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没有安全,同样没有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旅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参与者的安全问题。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因极端天气情况出现20余名参赛人员伤亡的事件就是亟待反思与完善安全保障的课题。对于海洋运动研学、海上渔业体验等活动,如遇极端天气,如何能保障参与研学人员的安全,做好海上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彭磊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小学校长及管理者对开展研学旅行,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海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具有相应的不确定性,因此,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首先将会面临安全性的挑战。
5.2 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支撑条件相对较弱
5.2.1 缺乏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通过走访阳江当地旅行社,发现目前市场上与海洋有关的研学产品不足,大多数滨海旅游产品都是观光休闲度假类产品。阳江目前有一省级与海洋有关的研学基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关。但是,除此之外,却少之甚少。在与某旅行社专做研学旅行服务的赏学游部负责人交流时,该负责人明确指出:阳江有丰富的可以开展研学的资源,但是缺乏相应的研学旅行产品,希望有团队进行阳江当地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做出系列研学旅行产品,配套旅游设施与体系也需要跟进。同时,阳江缺乏海洋军事相关资源,海上运动也不够发达。
5.2.2 缺乏专业的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人才
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需要懂海洋、知教育、会旅游、善设计、熟引导的相关复合型人才做支撑。首先是懂阳江片区的海洋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只有一个真正懂海洋的人,才能真正将海洋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做到对海洋研学的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带领参与研学的人员走近海洋。其次,知教育是指熟知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尊重教育规律,将教育功能无声融入旅行之中。第三,会旅游指的是熟悉旅游业相关知识,具有旅游从业经验或学习经历,能够把握旅游发展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的人。这样的旅游人才,才能真正运用旅行的手段,将蓝色海洋研学推向市场。第四,善设计指的是具备运用旅游线路产品、活动设计相关原则与技巧,将蓝色海洋资源及其他辅助内容进行有效地组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有特色、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研学旅行产品的能力。第五,熟引导指的是能够在研学活动中充当研学导师或辅导员的角色,有效引导参与研学旅行的人士圆满地完成一次蓝色海洋研学活动。由此可见,专业的研学旅行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人才的缺乏,是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5.3 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存在一定的困难
开展研学旅行,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刘俊、周彤昕指出:研学旅行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政府部门、学生、家长、研学机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存在研学课程教育取向与娱乐取向之间的矛盾、研学组织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研学人才专业化需求与缺乏之间的矛盾、研学机构商业性与研学旅行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群体,这些矛盾不可忽视。突出的一点,以阳江市为代表的的粤西欠发达地区,仍有众多中小学生家庭对研学旅行的费用支出存在难度,地方财政在此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文件支持,研学机构或企业的盈利性决定了其收费的合理性。如何破解这一费用难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6.阳江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发展设想与举措
6.1 阳江市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构想
6.1.1 开展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海洋文化研学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海丝文化成为大家感兴趣的点,据中国旅游大数据政企数据调研平台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7.7%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去海丝沿线城市旅游,其中67.2%的受访者的旅游意向为国内游。96.14%的游客希望了解海丝文化,其中23.5%的游客选择海洋文化,20.57%的游客选择民风民俗,16%的游客选择瓷器文化。阳江曾是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地。东平大澳渔村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补给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安放着的南宋时期沉没的商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沉船整体打捞技术也是我国海下考古的一大创举。因此,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利用南海开渔节,开发以阳东东平大澳渔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主要目的地的海丝文化研学产品,顺带开展有关海洋考古方面的研学与探索,深化海丝文化的探究,创建海丝文化旅游品牌。
6.1.2 开展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海洋生态科技研学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如核能,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海潮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等,有清洁、高效、无污染的特点。随着全球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加剧,具有替代性的绿色环保能源越来越被人类重视。大海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海风、海潮等,还有具有巨大能量的核能。阳江是粤西沿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海上风电产业已经在阳江落户并开花,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说:阳江有很好的海洋风电资源,占广东省1/3的资源总量,未来将成为世界级的海上风电之都。同时,在阳江东平,已经运营的东平核电也是阳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代表。但是,民众对清洁能源的了解却比较少,难以近距离接触这些清洁能源,相应的科普教育也较少。因此,利用阳江海洋风电产业的基础,开展海洋风电的科普教育,设计海洋风电研学产品;利用东平核电基地,开展核能发电的科普教育,增强民众对核能的了解,树立科学合理利用核能的观念,打消民众的恐慌心理。通过开展此类研学,让学生群体及其他民众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树立科技兴国观念,并对环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6.1.3 开展以海上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海洋体育研学
2016年9月11日,兵团六建各项目工地进入施工最紧张的时段,古尔邦节也临近了,为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让维吾尔族同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吴辉生在安排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和项目部人员前往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托克切克村,走访慰问项目部维吾尔族劳务工克然木·阿地等四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价值2000元的大米、面粉、清油等节日慰问品。
交通与旅游的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2019年出台的《交通强国纲要》提出要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的融合,推动旅游航道、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等;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交通“快进慢游”功能,鼓励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这些政策红利,给交旅的融合指明了方向。阳江可以利用天然渔港的优势,开发游船、游艇定制服务,开展海上交通研学,设置海上交通展览馆,了解海上交通的发展。登上游船、游艇,走进驾驶舱,了解游艇游船驾驶舱,体验游船、游艇驾驶,畅游海面,欣赏阳光、海浪之美。针对中小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游船、游艇服务,进行劳动教育。
6.1.4 开展以书画艺术为主题的蓝色海洋美育研学旅行
美学教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有美丽的渔村、繁忙的港口、漂亮的港湾、神秘的海岛,山海风光、潮起潮落、日出日落,阳东、阳西、海陵岛,各有特色,各美其美。阳江是知名的书画之乡,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关山月就是阳江人,因此阳江有深厚的书画底蕴。基于此基础,开展绘画写生研学之旅,认识关山月、了解岭南画派,了解阳江漆艺,体验漆艺技艺,开展海边写生研学,让书画艺术爱好者尽情畅游在艺术的殿堂,将阳江的美呈现在画纸上,来一场艺术写生研学之旅。同时,通过参与一年一届的南海(阳江)开渔节,用画笔记录千舟竞发的壮观,感受独特的疍家民俗,让大家近距离体验一场热闹的与海洋有关的盛典。
6.1.5 开展以海洋渔业为代表的劳动生存主题研学
劳动教育是目前在各大院校开展,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借助海洋渔业,开展与海洋有关的劳动教育是值得去探索的活动。阳江有最传统的拖地网活动,当一网网的鱼被拖上岸时,那种劳动的喜悦可以感染所有劳动者与旅游者。因此,开展以海洋渔业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传统的渔业劳作体验。从认识渔网开始,在渔民的帮助下学会整理渔网,补渔网,撒网,观察,拖网,收获,通过完整的传统打鱼活动,体验渔民劳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第二种,现代渔业劳作体验。租船或乘坐渔民渔船出海,开展海上垂钓、海上撒网捕鱼体验。第三种,开展渔业养殖学习与体验。阳江地区的沙虫养殖、各种网箱养殖、国家地理标志的生蚝等,都是开展研学的对象。第四种,开展海岛生存体验。利用阳江市有安全保障的海岛,开展海洋生存体验研学活动。通过海洋渔业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让每个人真正走进鱼与渔,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生活的挑战,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斗志,更进一步认识海洋。
6.1.6 开展以海洋康养为代表的蓝色海洋康养研学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养老的行列。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也让所有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健康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为保持健康的康养更成为每一个人所重视的事。康养研学旅行,不同于康养旅游,也不同于休闲度假游,是一种以实现康养知识学习、生活体验,身心修养为目的旅游研学活动。康养研学需要医疗保健+配套设施与服务+专业营养教育,只有三者具备,才能实现真正的康养研学。阳江南临南海,北有天露山、云雾山环绕,背山面海,自然环境优越。阳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2019年全年平均气温23.9摄氏度,气候温和,适合康养。据2020年阳江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阳江市区2020 年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有244天,同时,阳江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其中阳西的咸水矿温泉,更是康养绝佳选择。对于康养中的如何吃的问题,阳江丰富的海产美食,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洋食物,对于三高人群、缺碘人群都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温暖的气候,对于三高人群、养老人群更是避寒的首要选择之地。因此,开展美食+营养+保健的海洋康养研学,对于内陆省份的退休养老人士有积极的意义。
6.1.7 开展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蓝色海洋美食研学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发展,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吃”这一方面,不仅仅是吃饱,更是追求吃得营养,吃个新鲜,吃个新奇。阳江地处南海之滨,水产丰富,美食制作也自成一体。因此,开展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研学,一方面识别各种鱼、虾、蟹类海产,另一方面学习各种海产的烹饪技法,感受美食乐趣。同时,可以传承一些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如一夜埕的制作方法。通过此类主题研学,锻炼生活技能,增长海洋知识。
6.2 阳江开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举措
6.2.1 “矩阵制”工作小组成立,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实现优势互补
蓝色海洋研学旅行是一个学科交叉的产物,涉及到教育系统、旅游行业(或研学机构)、海洋管理部门、财政金融等部门,因此,最好能够从相关部门或企业抽调骨干人员,按照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组成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不同部门成员的专业特长,形成专业互补、资源共享。如: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教学一线教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行社或研学机构课程设计人员+海事部门领导+财政支持部门领导,从政府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召集各适合开展研学旅行的旅游企业或地方文化资源人员,教育、旅游、海洋各专业领域人员设计课程,再有财政或金融企业对研学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这种矩阵制,将不同领域人员交叉融合,实现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真正落地。
6.2.2 做好区域蓝色海洋研学资源的整合
蓝色海洋资源种类多种多样,如何进行整合,实现区域研学旅行的有序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阳江有丰富的蓝色海洋研学资源,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开展各种研学活动:如阳东东平开展有关清洁能源方面海洋科技研学、阳西依托青州岛开展海洋体育拓展研学、海陵岛依托海丝馆开展海洋文化研学,同时,可以在阳东、阳西、海陵岛分别开展与鱼露、鱼祃、咸鱼制作等特色美食方面的劳动教育等。与此同时,成立一个海洋主题综合性博物馆,将海洋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阳江市海洋研学旅行良性发展。
6.2.3 做好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打造研学旅行基地
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产品不同于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也不同于海洋主题观光类产品,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将观光产品加上研学二字直接推向市场,新瓶装旧酒或者纯“拿来主义”的产品研发模式要坚决杜绝。建议由政府设立专项课题,划拨专项经费,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到蓝色海洋研学产品设计中来,集思广益,实现创新。同时,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组织专业力量,依据中小学研学的要求,结合中小学所学课程内容,打造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进行阳江市研学旅行产品研发,形成以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为主,其他研学旅行产品为辅,涵盖地理、历史、科技、人文艺术、非遗传承等各个方面的系列研学旅行产品。力争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打造全阳江研学旅行目的地,成为中小学生研学的首选目的地。同时,在此基础上,拓展针对除中小学生以外的其他潜在旅游者的研学旅行活动,实现阳江市旅游业质的飞跃。
6.2.4 采取外引内培的策略,实现研学旅行人才的质和量的双提升
对于研学旅行的发展,少不了研学旅行人才的支持。目前在市场上,从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的人员,大多数是导游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目前从事研学相关业务的旅行社,对研学导师的选择,首选就是持导游证的导游人员。但是,我们通过研学旅行以研究、探索性学习为主的特点可知,导游人员并不等同于研学导师。二者在实现旅行的教育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地方研学旅行的发展,需要研学旅行人才在质和量方面的双提升。
从研学旅行人才的质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要引进研学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进入阳江研学市场,提升阳江市蓝色海洋研学旅行的品质;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院校的沟通,可以在旅游大类专业,开设研学旅行专业或专业方向,开展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教育学、研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或者申报1+X研学旅行相关试点,实现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
从研学旅行人才的量方面来分析,为了短时间实现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包括研学导师、研学课程设计人员)量的增加,建议针对本地导游队伍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系列研学旅行专题培训,开展在职研学旅行主题继续教育,鼓励社会人士考取导游证和研学旅行相关岗位证书,满足研学旅行快速发展对研学人才的需求。
7.结语
总之,蓝色海洋研学旅行在地方资源禀赋突出的地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在此方面的专题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不管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发展蓝色海洋研学的资源基础和实力。阳江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十三五取得不错的成绩,如今提出在阳江发展蓝色海洋研学旅行,是在十三五旅游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是对阳江海洋资源的整合,有助于阳江市实现宜游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也是阳江在广东省众多滨海旅游城市中,摆脱同质竞争,实现旅游强市的关键举措。但是,如何实现研学方面政策制度的创新,获取更多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蓝色海洋研学旅行产品如何研发与实施,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