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黄脂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2021-11-23苗文玉
苗文玉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 266300)
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养殖经验极为丰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饲养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也发现有些饲料虽然猪比较喜欢采食,生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屠宰后体脂颜色异常,因此将其称为猪黄脂病,本病又俗称黄膘猪,是指屠宰后胴体脂肪组织呈黄色,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特殊鱼臭或肾臭味的一种现象,“黄膘肉”除脂肪外,其他组织基本不受影响,仍可食用。但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过程中,这种“黄膘肉”无疑是不受欢迎的,正常市场价下无人问津,因此除非价格比正常猪肉严重降低才有可能被选购,这也使得生猪的收购价格极低,严重降低养猪的经济效益,损伤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本文针对猪黄脂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力图帮助广大养殖户减少本病的发生。
1 病因
猪黄脂病并不是所有的猪都会发生,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与猪的品种、饲料以及疾病有关。
1.1 饲料因素
由饲料所引发的猪黄脂病主要有三种原因:①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过高或者生育酚含量不足,例如:鱼粉、鱼脂、鱼碎块、鱼下水、鱼罐头、油渣、蚕蛹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饲喂量超过日粮的20%,连喂1 月即可引起本病。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会造成对VE 的高消耗,造成体内氧化剂不足,脂肪中出现大量的抗酸色素沉着,使其颜色变黄;②饲料中含有大量黄色素物质,比如南瓜、玉米、胡萝卜、紫云英等饲料中都含黄色色素,若长期大量饲喂或饲料比例相对过高,可沉积而使脂肪黄染;③饲料发生霉变,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饲料中霉菌大量滋生,产生的毒素会在体内限制氧化过程的完成,同时饲料中的脂肪成分也会发生酸败,从而造成机体伤害和脂肪变色。
1.2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的猪发生猪黄脂病的几率也有所不同,目前来看大约克夏、兰德瑞斯以及含有皮特兰血统的猪发生几率更高,含有杜洛克血统的猪发病率相对低一些,而本土猪种如黑猪以及花猪则发生本病的概率更低。
1.3 疾病因素
猪发生黄疸病后全身黏膜黄染,如实质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各个器官组织都呈现黄色,即便后期经过治疗消除黄疸,但脂肪中常有黄色残留而表现为猪黄脂病。
2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主要症状
对于黄膘猪,生前很难判断。在明显出现黄膘之前,则可见食欲减退,生长受阻,被毛粗糙,体质衰弱,行走时颈背部僵硬,有的可见跛行,眼分泌物增多。严重病例可发生死亡。
2.2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闻到黄脂,具有特殊鱼臭或肾臭味,皮下及腹腔脂肪呈黄色或黄褐色,特别是肾周围、腹腔、骨盆腔、大网膜、口角、耳根、舌根、眼周和股内侧脂肪更明显,有的腹内脂肪萎缩、变硬;骨骼肌和心肌呈灰白色,脆性增加;淋巴结肿大,有散在的出血点;肝脏脂肪变性,呈黄褐色;肾脏呈灰红色,横切面可见髓质呈浅绿色,胃肠黏膜出血。
3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
4 防治措施
因本病生前很难诊断,也无法治疗。因此,应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做好猪场的品种选择工作,在现代化养殖模式下,大白长白虽然是第一选择,但是可以在其血统上加强甄别,尤其是在品系上可以选择抗病力比较强的品种,尽量不要购入含有皮特兰血统的猪。尤其是国内养殖企业,应该在育种上多下功夫,尽量把本土猪种的血统与目前主流进口猪的血统实现融合优化,在提高猪的肉质的同时,也可以较好的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注意合理调整日粮,增加VE 供给,减少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油脂成分,将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饲料限制在10%以内,或者干脆停止继续饲喂。尤其是劣质鱼粉或蚕蛹,虽然价格便宜,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但引发本病几率较高,应该直接禁止饲喂。已经饲喂上述原料,或者出现黄疸症状的,可以在日粮中添加VE,每头500~700mg/d,或加入6%的干燥小麦芽、30%米糠,既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后逐渐消除脂肪中的黄色素,提高胴体品质,当然时间上也会比较久一点,才能更好的消除。如果是全价料或者浓缩料,则一定要注意考察饲料中鱼粉及油脂的来源与品质,可以使用高品质鱼粉添加的饲料,拒绝劣质鱼粉。对于预混料产品,载体应当使用脱脂油糠或换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产品。长期饲喂鱼粉、鱼肝油、蚕蛹粕等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时,要控制饲喂量,一般每头不得超过100~250g/d,并于宰前2 个月停喂。
做好对饲料的保养管理,饲料要放置于通风干燥区域,地势尽量稍高一些,防止饲料发生受潮而导致霉变,如果发现饲料中已经出现霉菌,则应该尽量不要使用,最好是饲喂新鲜的饲料,如果确实因为某些原因而要继续使用的,一定要进行脱霉脱毒处理。常用的脱霉制剂有蒙脱石散等,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清除全部毒素,所以一定要慎重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解决饲料生产中的品质控制,保持生产线良好的通风系统,首先粉碎机要与风机电机相匹配,一般110kw 粉碎机要配备15kw风机。另外粉碎机上要有通风口,保证风机的正常风量,可以带走热量和游离水分。对各级饲料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定期监测常用原料中脂肪酸的氧化程度,特别是用量大、脂肪含量高的原料。制定合理的原料使用标准,避免使用氧化酸败的原料。在猪采食完成后,可以为其提供绿色植物饲料供其采食,常常也能有不错的预防效果。
再次,如果是疾病所引发的猪黄脂病,主要是指黄疸,则应该尽快寻找引发黄疸发生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用药,不要因为用药而导致本病情况加重,比如磺胺药,切忌大量长期使用。如果是寄生虫感染所引发的黄疸,则应该通过伊维菌素等及时驱虫治疗。
5 诊疗注意事项
1)诊断时,本病的被毛粗糙等症状应与寄生虫病、锌缺乏等引起的相似症状相区别。
2)治疗时,如果在饲料中添加VE 含量丰富的米糠,效果较好。
6 结语
随着国内养猪水平的不断提升,从饲料供应到配方设计再到饲养管理全套流程都较过去有了极大的进步,饲料的配方设计不断优化,饲料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饲养管理方式不断改善,养猪行业的发展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不断迈进。在产业提升的大背景下,广大养殖工作者必然会不断加深对猪的了解,不断减少导致猪黄脂病等疾病的发生因素,稳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