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队非冰期力量训练理念研究

2021-11-23邓雪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滑冰速度力量

邓雪峰

1 前言

速度滑冰是我国传统冬季项目,速度滑冰项目在北方各高校中的教学和训练历史由来已久。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临近,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各主管部门也加大对冬季体育项目的重视,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冬季均开展冰上体育课。同时,国家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冬季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举办省级或国家级速度滑冰比赛。使得速度滑冰项目在高校中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趋势下必将推动我国大学生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同时我国大学生速度滑冰项目曾在历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这与各高校对大学生运动员系统训练和科学管理不无关系[1]。因此,在新时代下必须做好系统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站在更高的竞技舞台,甚至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

在开展非冰期力量训练前,必须弄清相关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避免误解导致不良影响。《辞海》对 “ 理念 ” 概括是: “ 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 ” ,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 。因此,训练理念是指对于训练活动进行推理思维后的结果,是根据主观实践活动进行客观分析后的共性反映。因此,在组织开展运动训练之前,必须疏导和整理各个项目训练实践活动的理念,避免训练实践活动盲从,有助于提高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非冰期力量训练理念

2.1 不同力量协同发展的训练理念

在非冰期力量训练时,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克服和对抗阻力的能力。因此,在发展运动员力量过程中,必须 “ 主动收缩形式 ” 和 “ 辅助收缩形式 ” 协同发展的训练理念。因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个不同部位及其肌肉组织做功和肌肉发力的形式是各有不同的[2]。速度滑冰项目属于 “ 动、静结合 ” 的项目,例如: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整个滑行过程中,腿部在支撑和蹬冰的交替中向前滑进。因此,单腿都必须具备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肌肉力量形式[3]。发展静力性肌肉收缩能力,有助于在滑行过程中的保持身体稳定,但是过度训练则会使腿部肌肉丧失动作速度和爆发力,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蹬冰效果。过度发展运动员爆发力和快速动作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缺乏静力性的支撑能力,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和限制。针对高校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不同力量类型协同发展,以大学生运动员的非冰期训练时间为出发。在非冰期训练的初期阶段(9-10月份),以快速力量和肌肉耐力为主要的动力性力量类型为主要训练内容,静力性力量在课训练计划中进行穿插安排。其目的在于恢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当进入非冰期训练中段(10-11月份),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借助初期力量训练的基础,发展静力性力量能力,静力性的训练内容加大。以专项动作相结合的形式训练,以此提高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滑冰专项能力。进入后期(11-12月份)则为冰上训练为主[4]。

2.2 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内容性的理念

相比于专业速度滑冰训练队,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对较少,训练时间多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因此,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安排具有针对性内容,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力求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对全体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机能三大类的系统评价,从评价结果中筛选出大学生运动员在素质、技术、身体机能等方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训练。在制定分组的依据上,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年龄、个体提点和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大学生运动员都能够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发展。在训练中应该针对不同发展目标的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分组,分组训练的好处在于能够集中的提高和完善同组运动员的共性问题,如力量组、速度组、有氧能力提高组等。根据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后,对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重新分组,不同训练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缓解了运动员对单一内容的枯燥体验。在针对运动员技术、素质、机能的劣势因素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优势因素进行分类训练。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组织运动员训练,能够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发展大学生运动员劣势[5]。从而实现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多方面,多角度上获得发展和提高,作用其竞技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完善。

2.3 不同训练阶段与力量协同训练的理念

在整个周期训练中不同阶段和力量训练协同发展,主旨在于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整个训练期内,不同阶段应保证力量训练之间保持衔接,不应孤立发展力量水平的,必须保证力量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学生速度滑冰比赛在每年的2月份比赛,因此,在从每年九月份开学至次年二月份比赛,近五个月的训练时间进行阶段划分,即基础训练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赛前阶段、比赛阶段、赛后恢复阶段五个不同训练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内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基础训练阶段是全面发展运动员力量素质、身体素质、机能素质的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的在于为下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训练阶段效果的好坏能够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运动素质,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运动损伤。力量训练效果应具备全面发展与专项发展之间形成有机过度的特点。因此,当发展全面力量素后,在专项提高阶段主要针对大学生运动员专项力量能力训练,此阶段应结合不同运动员力量特点、力量水平、擅长项目、性别等因素进行专项力量训练。使得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水平进行具有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随后的赛前阶段和比赛阶段已进入冬季或上冰期,此时训练围绕冰上训练进行。但这两个阶段的力量水平必须依赖基础和专项训练阶段的协同发展,不然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不可能在随后阶段,获得较高的力量发展水平。

2.4 注重不同训练阶段的力量评估理念

力量评估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员训练效果和适应水平。因此,为了保持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非冰期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在训练的各个时期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阶段包括非冰期中基础训练期和专项训练期两个阶段。在每年下半年开学之初,即九月开学初对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统一的力量素质测量,测量的方式采用力量叠加至大学生运动员最大量值的评价方式。也可以在较小负重下,进行重复次数的肌肉耐力评估。对于最大力量和肌肉耐力的评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训练初期的测量结果是中期和后期测量结果的基础对比数值,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操作意义。非冰期中基础训练期和专项提高期是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提高的重要阶段,如每个阶段的力量评估结果与初期的评估结果呈上升趋势,则证明大学生运动员对力量训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态势。如两阶段测量结果与前测结果保持水平,则证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没有对大学生运动员产生训练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评估的力量发展态势呈下降态势,则证明大学生运动员可能处于疲劳状态,需立即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运动疲劳的产生。

3 结论

力量素质是决定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重要因素。因此,在发展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非冰期力量素质,应当系统、全面的综合提高。在训练中,科学的训练理念是教练员指导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和系统提高的理论武器。因此,理清和形成正确的非冰期力量训练理念,对大学生运动员在非冰期的力量协同发展、训练内容、发展多种力量协同能力提供训练思路。也为其他院校和更多的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非冰期力量训练,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训练思路,为我国大学生速度滑冰项目训练提高和发展奉献力量。

猜你喜欢

滑冰速度力量
行驶速度
速度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滑冰
图侃天下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