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优化探析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
2021-11-23张薪琪
罗 影,张薪琪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0 引言
供给侧改革的全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领域的热门名词,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明确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中国各行业改革的趋势。
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含义
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随着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提出,国内有研究者提出了对担负着高校信息文化服务职能的高校图书馆也同样存在自身供给结构的改革和创新。信息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它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信息保障,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按服务的载体来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分为纸质文献资源信息服务供给和电子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供给。
1.1 纸质文献资源信息服务供给
纸质文献资源信息服务供给是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传统型信息服务,主要是围绕着书、刊、报等的纸质印刷文献资源为中心业务流程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了纸质文献资源的采访、分类与编目、典藏、流通以及阅读推广等活动。
1.2 电子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供给
电子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供给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了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围绕着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储存、开发与利用等业务流程产生的,以电子、数字的形式为读者提供的新型信息服务,在高校中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学科服务、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等服务。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需矛盾
高校图书馆的供给是指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打印复印、技术体验、空间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等。而高校图书馆的需求是指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矛盾[1]。供需矛盾也反映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需现状。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现状
2.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发展新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需求主体对信息服务的功能、内容和方式等提出了更新要求。
2.2.1 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化和拓展化
传统的图书馆以“书”为中心,以“书”来运作的组织结构系统和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服务功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大多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对“书”的借、还、藏服务。馆员信息服务十分被动,成为“坐守书堆”的管理员。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不断出现,拓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主动适应新的服务环境,采用新的服务技术,推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随需而变、无所不在的服务。
2.2.2 信息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和整合化
高校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图书借还、读者交流、参考咨询、阅读推广等基础信息服务内容,又有馆际互借、定题跟踪、科技查新等高层次信息服务内容。在海量的信息选择面前,碎片的、零散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推送服务并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用户的需求,高校师生更倾向于能够获得整合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2.3 信息服务方式的便捷化和高效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数字移动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高校师生用户更趋向于获取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方式,希望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智能客户端来方便快捷地享受书目检索、图书预约、图书续借、在线阅读、虚拟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关键要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资源、人才、空间和技术作为高校图书馆供给侧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从传统到现代化、从单向到双向的快速变化。从被调查的高校图书信息服务供给关键要素来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3.1 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失衡
馆藏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的基本,包括馆藏纸质资源和馆藏数字资源。馆藏纸质资源是指以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印刷资源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集合或总和。馆藏数字资源指以数字形式存取、发布和利用的信息资源集合或总和,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小、检索功能强大、信息共享性能好等特点,备受高校科研人员的青睐。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类型结构三个方面。(1)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不足,外文文献收藏总量少,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缺乏,学科覆盖不全面。(2)馆藏信息资源质量满足不了高校师生用户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采访时,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文献质量评价原则,导致一部分馆藏变成了“滞书”“滞刊”等,达不到充分利用,信息服务效果减弱。(3)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构成没有达到一个最佳比例,一部分高职院校和新办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因为经济和空间场地等限制以及受电子数字资源阅读便捷性的影响,干脆直接减少纸质资源的采购量,加大购置数字资源力度,而数字资源由于版权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会削弱信息服务效果。
农业社会化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很少有组织与企业参与到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代耕代种代管、市场信息化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当中。由于农村劳动力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自身综合素质会受到直接影响,在使用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将农业科技成果完全展现出来。
3.2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供给。受长期以来陈旧观念的影响,有些高校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把图书馆放在应有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弱化图书馆功能,导致专业的人才引不进,进来的人才留不住,出现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年龄结构老化、性别比例失调等不合理现象。(1)高校图书馆馆员中具有图书情报、外语、多学科背景的人才严重缺乏,馆员专业知识薄弱,难以形成一支有能力、有保障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2)高校图书馆馆员中的中老年馆员多、年轻馆员少,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四十岁以下年轻馆员只占馆员总数比例的33%,还不到一半,难以形成一支有活力、有创新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3)女多于男是高校图书馆性别比例构成的普遍现象,有些高校甚至把图书馆当作是解决配偶家属工作的地方,“夫人”现象严重,这些人既没有专业的知识、水平,也没有把图书馆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信息服务水平低。
3.3 空间布局“重藏轻用”,利用率低
图书馆空间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含义。传统的空间概念一般是指图书馆服务的物理空间,即图书馆主体建筑。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一些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模式还停留在早期的图书馆“藏阅分离”的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利用率低,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纸质文献数量的逐年增加,物理空间紧张状况也会加剧。时代变迁,技术发展,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空间要素重新认识,再次定位,图书馆空间概念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虚拟空间、创客空间、数字服务空间、体验空间等新型空间产生,但由于产生的时间短,信息服务供给效果并不佳。
3.4 技术开发能力弱
图书馆技术是图书馆工作与管理中采用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编目规则、分类著录、排架标架、文献加工等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技能,又包括现代意义上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包含了从文献检索、书目数据到信息导航等全方位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技术开发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效果。在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更加社会化、多元化、便捷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对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强大功能,提升信息服务效果,但技术开发能力很薄弱,在电信网、广电网络的融合技术以及人机物融合技术方面的开发几乎没涉及。
4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优化途径
服务就是我们的“供给”,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是图书馆发挥重要功能的支点[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改革实现供给侧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信息服务的资源、人才、空间、技术等关键要素入手,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
4.1 优化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促使供需均衡
高校图书馆要以师生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高校信息服务供给发展新态势,满足用户对信息服务以及教育教学科研的需求。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作为图书馆基础的资源,是相互补充的两种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统筹安排好两种馆藏资源的构成比例,促使供需均衡。要做好信息资源的调研工作,在信息资源收集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相结合,资源的供给模式要由原来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信息服务供给动力
人才是信息服务供给动力,人才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供给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集服务性与学术性一体的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迫切需要有耐心、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做好高校馆员自身的继续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使馆员在学历、职称上能够得到晋升;另一方面是通过招才引智的方式,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3 合理规划,虚实结合,开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新格局
首先,通过合理规划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体建筑空间,以第三代图书馆的发展理念重构和拓展图书馆空间资源,使“书给人让位”,优化馆藏布局,有效地将信息检索、参考咨询、图书流通等信息服务于一体,释放空间,用好现有的实体建筑空间。
其次,利用大数据,突破信息服务传统的时空限制,采取线上线下、虚实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形成一种泛在交融创新的空间,提高信息服务空间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高校图书馆联盟、区域图书馆联盟、移动数字图书馆等虚拟空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吸收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满足师生用户对信息服务空间的需求,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4.4 开发人机物深度融合的智能新技术
图书馆技术是开展信息服务的保障。技术可以改变服务的方式,拓展服务的边界,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信息共享和虚拟服务空间[3]。人机物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信息服务有效供给的技术保障。所有新型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均是基于传统的信息服务理念变革的创新,使用户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使信息服务融入信息用户利用和获取知识的环境当中[4]。人机物深度融合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万物智能,互联互通,用户能通过图书馆设备开展人机间无缝切换,图书馆也可通过人机感知追踪用户,精确感知用户需求模式、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用户服务质量。
5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实现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供给侧的供应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为供给提供了依据。高校图书馆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为指导,推动信息服务高效、高质、精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