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营销角度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3刘贵宝成旭宇吕秀英
刘 巍,刘贵宝,成旭宇,吕秀英
(1.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学院,哈尔滨 150081)
0 引言
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具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意识,需要寻找专创融合教育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满足培养新时代具有营销理念的高职人才的需要。
1 高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1.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双创教育可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具有营销理念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提高双创的综合素养。专创融合作为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有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更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不仅可以达到教授专业技能的目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还提升了校外实践的质量,构建了一体化教学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有助于发挥专家讲座、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沙龙与微商创业活动的重要作用。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使得对具有营销理念的高职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个性化特征,更好地符合了实践成长的需要。
1.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往的高职实训教学仅在高年级进行,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理论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及对职业的长远规划的考虑。专创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大量渗透到高职一、二年级。专创融合教育促进低年级开设专业通识课程,一些社团教学、实践教学、模式训练、毕业实习与专业竞赛均匀地分配到课程体系当中,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效果,满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化成长需要。高职专创融合教育促进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树立营销理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
1.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专创融合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具有营销理念的教学指向了时代前沿。这些课程的深化改革融入了新的精神与制度文化,倡导学生不断进行实践探究,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氛围。专创融合促进学科课程、专业竞赛与讲座活动同步开展,搭建了可供学生模拟参与的学习实践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创新的潜能,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地完善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跨学科的意识
专创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趋势,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还缺乏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意识,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不足,没能从跨学科课程设置、跨专业教育培养、跨学科双创活动方面进行改革。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不紧密,没能从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具有营销理念与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不具备在专业视角下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能力。
2.2 缺少专创融合的意识与基础
就业+创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人才,没能把注意力充分转向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在就业与创业中灵活展示能力的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细划专业建设,所以专业创新建设不足,导致专业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没能融入其他学科课程。首先,创新创业课程没能与市场接轨,专业课教学没能反映行业热点与技术前沿,缺乏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其次,学校在学科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上不足,不能积极地开发用于线上、线下教学的同步资源。最后,校企互动不充分,缺乏良好的教学合作形式,不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
3 高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成分析
3.1 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全校范围内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的教学,主导学生对行业前沿进行探索,融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实务等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创造性思维培养、自我认知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课程模式以自主探究、社会调查、企业参观为主,强调增加学生的专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与自身发展规划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开设市场营销的调查、预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课程,以及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具体课程。
3.2 创新创业专题课程
创新创业专题课程的主要对象为高职二年级学生,包括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专题课程。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相关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商业模拟游戏活动、创业沙盘演练以及创业讲座等内容。其开设的目的在于强调在专业背景下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创新创业专题课程更关注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结合,强调在学生已经掌握自身专业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开发专题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专业背景的案例、校企合作项目与国际高职联合项目对创业活动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例如,把网络营销学、消费行为学、营销策划学等课程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当中,巩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载体,鼓励学生在沙盘模拟训练中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营销社、网络创新社、专业培训讲座、项目比赛等社团活动融入这一阶段教学实践。
3.3 创新创业提升课程
创新创业提升课程主要面向高职的高年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达到综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效果。该阶段课程主要以创新创业实训和实践课程为主,这些实践性的课程可以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成果。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竞赛项目,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并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专业背景下开发创业项目,各环节灵活运用创新创业知识,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这一阶段的课程应开设毕业实习、销售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课程项目,以及创业与融资、创业者与创业团队选修课程,并在开设时融入“项目+大赛+实习”的课程模式。
4 高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
4.1 大力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
在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融合的模式下,还要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切实加强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以多元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首先,补充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力丰富具有职业背景的教学案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兴趣需要、知识层次供给案例资源。其次,把建设创业团队、挖掘创业机会、寻求创业资源的内容融入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当中,结合案例教学增加专创融合课程的吸引力。最后,更新动态性的行业前沿信息,把行业前沿内容渗透到专创融合的课程项目当中,专创融合课程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促进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持续更新专业技术,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着眼点,促进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
4.2 借助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专创融合课程还要具有校企合作的特征,能够借助企业、国际联合项目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实习对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项目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营造更贴近社会的场景,有助于高职专创融合课程更好地反映真实创新创业活动情境,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引入国际联合项目可以弥补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加快专创融合课程的教材开发,对于优化课程标准,丰富课程内容,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和创业背景,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具有重大意义。
4.3 搭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满足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还要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充分运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实践项目来优化专创融合课程的开发建设。专业+创业实践平台促进专业竞赛与创业竞赛融合,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突破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的壁垒,能够以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主动投入相关实践活动的学习,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优势。另外,竞赛平台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鼓励学生将创新训练项目向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转化。而且,专创融合平台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快了专创融合教育进程,解决了传统教学活动存在的弊端,促进了专创课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满足了学生未来成长的新需要。
5 结论
随着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标的明确,迫切需要高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优化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专业教育深入开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全面提高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最终实现培养优质综合高职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