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实践

2021-11-23任子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图书资料

任子勇

(佳县融媒体中心,陕西 佳县 719200)

0 引言

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均应时而生,我国各个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得到了许多发展空间。在我国的许多图书馆中各项基本功能均达到了信息化,构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且持续性地得到健全、完善。人们可以参照各项需求在图书馆中自主进行查找、咨询,但是,在获得成效的前提下,图书类资源总的应用率较低,服务观念与意识较弱,人员的总体素养较低等依然困扰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在信息化建设十分关键的阶段,若要想让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加长久且平稳地发展,还需要持续性地进行建设、实践。

1 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资料信息化的意义就是服务的信息化和数据的管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查找。图书管理是图书信息化的核心,借助信息化方法对图书类资料进行归整,应用电子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对文档、目录进行电子化,使得查找更为迅速、便捷。读者只是把所需的图书类资料中的关键词输入检索系统,有关的资料就能够被显示至电脑屏幕,工作人员、读者能够据此参照更具选择性地选取资料。(2)数据保存方式更加优良。在借助信息化管理对图书类资料进行管理期间,能够保护好图书类资料的原件,降低原件的总应用率。应用这一管理方法,便于读者进行查询、查找,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3)整合图书资源,提升使用率。通过整合可以让图书类资料更具共享性、高效性,进而增强各类资料应用的总频次、范围。对网络平台而言,其具有许多电子管理类信息,且其本身具有更为良好的导航性,还可以增强读者浏览的总速度,极大地提升获得信息的便捷性,让原有档案得到更全方位的应用。在借助信息化技术处理各类资料后,可以提升信息的总应用率。

2 增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可以应用的对策

2.1 对信息化技术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图书馆在信息化方面建设的基础

参照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需求,设定好自主借阅功能,不但能够让读者随时查找各类资源,同时,可以提升客户查找资料的质量、效果,还给读者应用图书类资源给予了更多的条件;通过与互联网进行链接,让图书类资源得到共享、归整,以全方位地发挥出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优势。只有把信息化技术、图书馆间彼此关联,才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工作质量、效果,也可以提升读者的体验感和满足感,更好地架起读者与图书馆联系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实现共赢。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强数据库的资源管理、购买书籍、扩大图书馆的面积、设定图书馆的各类内饰,使个体化服务与读者之间紧密相连。另外,对于经济不够理想的部分地区而言,其信息技术依旧不够完善、健全,所以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各类基础性设施以共享更多互联网方面的资源,从而提升这类资源总体的效率、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

2.2 提升管理人员的总体素养

重视总体管理人员的素养,对增强图书馆服务的效果与质量是十分关键的。图书馆需要更多素养较高的全能型人才,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参照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获得更多的人才。各个图书馆需要关注对人才进行更全方位的教育、指导,让各个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认知更多,明确图书馆的各项发展目标,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机制,让管理人员敢于创新,最终,使自己的总体素养得到极大地提升,也给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给予更多的支持。

2.3 增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与观念

在一般的情况下,图书馆基本上更重视收藏好各类书籍,而对于怎样应用这类书籍则呈无所谓的状态,图书资料使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更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造成一种资源浪费。并且许多地方图书馆在营业时间中读者较少,图书馆对图书类资料进行宣传较少,并未构建十分良好的氛围。而处于新时期下,对图书类资源进行管理需要转换这一十分陈旧的理念,更关注全方位地发挥出图书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把客户应用当作关键点,参照社会方面的需求、客户方面的反馈等,随时都需要对图书类资源进行管理、改良、更新,以满足客户对于图书类资源所具有的各项需求,提升图书类资源的总应用率,全方位地发挥出图书类资源所具有的各项优势,给客户更良好的服务。

3 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创建及实践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把用户具有兴趣的各类信息自主推荐给用户,其可以对用户自身的信息、查找记录、其余关键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归总出用户最为显著的阅读特点,创建用户模型。

3.1 定制信息技术

系统的各项操作流程即为:先搜集用户具有兴趣的各类信息特征。这一环节共包括了三大途径:其一,来自用户的各类注册信息;其二,分析并研究用户平时的访问方式、习惯:其三,用户应用这一系统后而指定有关的信息。把以上三类途径搜集的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明确用户搜索的各类信息特征、具有兴趣的领域。

3.2 推送信息

数字图书馆是把网上超出百万的信息进行搜集、归整,再鉴于每一个用户有关的注册信息,更具针对性地把信息进行发送,如此,用户所获得的大多是自己所需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安全认证技术对用户的隐私进行实时保护。

3.3 职能代理

借助这一方法,把各类信息参照用户所具有的各项需要,对其进行认知、过滤,最后,把更高质量、水平的结果反馈至用户。对自主获得领域而言,其是体现出智能化代理的核心,比如,用户具有兴趣的各类领域组织结构、信息搜集与归整用户模型有关的知识,然后向用户推送其所喜爱的各类信息。

4 增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其余建议

增强对图书资料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让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能够得到资源共享化,且服务也更为高质量,这些已变成了图书馆发展必定的趋势。

4.1 信息资源必须有效地融合

处于新环境中,信息本身的生成、应用均出现了许多改变,用户的信息资源观和信息利用观也有了重大的转变。为此,图书馆必须转变原有的馆藏理念,以谋求“拥有”和“并存”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目前,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现有馆藏类资源,而是把需求扩至可以辅助其处理学习、教育中所具有的各类信息。同时,信息资源的内涵总范围逐步得到了扩大,不仅包括了传统纸质文献,还包括了开放获得期刊、各类数据、图谱等可以辅助用户处理问题的数字化资源。用户的这类需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总体的方向。就是这些需求,图书馆必须认真深入思考,重构这些信息资源,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由网络中查找、获得这类信息资源,探索其所具有的联系,以得到有机融合,构成集合了纸质类资源、网络类资源为一体的完整性知识系统,使这类存取资源变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中十分关键的构成。

4.2 增多资金投入

对图书类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长久且复杂的工程,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可以保障这一工程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不管是图书馆购买有关的设备、系统软件,抑或是自己研发出管理软件,均需要较多的资金。同时,在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后,物价有所上升,书价也逐步上涨,但是,不是全部图书馆均具有相应的实力以完成这一工程。

4.3 有关的法律与政策体系需要健全与完善

法律政策是信息化的保障,所以,国家需要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实际着眼,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法律与政策,比如著作权、隐私权等,对这类问题没有尽早进行相应地处理,不但会对图书类资料进行信息化建设给予部分影响,同时,还会对我国的图书事业给予阻碍。全部图书资料管理部门也需要参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于实际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信息化建设更为顺利。

5 结语

总之,在对图书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这一整个过程中,需要参照其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情况等,让图书馆、互联网之间得到更为紧密地联系。更具针对性地应用现代化且新兴的信息技术,并把其渗入图书馆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图书类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但提升了管理最终的效果与质量,同时,读者的阅读也获得了相应的改善。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也是提升图书类资源的总应用率十分关键的步骤,对开拓人们的视野是十分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图书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图书推荐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