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治

2021-11-23崔党生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殖业羔羊小羊

崔党生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平凉 744406)

1 羊小反刍兽疫病

研究表明,羊小反刍兽疫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疾病,病毒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极易潜伏在羊畜的生活环境中,如小羊的生存空间中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并且达到一定数量,小羊极易受到感染,相比之下,抵抗力较弱的小羔羊更易成为感染对象。羊小反刍兽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为直接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如同槽饮食、同盆饮水等行为发生病毒传染。羊小反刍兽疫病在2007 年首次在西藏地区发生,之所以成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主要与其发病特点有关,小羊群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后发病快,传染性高,病死率高。

2 羊小反刍兽疫病流行学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多发于山羊、绵羊群体,好发于3~8 月龄断奶后脱离母体抗原保护的小羔羊。小羊多为其病毒宿主,羊群间传染率极高,规模羊场因养殖密度高,一旦有小羊感染本病,其他羊只发病率几乎为100%,且小反刍兽疫病毒能长期存活于空气环境中,无论是外界环境还是受体本身均难以彻底清除,又因养户基本自己承担养殖、繁育等工作,如若发生交叉感染,高额治疗费用和动物损失恐无力独自承担,长久下去,疫病将对当地养羊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羊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5d 左右,最长潜伏期可达21d,在潜伏期内又极易发生交叉传染,一旦在羊群中发生严重暴发,对新生羔羊致死率高达100%。该病毒在潜伏期和隐性传染期内均具有传染性,且四季皆可发病,经研究发现在干燥和寒冷地区的发病率、传染率较高。故本病重在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将损失降至最低。若因前期防检疫监管不力,导致本病流行开来,会对当地草食畜(以肉牛、羊为主,含其他家畜)造成广泛性影响,进一步波及肉奶制品、皮草价格等行业。因为本病极高的病死率,一旦发生无法挽回,对疫病发生的地区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 羊小反刍兽疫病诊断

3.1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成年母羊具有一点抵抗力且抗原能通过乳汁进入羔羊体内,故发病小羊多为刚断奶的羔羊。6 月龄左右的羔羊抵抗力较差,一经发病进程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严重可达40℃,高烧会持续1 周左右。期间患病羔羊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后期则完全停止进食,口鼻逐渐出现干燥,严重者会出现脓性黏液,伴有口腔黏膜高度充血溃疡、流脓的现象。发病中后期,患病羊还会出现血样腹泻、咳嗽、肺炎等现象,轻轻叩诊胸部能听到啰音。如果及时治疗,临床症状会于10d后减轻。

3.2 病理学变化

经大量临床取证,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羊小反刍兽疫病死羔羊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口腔至胃部系统之间。病死羔羊的口腔炎症明显,主要表现在结膜、硬腭和咽喉部位的炎症改变。病死羔羊的胃部存在明显病变,70%发生在皱胃。肠道方面,病灶多见于结肠、直肠的结合处,肠道多出现大量的糜烂出血现象,坏死性肠炎高发与患病羊只。研究发现,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脾脏也会出现肿物或坏死症状。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多采取血清学检测方法、细菌学、病菌学检测方法。取患病羔羊血清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分析;细菌检测选择革兰氏染色剂染色,首先对采样进行制片检测,检测无病菌后,再将取样接种到常规培养基中,37℃培育24h,未发现病菌菌落生长,进一步进行病毒检测,将首次取材剪碎研磨,离心处理后,将提前准备好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血清加入,结果显示样本出现沉淀现象,同时取病羊血清进行羊小反刍兽疫免疫荧光抗体,进行抗体染色实验,发现抗体被染色,最终确诊为羊小反刍兽疫病。

4 羊小反刍兽疫病防治要点

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常见羊畜感染病菌,研究人员经多年临床调查已基本掌握其病因、致病特点、临床症状等,方便养羊户学习管理。养殖场的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我国动物卫生防疫的要求,设置消毒间与消毒池等必要消毒措施,合理规划消毒地点(建议设置在养殖场门口),消毒液选择可用10%氢氧化钠溶液、3%甲酚皂溶液或者10%漂白粉溶液。建议养殖场定期对羊只进行小反刍兽疫灭活疫苗注射,做好定期的疫苗防控。提倡开展封闭式饲养管理,同时还应完善相应工作人员的消毒制度:工作人员的鞋子、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等都应保持清洁,暴露在外的工装需要定期消毒。相关部门要强化宣传工作,要做到定期委派专职人员,到养殖户家中宣教羊小反刍兽疫病相关知识,做到专项辅导,落实到具体人头,通过反复、详细的宣传讲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均能够了解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病因、致病特点,以及羊小反刍兽疫病失控的巨大危害,做到规范养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养殖户对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范意识。

5 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代畜牧业朝向现代机械化发展迅速,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肉奶类及皮毛制品需求量增大,畜牧业养殖户经济效益显著升高,动物传染病是影响畜牧业产能的主要因素,综合防治就成为养殖业的关键工作。而阻止其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影响巨大。畜牧养殖传染病发病范围广,应格外引起广大养殖户及相关部门重视。养殖传染病并非单一发病,当代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越来越多,传染疾病也出现并发情况,集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同时流行。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将极大地增加管控难度,所以养殖户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切实做好畜牧养殖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定期做好畜牧养殖传染病检疫,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严格把控,杜绝患病牲畜只及其副产品流入市场。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多方面进行防护,降低传染病发生几率,严格管控畜牧养殖业的安全卫生状况。推进国内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传染病防控应从源头杜绝,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促使养殖业的良性循环稳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肉奶类及皮毛制品需求量增大,养羊户经济效益显著升高,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产能的主要因素,综合防治就成为养殖业的关键工作。羊小反刍兽疫病作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更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严格把控,杜绝患病羊只及其副产品流入市场。笔者认为,疫病防控应从源头杜绝,这样才能促使养羊业的良性循环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羔羊小羊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数字化智能背景下畜禽养殖业发展路径及赋能对策研究
软萌小羊诞生记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毛茸茸的小羊
小羊不吃菜
假面
羔羊育肥注意事项
孤独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