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2P 借贷模式的金融风险管理

2021-11-2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网贷备案借贷

祝 狄

(西安财经大学,西安 7101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P2P 借贷模式凭借着投资门槛低、收益率高、投融资灵活性强等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关注。P2P 模式下的理财相比于传统金融理财,具有相当高的收益率,因此P2P 理财一时间成了理财者的首选,但较高的收益率也意味着理财者要面临更高的金融风险。2015 年左右,在P2P 借贷模式广泛进入市场的同时,由于缺少政府政策的监管,大量网贷平台出现了假标自融、圈钱跑路等违法乱象,严重破坏了行业秩序。2016 年我国出台了针对P2P 网贷模式的管理办法,大量不良网贷平台被清除,截至目前,正常运行的平台数量仅剩1 000 家左右。在P2P 借贷模式监管趋于完善的今天,P2P 平台只有自身做好风险控制,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1 P2P借贷模式的发展现状

P2P 借贷模式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期(2007年-2013 年);迅速发展期(2013 年-2016 年);备案转型期(2016年-至今)。

2007 年,P2P 模式刚进入我国的时候,恰逢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P2P 网贷平台处于起步阶段,平台缺少专业人才,其业务大多仅限于信用借贷服务。借款人向平台提供相应资料,平台对借款人进行资质审核并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借款人根据自身实际向平台提供借款标的,投资者根据平台公布的标的进行投资选择。由于平台自身金融风险管控不足以及缺少相应部门的监管,萌芽期的P2P 借贷平台数量较少,活跃度不足。

2013 年至2016 年,金融市场外部环境的改变,为P2P 借贷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期间P2P 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其无须备案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加入此行业。截止到2016 年,网贷平台数量达到了顶峰,各种P2P 理财产品横空出世,年化收益率曾高达20%,高收益率的背后必定隐藏着高风险,当时由于严重缺乏政策的监督,整个P2P 行业出现了违约率严重上升的情况,多家网贷平台圈钱跑路,问题平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网贷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政府加强对网络借贷的监管迫在眉睫。2015 年7 月,央行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P2P 借贷模式从此出现了转变。

2016 年8 月,由银监会联合多部委共同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自此P2P 借贷模式进入了备案转型时期,政府提高了P2P 行业的准入门槛,所有网贷平台都需在当地金融部门进行备案,备案不合格的平台需立即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平台将被清除出市场。在此之后,政府陆续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一大批问题平台被爆出,大量网贷平台由于无法获得备案决定转型或退出市场。政府监管的完善为P2P 借贷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增加了P2P 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平台只有自身做好风险管控,才能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成为整个行业的龙头。

2 P2P 借贷模式面临的金融风险

2.1 信用风险

P2P 借贷模式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平台客户,由于各大P2P 平台主要是在线审核客户信用状况,在审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客户资料造假的情况,导致出现骗贷的现象。而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对客户进行征信调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且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P2P 平台竞争激烈的时期,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平台放宽了借款人的授信额度,刺激客户进行消费,最终出现了许多借款人不按时还款的情况,使得平台整体违约率上升。由于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信用风险,客户可以选择信用风险较小的平台进行投资。

2.2 行业政策风险

P2P 借贷模式所面临的行业政策风险在近几年来尤为突出。首先,政府自2016 年以来加大了对P2P 行业的监管,明确了P2P 平台的职能是作为信息中介服务的平台,且要求所有P2P 平台在当地金融机构备案。政策的完善使问题平台纷纷暴露,一大批问题平台被清除。其次,由于大量问题平台非法集资、假标自融、圈钱跑路等情况的出现,客户对整个P2P 行业的信心不足,出现了客户大规模撤资的情况,导致了平台资金链断裂。近几年,行业政策风险的加大对P2P 借贷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P2P 平台只有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2.3 运营风险

P2P 借贷模式所面临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三类:第一,客户信息泄露风险。许多P2P 平台网络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导致客户相关信息泄露。如2014 年9 月宁波昱天财富网站遭到黑客入侵,黑客伪造客户信息并骗取公司49 850 元。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是平台应尽的义务,客户信息泄露风险的加大会直接导致客户的流失。第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P2P 平台从业人员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P2P 借贷模式的“庞氏骗局”时有发生,这些都属于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必定会造成逆向选择的出现。一个P2P平台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必须严格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培训。第三,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P2P 平台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尤其是在P2P 行业竞争激烈的时期,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是一个平台发展的基础。如果平台内部管理不当,也会造成平台运营困难。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并不是主观意愿造成的,而是平台决策不当等情况造成的,各大平台应加强风险控制能力,规避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

3 规避P2P 借贷模式金融风险的措施建议

全面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对P2P 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政府监管不断完善的今天,P2P 行业发展趋于健康化,大量问题平台被清除出市场,为了使自身平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达到头部平台的水平,就必须加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

3.1 做好客户信用审查工作

P2P 平台应从对客户资格审查入手,改变以往只通过对客户在线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的模式,增加资格审查环节的工作。客户在线提交的资料往往会出现造假的情况,对此,平台可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多方面的核查。同时,为确保客户信用状况的真实性,平台可申请与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互联,通过个人征信系统进行客户信用状况审查,或者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客户信用系统互联,既提高了客户信用状况的真实性,又减少了审查工作的烦琐性,实现客户征信审查与大数据技术的完美结合。对于客户资源多、平台规模大的P2P 平台,可以将客户信用审查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样减少了平台运营的工作量,让平台专注于主营业务,同时有助于分散平台的信用风险。

3.2 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P2P 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重塑对P2P 行业的信心,有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对于平台自身而言,法律法规的完善界定了P2P 平台只能提供信息中介服务,避免了平台违法现象的出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2016 年银监会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 行业开启了新时代,但仍存在许多法律漏洞。当平台陆续爆雷后,投资者的权益缺少法律的保护,国家应加大对P2P 投资人权益的保护;应积极落实P2P 平台备案制度,自备案要求被提出后,大量平台因无法达到备案要求而退出市场;同时应对监管部门进行清晰的权责界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落实行业监管准则。

3.3 提高平台运营管理能力

在P2P 行业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各种因素的制约,平台自身应提高运营管理能力,规避各种风险。首先,平台应做好决策规划,在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自身的业务,确保平台资金链的稳定,避免出现平台后期兑付困难、客户提现困难等情况。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台应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避免平台遭到黑客的攻击而造成经济损失和客户信息的泄露,

对于P2P 行业而言,客户资源是平台的立足之本,客户利益受损会使客户丧失对平台的信心,从而出现大规模撤资。因此,不断完善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4 总结

P2P 借贷模式的发展已进入了新时期,相关行业准则已经出台,监管模式趋于成熟,大量问题平台被清除出市场,整个市场趋向健康发展。但目前该行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备案制度仍有待完善,行业缺少头牌平台。P2P 借贷模式为我国金融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确实成了我国投资人合理的理财选择,P2P平台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做好客户信用审查工作,提高平台运营管理能力,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推动我国P2P 行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网贷备案借贷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