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审美背景下沉浸式武术审美关照

2021-11-23

武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格斗习练功法

邱 伟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韩国国立群山大学,全罗北道 群山 54150

审美参与者作为主体发生者,从生态美学角度实现自身沉浸式武术参与和传统技法格斗的原生态回归。这种有别于艺术化加工的本真式审美追求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功利的美学素养和拳法习练指导思想的一种严格要求。以往多数武术审美的艺术化难免站在观赏者角度,根据自身对武术的理解和对习练者技术动作的视觉和美学感悟的联想情境创设,而生态审美视角下的传统武术美学关照是从习练者本身以沉浸式角度进行审美感悟论析。

1 功法、套路动作的沉浸式体验是武术审美的前提

武术项目中的套路运动是对具有不同技法格斗动作的组合。因为格斗动作是以制服对方为根本目的,不同形式的动作通过肢体的不同部位体现出了丰富的技击性,于是不同部位有了不同的命名,通过不同形式的言语表达实现对动作技法体验的深刻描述,语言的哲学本身存在的不足难以实现 “亲生体验”而作为传递沉浸式个体武术审美参与的主要媒介。八极拳典型动作名称为“铁山靠(贴衫靠)”,而“靠”则主要是顶肘、肩部外侧、腰、胯为攻击点的近身较大面积接触对手实现进攻的技法。为了实现攻击力度的提升,需要经过专门的功法练习靠桩(前靠、后靠)、两人或三人对靠等功法进行练习。沉浸式是武术的提出以参与者亲身体验功法、套路甚至技法格斗,而非站在他者角度的主观审视与缺失自身参与过后的欣赏。八极拳动作追求这种实战机制,传统拳种形意拳以及现代截拳道较为典型。其它拳种并非舍弃实战而是相对而言套路应用实战技法不甚明显或不为人知。不论是直击要害的一招制敌、反关节制服还是“四两拨千斤”式的巧打都是在攻防转换之间寻求对方的弱势而强化自身攻击强度方为武术之纯粹,而这种通过柔韧、力量、速度不同功法强度练习提升自身格斗基础,以成套练习、组合练习、单个动作练习构成的攻防技术是对人本能与潜力的发掘与拓展,是不需要艺术形式化进行包装与修饰的自然本真状态。

2 “德、技双修”——武术审美的核心要义

思想的感悟是人类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思考,继而指导和服务于人类行为。思想意识是人有别与动物的主要标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也正是人在意识到自身有意识之时,以人类为中心的哲学思考逐步深入。传统武术源于劳动与生活,从狩猎与部落军事冲突中萌发,作为人和动物的本能驱使,起初并没有理论意识,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国家的产生,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肢体格斗技法而言,逐步成为军事格斗之术。此时服务于军事的武技可以认为是人具有攻击意识的本能发挥(尽管其没有得到肯定,但是不能一致否定其存在性)。所以,武技作为格斗技巧在萌芽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参与者参与其中才有评价、审美、体悟的话语权。农耕社会的形成是统治阶级维系自身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一整套思想体系来为其服务。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思想理念,是华夏民族标志性的思想体系,而其中的 “仁”学思想更是其精要所在,同时也成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而传统武术作为格斗之法服务于军事外的民间习武不断破坏与压制,即使少数历史时期可以习练也是隐暗于表演和节日庆祝的需要,防止用来对抗阶级的统治,并未得到有序而全面的发展,致使现在流传的民间传统武术多为明代和清后期所形成,到了民国时期得到广泛而全面的发展。传统武术的传习始终与阶级思想体系相一致。儒家德行育化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成为其师徒传承主要思想。从武术思想体系中我们可以接受崇德扬善、重义轻利的处世观思想,也可以感悟谦和含蓄、自强不息的民族特征,从技法中总结归纳刚柔相济、避实就虚的兵家思想。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技法和思想实现完美融合之后,传统武术就成为“有血有肉”的民族文化代代延续、经久不衰。

3 生态场所追求沉浸式武术生态美感的外在客观主体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学习和练习的场所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又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普惠式教学中“武术操”的教学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足,专业的标准化场地难以满足多数人需要,仅一块平整的场地即可。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的武术教学课堂,对于非专业学生进行的武术教学大都散落在校园的角落,从学生的内心认知就认为武术习练是一种较为随意的项目。相比于跆拳道、球类项目以及其它器械类要求标准化制式而言,场地要求的安全性、规范性、专业性明显存在不足。除去普惠式习武者习练场地的低要求,则是未来城市化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升的群体,这个角度而言传统武术习练场所备受其参与者重视。其一是为了满足传统体育比赛而设置的标准化场地,是为了运动员更好地展示技艺和观众的审美需要。因为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场地并未得到普及。其二是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或追求“技、道双修” 的传统武术沉浸式体验者而寻求的生态自然环境良好、满足静心凝神的清修之境。环境生态美学对“场所”进行了空间和思想上的释明为多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而出现的具体空间,是能够触和想象的意识与感知的共融。[1]随着人类对“场所意识”的理解不断加深,生态美学进一步强化了与场所与人的关系。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不论是传统画作、园林设计、诗歌戏曲等为参与者提供了沉浸式当下意境审美[2]与未来可期的自我审美追求。在艺术美学的概念中,意境是通过作品来抒发情与景的交融,在虚与实、有与无之间感悟现实与联想产生的空间美感。就传统武术而言,尽管格斗技法作为本质而成为其重要的传承条件,但是传统儒家思想对武术的沁入并成为其文化要义的深刻内涵将其推举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和为贵”的至上追求,而这一目标实现过程的指导理念就是“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思想内核的深刻作用所致。这种空间的创设是作者结合自身体内之功法、经验之气通过冥想与肢体动作的精进和自然界的太虚之气相融合,“太虚即气,捆蕴之本体”。[3]如是,生态审美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对于美的表达是对不同情境中的空间视觉表象和自然生态空间的亲身感悟与体察。当武术习练者关注自身以沉浸式来实现武技提升,追求对技击本质本真感悟与领会。此时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经突破了传统武术技法所能承载,逐步体现为人、社会、自然的宏观哲学思想体系。人是自然界的生物属于自然,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可以改造自然,实现顺应的同时讲求合理的利用。就个体而言,荀子提出了“强本而节用,则天而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成,则天不能祸”的观点,入世思想将社会的人、自然的人、养生的人联系起来,倡导积极、主动顺应自然、社会的处世、正身、养生的体用思想。[4]

4 结语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而过快的都市生活带来的是讲求效率,生活和精神压力形成了压抑的氛围。传统武术沉浸式习练是自身对这种无形压力的缓解方式,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反思,是以恰当的方式给人以合理的自我调节与体悟的具体路径,回归武术本质的沉浸式感悟,从他者的视角来欣赏武术文化是武术审美,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倡导,而武术参与者自身沉浸式生态审美的自觉审美是武术美学的新方向。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认知,在以技击为本质的传统武术发展长河中仍将继续,未来传统武术的发展是生态文明视角下剥离了暴力的较技形式,是在传统武德思想体系指导下,追求更为文明的格斗技法的同时关注身与心的传统文化重要形式。

猜你喜欢

格斗习练功法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张伟丽 格斗玫瑰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第八道格斗料理